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坎昆今年有点儿“冷”:无果而终是在意料之中
杨学祥
坎昆今年有点儿“冷”,主要发达国家减排不力带来的消极影响,将使全球气候谈判进程面临很大困难。数据显示,主要发达国家将完不成他们在《京都议定书》中所做的碳减排承诺。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在2008-2012年间,37个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在1990年水平基础上减少5.2%,其中,欧盟整体减少8%,美国减少7%,日本和加拿大减少6%。
而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美国2007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增长18%,加拿大增长了20%,日本增长了7%。即使发达国家在2012年减排承诺期限前有所行动,但无法完成减排目标已成定局。
维基解密网(以下简称“维基”)4日的“爆料”却一举吸引了世人的视线,成为坎昆会场内外,无论是政府代表还是在线网民一致热议的话题。一时间,美国阴谋论震惊世界。此次维基曝光的关于美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后密集斡旋的外交电报,揭示了美国如何利用对别国的财政和其他援助来获取政治支持以及如何安排秘密的全球外交攻势压制对《哥本哈根协议》的争议。
我在2008年4月指出,历史上,世界粮食危机与灾害天气有关,气候导演了世界战争。本次粮食危机早于气象灾害,表明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政策失误和利益冲突。
气候政治化、奥运政治化、粮食危机政治化,富国在气候危机到来之前力图凭借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的优势向穷国转嫁灾害危机,抑制不发达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全球化的经济遭遇不和谐的非全球化的不公正的政治,世界经济市场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
急于发展的中国人过于相信世界政治的公正,世界市场的公平,奥运圣火传递风波和世界粮食危机敲响了盲目相信国际社会和盲目依赖世界市场的警钟:如果中国真正变为世界加工厂,世界市场能否成为中国稳定可靠的粮仓?
结构性的动荡已经使世界粮食陷入深度危机,随之而来的气候灾害将使欧洲的“减排计划”黯然失色,换句话说,“减排计划”造成的高成本将推动世界粮食危机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断粮的穷国饥民,“减排计划”无异于画饼充饥,更有甚者是雪上加霜。
现在看来,在全球金融危机深化时刻讨论“碳减排”,无果而终是势在必然。任何国家都拿不出让“碳减排”和“应对金融危机”双赢的方案,在近在眼前的生存危机面前,长远的环境利益不得不让路。
生存是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如果不能生存和发展,环境的改善还有什么意义?
附件:
坎昆今年有点儿“冷”
2010-12-10 05:55:00 来源: 经济导报(济南)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导报记者 韩祖亦
于
“实际上,《哥本哈根协议》已经给《京都议定书》的存废蒙上了浓重的阴影,因为它并没有提出一个强制性的减排目标,而且是一个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而坎昆会议挽救《京都议定书》的前景也不乐观。”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晓宁日前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尽管如此,中国仍提出4点建议,力促大会取得积极成果。
“阴谋”美国
这厢坎昆会议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厢维基解密网(以下简称“维基”)4日的“爆料”却一举吸引了世人的视线,成为坎昆会场内外,无论是政府代表还是在线网民一致热议的话题。一时间,美国阴谋论震惊世界。
此次维基曝光的关于美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后密集斡旋的外交电报,揭示了美国如何利用对别国的财政和其他援助来获取政治支持以及如何安排秘密的全球外交攻势压制对《哥本哈根协议》的争议。
例如2009年7月,美国国务院发出一份秘密电报,寻求联合国外交官员的有关情报。这份电报最早来自于美国中情局。外交官们被要求提供各国对于哥本哈根会议的谈判立场、各国之间的交易以及联合国环境方面“条约规避”的信息。此外,美国还试图威胁撤回对穷国的资助,迫使他们接受一个不怎么样的全球气候协定。同时,美国也希望能够分裂其最有力的对手“基础四国”(中国、南非、印度、巴西),从而“更好地避免第三世界国家的阻挠以及未来有可能的气候谈判失败”。
对于维基毫无“遮掩”的爆料,美国政府显然已经“恼羞成怒”。7日上午 ,被瑞典司法当局指控涉嫌强奸罪和性骚扰罪、遭到国际刑警组织全球通缉的维基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在伦敦被捕。
8日凌晨,阿桑奇在《澳大利亚人报》网站发表文章《不要枪毙说真相的人》,为维基辩解,称其应当得到保护,而不是威胁和攻击。
