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an201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ian2010

博文

在中科院学习的日子:收获与教训

已有 7190 次阅读 2011-6-10 16:25 |个人分类:Learn to fail, fail to Learn|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科院, office, style

在中科院学习的日子:收获与教训

 

【按】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想写一篇博文来总结一下在科院学习的日子,应科学网编辑之邀稍作修改,参加此次“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活动。

 

2011518,在生命的第9815天,我在研究所北楼的519会议室完成了人生第二次毕业论文答辩。这意味着一段逐梦生活的结束,也宣告着另一段学术职业生涯的开始。回首这近三年的时光,感触良多,其中有生涯规划上的迷茫、困惑,有对生活中不满意因素的抱怨,有完成任务时的释然,也有论文发表时的欣喜……当然,同之前每个阶段的人生经历一样,这三年的生活也给了我许多收获与教训,在此做一小结(主要从课程学习与研究经历这两个方面),以便在未来能够走得更加踏实、坦然~

 

首先来谈谈课程学习。之前在武大听到最棒的心理学课程就是钟年老师主讲的《社会心理学》,钟老师总能以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事例来引入每堂课的主题。在研究生院能够听到刘嘉老师讲授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绝对是研究生阶段的幸福记忆之一,这也可能是这门课为什么堂堂爆满的原因之一吧。除了充分的授课准备、制作精美的PPT之外,最让学生心动的莫过于刘老师侃侃而谈中所流露出的对科学研究的挚爱。虽然自己在自学心理学的初期也读过《心理学与生活》和《心理学导论——思想和行为的认识之路》这两本颇受欢迎的心理学教科书,能够亲自聆听一位热爱教学和研究的老师讲授仍然是别有一番风味。现在回想起来,这门课对于我的价值并不在于我从中学到了多少心理学的知识,而是在于它向我展示了心理学研究的趣味性、复杂性以及刘老师对教学与研究的热爱。这股感染性的力量也算是激发我持续学习的一种“精神养料”吧。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最近比较有闲,抽空了解了一下PSU和即将就读的学校对心理学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差距还真大(又有压力了)。除了研究生院心理学方面的课程不多,可选择的余地不大之外,自己没有系统地学习所有相关的核心课程(例如高级统计、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前沿等),没有这些课程自己的专业核心知识体系就显得不够完整;同时,除了根据自己的兴趣看一些其他领域的文章或了解一些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之外,并没有系统地学习其它专业领域的课程来拓展自己的视野,这些将是自己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弥补的。此外,目前研究生院的很多课程还是处于灌输、应试的状态,并没有使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希望以后研究生院能够有更多小而精的研讨课(Seminar),研究所也可以增加类似于Brown bag 之类的午餐讨论会来促进课题组之间的交流。

 

作为研究生来说,另一部分当然就是参与研究的经历了:

1)参与的研究项目:非科班出身(大学的时候学的人文科学)的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对科研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于是,在开学后不久我就给导师发邮件问自己是否有机会参与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导师当然很高兴,就给我派了些活儿干。从最开始接手师姐关于谎言识别以及人们对撒谎者所持有的刻板印象的一项调研,到后来关于汶川地震幸存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的筛查以及后来毕业论文的主题“创伤后成长”,根据自己毕业论文所涉及的主题写了一份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并成功中标,也长了不少见识,了解了进行研究的全过程以及基金项目申请书的写作。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参与了好几项研究,但是刚开始都是在接替他人做一些结果整理、论文撰写的工作,之后自己有机会设计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的时候,也都是看文章一步一步摸索(目前国内还鲜有关于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虽然对项目申请书写作,研究设计有一些了解,但是从目前来看还只限于皮毛,并没有系统地学会如何独立的开展一项实验研究。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毫无疑问,除了掌握实验软件的使用、研究设计及实施的步骤等技能外,应该来花更多的时间来训练如何提出问题、将问题转变为可验证的假设的能力。

 

2)文献阅读:在参与研究项目的过程中除了阅读跟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文献(如谎言识别、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成长)之外,其间还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了不少积极心理学(如主观幸福感、性格优点、感恩、慷慨、亲社会行为)、文化心理学(如文化产品、思维方式的跨文化差异)以及其他社会心理学(如自我、判断与决策、道德情绪和道德推理)的文章;通过摸索和学习,了解了本专业领域内数据库(e.g. Psych Articles, Psych Info, Sage, Science Direct, Wiley)的使用,学会通过Google Reader 来了解感兴趣的期刊最新发表的相关研究。回想起来,虽然读了好多东西,但是由于没有确定一个比较聚焦的研究方向而显得比较分散,并未达到像中央研究院王汎森院士所说的建构完整“知识树”的效果,以后需要在这方面再下功夫。

 

3)论文写作:通过写作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毫无疑问是一名研究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即便是在从小就注重培养阅读、写作与演讲能力的美国,大学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仍然包括批判性地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一项。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我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和总结本领域研究报告和综述性论文的写作技巧。通过参与研究项目,撰写了一篇SSCI文章,一篇EI文章,4CSCD文章,算是在写作上有一些初步的尝试和积累。这也是今后学习中需要重点培养和加强的能力之一,对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方向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阅读过JPSPPSPBPSPR上所发表的文章的老师和同学或许会对此更有同感)。

 

4)学术交流及研究网络的建立:作为一个新手,在参与研究项目的过程中常常碰到一些新的问题,于是逼着自己使用邮件向相关领域的资深研究者请教,非常感谢那些素未谋面而很乐意帮助学生的老师,你们的引导和分享激励着新手们不断努力。09年参加了全国第十二届心理学大会,体验了“中国式”会议的热闹场面;去年,加入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SPSP),成为其学生会员,递交一篇论文摘要参加其学术年会,虽被接受但终因资助有限而未能成行;今年暑假,亚洲社会心理学会双年会将首次在国内召开,我将带着兴奋和好奇参加这次会议,期待能够有一些新的体悟和收获。

 

P.S.几年前我曾向往着自己有一天能够到中科院来学习,08年这一想法终究如愿。而今,近三年的学习时光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也即将离开这里开始新的征程,谨以此文留作纪念,纪念这段逐梦的日子,也希望在未来中科院、心理所能够以自己独特贡献而自立于科学共同体、能够以自己培养的优秀学生而引以为豪~



科网博主建言中科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0314-453702.html

上一篇:“导师” or “老板”?
下一篇:Graduate Study at Queen's
收藏 IP: 159.226.113.*| 热度|

3 武夷山 李学宽 魏玉保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