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俄圣彼得堡持续低温严寒 2月气温创130年新低与百年极寒对比

已有 3304 次阅读 2011-2-22 09:4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低温严寒, 太阳黑子, 潮汐, 百年极寒, 圣彼得堡

俄圣彼得堡持续低温严寒 2月气温创130年新低与百年极寒对比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2-22 09:05:29 /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
查看( 0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俄圣彼得堡持续低温严寒 2月气温创130年新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2日08:3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2日电 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圣彼得堡二月持续严寒天气,气温创该市自1881年以来气象观测史的最低纪录。
  报道称,圣彼得堡的严寒天气已经持续了10天之久。夜间气温低于零下20摄氏度,有时甚至接近零下30度。而白天的气温也只有零下20度左右。
  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引述高级气象专家亚历山大·科列萨夫的话称:“二月中旬的昼夜平均气温比正常值低了10到16摄氏度,这是圣彼得堡气象观测史上的最低气温。”
  气象专家指出,圣彼得堡二月的平均气温保持在零下19.5摄氏度,也就是说,这比此前于1940年创造的最低气温记录值零下18.2度还要低1度。
http://news.sina.com.cn/w/2011-02-22/083721993323.shtml

      我们的研究表明,潮汐强度变化、太阳活动、地震火山活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综合作用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两个月亮赤纬角极大值时期和一个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组成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潮汐导致灾害多发;两个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和一个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组成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潮汐强度变小导致全球加速变暖。

图2  潮汐强度变化的1800年周期(据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2000)  图1 潮汐强度变化1800年周期(据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2000)[17]
 
表1  太阳黑子和潮汐的对应关系

注:太阳黑子数据取自文献[21],潮汐资料取自文献[17]。最后一栏是作者加的。
   
    奥特极小期(Oort minimum)(1040-1080)
    麦蒂威密讷极小期(Medieval Minor Minimum)(1150-1200)
    沃尔夫极小期 (Wolf Minimum) (1270-1350)
    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
    蒙德极小期  (Maunder Minimum)(1620-1710)
    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1787–1843)
    21世纪极小期 (21th Century Minimum )(2007-20??)
[IMGA][/IMGA]

 http://bbs.lqqm.net/thread-64619-1-1.html [/IMGA]
图2  公元850 -1950年太阳黑子变化曲线
 http://bbs.lqqm.net/thread-64619-1-1.html
 
    从15至17世纪的200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也正是蒙德极小值期。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季林认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据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周期为1800年。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再过300年)。因此,千年极寒的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15-17世纪小冰期距今只有400-600年,根据潮汐调温1800年周期,3100年才能重现小冰期时期[17,18]。
    潮汐高低潮还有200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1264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沃尔夫极小期(Wolf minimum)(1270-1350)和14世纪冷气候,1425年、1629年两次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蒙德极小期(Maunder Minimum)(1620-1710)和15-17世纪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 (1787–1843)和18世纪的低温期,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18]。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200年周期和潮汐准200年周期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地球上的潮汐主要受日月作用,行星作用很小,只有日月的千分之几。太阳活动和潮汐变化的共振效应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太阳黑子活动和潮汐的178年周期对地球寒冷周期的影响也非常值得关注。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200年周期和潮汐准200年周期是近期低温冻害频发的一个可能原因。
    2009年科学家称太阳黑子达到1913年以来最低值:最近太阳异常安静,太阳黑子的数量几乎比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黑子数量都更少,而且磁场更加微弱。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太阳异常安静,太阳黑子的数量几乎比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黑子数量都更少,而且磁场更加微弱。据美国宇航局说,最近几个月太阳黑子的数量是自1913年以来最低的时候。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19世纪初太阳也出现过类似的平静期。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1913年的太阳活动情况或者200年前出现的道尔顿最小值(Dalton Minimum)的一次重复。17世纪太阳最不活跃。科罗拉多大学大气和空间物理学实验室的汤姆?伍兹表示,太阳最不活跃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全球温度下降大约十分之二到十分之三华氏度[19]。
    根据潮汐的1800年周期,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弱,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再过300年),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因此,千年极寒的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15-17世纪小冰期距今只有400-600年,根据潮汐调温1800年周期,全球变暖至少能持续到3100年才能重现小冰期时期[17]。这符合大多数科学家关于全球变暖总趋势的证据和预测。
    根据潮汐200年准周期,1974年出现了一次潮汐小高峰,并伴随20世纪60-70年代的低温期,但是,由于太阳黑子活动200年周期的低谷在2007年开始,使低温期在20世纪80年代中止(人为的温室效应是重要原因,变暖大趋势是根本原因)。迟到的太阳黑子活动第五次低值有可能与1974年的潮汐高峰配合,形成新一轮的低温时期,规模比前一次降温幅度要小得多。这是“千年极寒”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的主要原因。千年极寒变百年,这是有据可查的。
    根据潮汐准60年周期,2000-2035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冻害频繁发生。在冷位相时期内,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都会导致中国发生严重的低温冷害[20-22]。准60年规模的低温发生的几率最大,与去年的冬季低温水平持平。
出于同一个变化机制,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潮汐变化和太阳黑子变化有许多共同的变化周期,准60年、准200年、1500-1800年周期值得关注。
    综合分析表明,“千年极寒”是一定不会发生的;二百年极寒有可能发生,但规模变小;准60年极寒发生的几率很大,与去年规模相当。这一预测正在得到证实。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511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15333.html

上一篇:雨雪降温:关注潮汐组合
下一篇: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及其预测(5)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1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