“这已经不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所承诺的积极国际合作了,”非政府组织地球之友的政策分析员霍纳对媒体表示,“美国必须要在谈判中成为积极的力量,停止这些破坏性技巧和恐吓。”
“冰冷”坎昆
根据6日《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两个特设工作组交上的“期中考试”成绩单,也就是阶段性讨论草案,分歧依然存在。报告显示,目前各经济体谈判代表正就如何围绕援助资金设立基金及其运作和管理模式展开积极讨论,并努力争取在“快速启动”资金和其他问题的谈判上同样取得相应进展;而在包括森林减排在内的一些议题上,谈判更是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不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表示,有关《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问题,很有可能延续至明年在南非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
对此,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坦言,坎昆会议进展其实并不大,但是没有偏离预期的方向,因为中国代表团带着诚意而来。“如果在接下来的谈判中能够取得我们期待的结果,那么两个工作组的文案其实有一些很共识的地方,这些共识的地方需要 巩固,其余一些细节的地方需要进行长足的讨论,而最后的结果也许大家都不是特别满意,但是也许是最好的结果。因为众口难调,大家各自的水平还有发展的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可能并不能取得一个最满意的结果,但是这也许就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同时,数据显示,主要发达国家将完不成他们在《京都议定书》中所做的碳减排承诺。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在2008-2012年间,37个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在1990年水平基础上减少5.2%,其中,欧盟整体减少8%,美国减少7%,日本和加拿大减少6%。
而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美国2007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增长18%,加拿大增长了20%,日本增长了7%。即使发达国家在2012年减排承诺期限前有所行动,但无法完成减排目标已成定局。
“主要发达国家减排不力带来的消极影响,将使全球气候谈判进程面临很大困难。”刘晓宁说,受多重因素影响,发达国家在恪守《京都议定书》方面的分化不断加剧。美国早已退出《京都议定书》,而日本在坎昆会议上公开表示不会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二阶段承诺任何减排目标。两国在减排方面均缺乏实际行动,因此无法完成减排承诺不足为奇。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发达国家是引起气候变化的元凶,但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各种灾难,发展中国家却是受影响最深的受害者。”刘晓宁认为,在减排问题上,发达国家应该承担起最大的责任,个别发达国家不应当回避责任,更不能转移焦点和转嫁责任。“从历史责任、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出发,发达国家应率先进行大幅度减排,并且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力所能及的减排行动。”
同时,在刘晓宁看来,作为“77国集团+ 中国” 的组成部分,“基础四国” 已经成为当前气候谈判中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的中坚力量。“目前,四国已经建立起稳定的磋商和协调机制,在一系列核心问题上持相同或近似立场。在国际气候博弈中,‘基础四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坚决支持继续以‘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作为国际气候谈判及合作的基础性原则。”
“由于发达国家中期减排目标和全球长远减排目标争议较大,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因此不能奢望在减排目标等关键问题上取得大的突破。但在资金与透明度问题上可能取得进展。REDD(减少因毁林及森林退化导致的碳排放)和技术合作方面,也会在形式上有所进展,实现有限的务实合作。”刘晓宁表示。
(本文来源:大众网-经济导报 )
http://news.163.com/10/1210/05/6NH6G75800014AED.html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08-4-22 10:48:41
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富国对穷国的掠夺?
