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约时报(NYT)--纽约时报是世界最强大的报业之一,比较严肃,力求评论和平公正。分栏比较简洁。 科技、科学、健康分别成专栏,传播理性的生活态度。国内传媒则科学、技术不分,健康专栏则大多没有 (比如南方周末都没有科学和健康专栏,把科学与技术等同起来)。
纽约时报的科普报道大多是专业的科学传播人员撰写,秉承没有科研就没有科普的原则。一篇文章,一篇科普报道。 针对日本2011年3月份的地震、海啸和核辐射,NYT除了报道新闻之外(上千篇文章),还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普及栏目。 比如多媒体栏目 ,内容包括地震波动范围、各地受波及的大小、死伤人数;海啸如何产生、波及范围、损毁程度;核反应堆物理结构、 核储存、核物质如何泄露、核物质泄露后受害范围、地区和辐射强度,对人影响等等。
各个图表清晰描述了此次事件的大体轮廓,具体如下:
3. 地震发生的震原、海浪如何形成、各地海浪高度,强度图。
4. 日本各地区感受到的地震强度。
5. 受灾地区死亡和失踪人数、房屋受损树和照片动态图。
6.海啸传播强度预测图。
7. 六个核反应堆的状况和变化介绍,以及核反应堆的地理位置图。
8. 核反应堆的内部 结构示意图。(来源1)
9. 福岛核电站泄露之后,事情的发生顺序图。(核反应堆爆炸,政府行动和健康检查) (源)
10. 辐射强度区域分布、对人伤害程度、疏散人口数量图
11.民生报道,其中页面上依然有两个明显的科普连接(日本地震和海啸前后的对比图、反应堆内部结构解析图)。
12. 美国加州的Diablo Canyon核电站,国内核电站安全回顾和反思。
后记: 中国在应对灾害的时候,大多报道是领导视察什么的,温总理如何关心人民,而NYT在关心民生的时候,仍然 不忘外链理性的科学知识(如图10),以及回顾美国国内核电站的现状,大量反思核能的文章涌现如 “文化、危及与核” 。
冷静的处理危机,反观中国老百姓一次次应对灾难的无助,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西南干旱等等。在这些灾难中, 人民都是稀里糊涂的,灾难过了就过了,老百姓没有得到很好的科学知识普及。我们错过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时的有利条件。 最近Nature一篇文章中指出,经历过洪水的人坚信气候变化的事实,更愿意节约能源。 在诸如干旱,洪水、泥石流这些灾难之中, 媒体和科学院应该抓住机会,普及科学知识,找出研究不足的地方,促进人们意识的改变,节约用水、用电,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
没有底气的民众很难保持克制。没有任何安全感的人民,谁又有资格要求他们保持冷静,很难期待一幕幕的枪盐场景不再发生。
参考: 1. 纽约时报 http://www.nytimes.com/ 2. A.Spence. 2011. Perceptions of climate change and willingness to save energy related to flood experience.Nature Climate Change doi:10.1038/nclimate1059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