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shaxing

博文

博士生面试花絮 精选

已有 16574 次阅读 2011-5-24 07:03 |个人分类:格物释疑|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博士生, office, style, blue

博士生面试花絮

日前,应邀主持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面试,留下一串花絮,颇有耐人寻味之处。现特录于此,兴许可提供诸位茶余饭后一点谈资或思考材料。

系研究生秘书早早致电于我,说是今年博士生考试生源很好,面试需要淘汰一半考生,因而得请一位不太容易受外界影响的资深教授主持,以保证公平,我便成了最佳人选。这话听起来自然顺耳,却总让人有点儿“被下套”的感觉。不过,我还是满口答应下来,毕竟主持面试也算教授的职责所在。

没想到,面试开始之前被通知,由于研究生秘书努力向校研究生院争取,招生名额扩大了一倍,面试也只需给出排名,并不影响考生的录取。我顿觉轻松,暗自庆幸终于不用当淘汰一半考生的“恶人”了。不过,庆幸之余却深感我国当今大学教育之奇特。我脱口而出:“既然博士生名额最终可以扩大一倍,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分下来,而要让研究生秘书去苦苦争取呢?”惹得一旁的教授哈哈大笑:“一开始就分给你们,研究生院还有权力可言吗?”一语道破天机,我恍然大悟。中国大学的衙门化,由此可窥见一斑…… (思考:其实也可以理解,大学行政机构不断膨胀,各机构总得找些事干,总得有些职权。问题是,为什么要让行政机构不断膨胀?)

接下来的问题是,既然不涉及考生的淘汰了,是否可以将面试变为走过场呢?经过一阵议论,最后还是达成共识。无论如何,面试得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各位教授独立给出成绩,不走过场(思考:管它大学衙门化还是商业化,教授们维护一下自己的独立性还是可以的。)

面试不外乎考察考生的基础、专业、英语知识及综合能力,并不要求每个问题都答对,主要看综合表现。我们采用了有落俗套之嫌的考试方式,先请考生用英文进行自我介绍,然后从考生的自我介绍内容中借机提出问题,转入基础、专业与综合考察。由于都是硕士毕业或即将毕业的考生,部分提问可能偏难。面试结果,大部分同学还是不错的,全部录取也并不为过。下面是回答问题过程中的一些花絮(仅仅是花絮,不可以偏概全),颇耐人寻味。

问题1:材料通常可以分为哪几类?

/ 典型回答1):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半导体材料。(提示:逻辑错误)

/ 典型回答2): 功能材料、电子材料、光学材料与半导体材料等。(提示:严重逻辑错误)

(思考: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缺失。)

问题2:什么是材料?

/典型回答1):啊?从来没想过。(无语。)

典型回答2):世间万物皆材料,材料就是有用的物质。(提示:水与空气是材料吗?农药与化肥是材料吗?)

(思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现有课程体系效果堪忧。)

问题3: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典型回答:啊?还真没想过。(无语。)

(思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现有课程体系效果堪忧。)

问题4(针对物理系毕业的考生): 能否就超级弦论向我们进行一下高级科普?

/典型回答: 只听说过,不知具体内涵。

(思考:怎样才能使学生不只知埋头读书、而能及时感受学科整体发展的脉搏呢?)

问题5:某君用同一高温电阻炉在完全相同的烧结条件下制备了两批成分完全相同的陶瓷材料,却发现某种物理性能有明显的差异。请问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典型回答:想不出来。(要点:不知道炉膛温度是具有空间分布的“场”。)

(思考:材料等工科专业的学生数理基础亟待加强。)

诚然,上述问题只是随机提问的小部分,这里也没给出全部回答(自然有同学回答得非常棒的),而只列出一些代表性的错误或不完善的回答。

博士生面试过程中的上述花絮,从某些侧面折射出当今我国大学与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这些花絮恐怕也不仅仅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值得我门认真思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9679-447307.html

上一篇:满庭芳 孟夏和友人
下一篇:五月的云
收藏 IP: 219.82.139.*| 热度|

44 杨秀海 吕喆 杨华磊 陈国文 王芳 鲍海飞 吉宗祥 王安邦 李泳 雷栗 杨月琴 梁进 李学宽 钟炳 徐东 赵国求 郭向云 谢鑫 黄莹 瞿辉 付宁 汪梦雅 刘光波 张志东 王萌杰 王桂颖 罗帆 陈绥阳 张亮生 鲍博 肖重发 武夷山 郑融 王勇 张晓锋 刘璐 余昕 韦永梅 seh123 xiaonan2010 bridgeneer ssqs wuweikui biofans

发表评论 评论 (4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