|||
施一公老师在大家的期待中来了!穿着蓝色T恤,银白色的休闲裤,似乎那身子没有网上博客照片上的壮实,有些消瘦,用他自己后来的话说,应该是工作过于给力了。他的报告题目“少年壮志不言愁”,将自己的人生历程用讲故事的形式给我们过了一遍,漂泊的旅历,坎坷的年轻时代,造就了他不一样的人生,令人佩服的是,虽然历经坎坷,有过迷茫和彷徨,却依然矢志不移地怀抱梦想,精力旺盛的奋斗在自己的领域中,为科研和小领域的制度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研究生他提到了四样东西:第一,时间的付出,在其博客上有具体的阐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212&do=blog&id=484416;第二,方法论的改变(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212&do=blog&id=486270);第三,有挑战学术权威的勇气和胆量,他强调怀疑是科学发现的推动力,举了他读博士的一个例子,他曾经因质疑老板推导热力学第二定律而受老板的器重和赏识,也鼓励现在自己的学生能够这样做;第四,研究生需要有自我意识——自己的脾气,他用赞赏的语气讲述了自己的学生及同事——柴继杰的个性及为人。一句话,能做成事的,需要付出,需要与众不同的思维,敢怀疑,有个性。
在回答问题环节,施一公老师回答了现场学生提出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关于学习的,关于制度改革的,关于做研究的。学习得开阔视野,关注不同领域的东西,诸如物理,数学,计算机等等,生物作为一个领域学科是由其他工具性学科支撑发展起来的,故而很多新的研究成果会在与生物交叉的学科中产生;制度改革,尽力而为,为着做事而做官;做研究,自然少不了上面提到的四点,更要有“自己一定行”的信心。报告结束出来,实验室的师兄说到了,施一公老师在清华生科院建立起来的流动性的人才制度。这是一种极具挑战性而又极具锻炼人的制度,它胁迫进入该制度的人,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使自己变强,而更具竞争力和生存力,这样的制度或许对科学的发展相当的有推动力,也对个人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牵动。
很感谢施一公老师做了这样一次精彩的科教性的报告,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