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ophili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urophilic

博文

我家住在花生屯 -- 国外地名中译趣谈

已有 8622 次阅读 2011-3-17 01:3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花生

旅居欧美近二十年,在不少地方工作生活过,也到过许多城市去旅行,因此对这些城市名字的中文翻译很在意。一个城市的名字,就是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往往会给人带来许多的联想。在国内读书时,每每看到枫丹白露这个风情万种的法国地名,心中就对法国,进而对欧洲,充满了无限的遐思和神往。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年出国留学的第一站,选择了去欧洲的一个原因。

记得离开北京去德国时,在飞往汉堡的飞机上,邻座的德国乘客问我去什么城市,我用中文译名的发音告诉他:先去不来梅,再去汉诺威。不料人家听得一头雾水,连连摇头说不知道这两个地方。我心想,这也是德国的两个大城市,怎么会不知道呢?待我在纸上用德文写出这两个地名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两个城市名字的德语发音是布雷门和汉诺法。从此,我就对外国地名的中文翻译处处留心,生怕再闹这样的笑话和尴尬。

其实,拜前辈们渊博的学识和过硬的外文功底,欧洲许多城市地名的中译,是非常漂亮贴切的。像柏林,波恩,汉堡,波鸿,埃森,林茨,伦敦,里昂,马赛,米兰,洛桑,卢汶,隆德等等,你就是用中文念出来,当地人也能听懂,而且字面的涵义优雅大方,堪与我们的北京沈阳宁波太原媲美。我想,发音的接近和字面的端庄,应该是国外地名中译最基本的两条原则。最让我愤愤不平的是慕尼黑这个地名的中译,明明是个德国城市,中文译名却按英文名字来翻译,而且即使是按英文发音,也应该是慕尼克,怎么也和黑沾不上边,何况慕尼黑一点也不黑,是一座干净漂亮,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南德名城,是我最喜欢的德国城市。如果按德文发音翻译,她的名字应该叫明兴,也可写为明新或明欣,或者干脆就叫明星好了。放着这么好的名字不用,真是暴殄天物。

北美许多城市的地名,因为混杂了多种语言特别是西班牙语和印第安语的缘故,译成中文后往往就显得有些怪异,像多伦多,密西西比,俄克拉荷马,怀俄明,蒙大拿等,能磕磕巴巴地把那个音译出来,也就差强人意了。最恐怖的是香港同胞对北美城市的地名中译,他们用粤语发音来翻译地名,等你用普通话再念出来时,能把你给活活气死。比如天使之城洛杉矶,他们偏要叫罗省,这样一来,一个“市”就升级成“省”了;好莱坞被译成荷里活,好像这样才能体现那些影星们的生猛鲜活。在加拿大时,听到香港移民同胞称一个地方为满地可,我一直搞不清是什么地方,后来看到这个译名和法文写在一起,才恍然大悟那就是著名的蒙特利尔,我真是要趴在地上满地找碎眼镜片了。

诗人骚客们翻译的地名,总是多了几分浪漫色彩。徐志摩很喜欢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故将其名译为翡冷翠,令人联想到那座城市里许多像碧玉翡翠一般美丽珍贵的文化瑰宝。康奈尔大学所在地小镇伊萨卡,风景优美,景色绝佳,胡适之在那里读书时,就将该镇名译作绮色佳,让人回味无穷。记得有一年深秋,我从波士顿驱车回费城,横穿大半个麻萨诸塞州,一路上看到层林尽染,漫山红遍,突然觉得把麻萨诸塞译作“满山秋色”企不妙哉,音义皆好,可以和枫丹白露相呼应了,只是有点不像一个地名。

留学的生活是单调的,所以留学生们也常自找一点乐趣,拿自己留学的城市名字开开玩笑。宾州西部的钢铁重镇匹兹堡,就被那里的留学生戏称为痞子堡。在马里兰州国立卫生研究院工作的学子们,爱把马里兰叫做马驴栏。你要问身居首善之地华盛顿的学子们住在哪里,他一定会告诉你“我家住在花生屯”。西部俄勒冈州的学生,则把他们那太平洋岸的风水宝地,称作饿狼岗。我在加州时工作的斯可瑞普斯研究院,位于圣迭戈市郊的拉荷亚,那是一座美得令人眩晕的小城,拉荷亚在西班牙语里是珍珠的意思,可是我的那些学弟们,却硬是把拉荷亚叫做老虎崖,听到这个名字,我都恨不得从崖上跳下去了。然而,不论是痞子堡马驴栏花生屯,还是饿狼岗老虎崖,这些带着调侃性质的地名中译,发音和原文十分贴近,也像一个真正的中文地名,就是太土太像中国乡下的一个小犄角旮旯了。

我很喜欢世界地名谜语,也尝试着编过几个自娱自乐一番。当然,象排队上厕所(伦敦),举头望明月(仰光)这一类的,就有点太小儿科了。因着对慕尼黑的喜爱,我曾编了一条谜面:最爱古刹青灯晚(打一德国城市名),谜底就是慕尼黑。汉诺威的谜面,则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打一德国城市名)。那一年的暮春去华盛顿看樱花,波托马克河畔千树樱花盛开,一阵风儿吹过,粉红柔软的花瓣像雨一样纷纷飘落,脑海里突然浮起白居易的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不正好也是一个谜面吗(打一美国地名),谜底就是华盛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89-423227.html


下一篇:学术圣城哥廷根散记
收藏 IP: 221.0.91.*| 热度|

8 黄晓磊 余昕 郑永军 苏金燕 刘鹰翔 曹聪 代珍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8: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