早在1998年华人学者许靖华尖锐地指出,也许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用计算机拉模拟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而是进行水利和农业研究以确保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粮食供应。世界粮食危机验证了这一远见。
早在2006年11月,设在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先生就大声疾呼:爆炸性的美国乙醇生产用粮需求,将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和政治稳定。遗憾的是,布朗的这一担忧今天已得到验证。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宣称,全球粮价大幅上涨,已经在36个国家内诱发粮食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是警告:“粮价继续上涨会引发战争。”
1 粮价上涨的速度惊人
世界粮价上涨速度惊人。以大米价格为例,泰国、越南、印度、埃及等大米输出国近几个月先后宣布限制大米出口以保证本国供应,导致3月份国际大米价格继续大幅上升,离岸价由月初每吨467美元上涨至月底的608美元,尤其是
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也显示,国内粮价近期处于高位运行阶段。一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5.5%,其中小麦上涨8.7%,稻谷上涨3.5%,玉米上涨8.9%,豆类上涨36.5%[2]。
2 富国政策导致穷国粮食危机
布朗把此轮粮食危机比喻成8亿辆汽车与8亿饥民间的“夺粮大战”:发达国家要让8亿辆汽车烧乙醇应对油价上涨,却因此使世界上8亿穷人陷入吃不起粮或无粮吃的危机。包括布朗在内的多数专家认为,推动此轮粮价暴涨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国大规模发展生物燃料。有预计显示,今年美国用于乙醇提炼所需的粮食将达1.14亿吨,占美国全年粮食总产量的28%。布朗所长的研究表明,仅此一项,就使国际粮食需求的增长幅度,由2005年的2000万吨,提高到现在的5000万吨。从发展趋势看,鉴于此轮粮价危机与以往的实质区别是结构性的,所以目前的粮价上涨趋势就不大可能在短期内扭转。为避免粮价、粮食危机进一步恶化为社会动乱或国家危机,国际社会就必须及早协调行动,控制粮食危机的事态发展。否则,粮食危机最为严重的穷国,就可能步步滑向“战乱国”或“失败国”,从而对世界和平形成更大威胁,使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动荡[1]。
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让·齐格勒20日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正导致一场“无声的大规模谋杀”,基础产品市场已为全世界带来了“恐慌”,而西方国家应为此负责。齐格勒当天接受奥地利《星期日信使报》采访时说,生物燃料产量增长、基础产品市场投机行为和欧盟出口补贴政策,这都意味着西方国家应对贫困国家正遭受的大饥饿负责。他说:“每个受害者背后都站着一个凶手。这是一场无声的大规模谋杀。” 齐格勒批评全球化“垄断了全球的财富”,跨国公司要为“结构暴力”负责。“结构暴力”指贫穷、疾病、压制性体制和社会歧视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这一概念关注的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所导致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分配不公。与“直接暴力”相比,“结构暴力”是一种无形、看不见的暴力,需要长期过程才能消除。齐格勒说:“一群市场交易者、投机者和金融强盗已经变得丧心病狂,他们构建了一个不平等而且充满恐慌的世界。我们必须制止这一切。”齐格勒17日说,考虑到生物燃料的推广对全球食品价格飙升的影响,大量使用粮食制造生物燃料已构成了“反人类罪”。此前,他建议停止使用农作物生产生物燃料5年,直至科技达到能够利用农业垃圾生产生物燃料的水平[3]。
3 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将加重危机
1972年前苏联天灾造成的粮食巨幅减产,就曾诱发世界小麦、大米和玉米价格成倍增长[1]。准60年的拉马德雷冷暖位相交替周期表明,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印尼地震海啸已经揭开了自然灾害再现的序幕,根据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和灾害准60年周期,2010-2020年全球气候剧变,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和70年代前苏联农业歉收可能重演[4,5]。
1890-1924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自然灾害频发曾导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自然灾害频发曾导致前苏联农业歉收和政治解体。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不容忽视[6]!
我们在2006年12月指出,类似20世纪60-70年代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已经到来。1959-1961年中国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前苏联农业连年歉收最终导致政治解体,历史的教训仍然历历在目。增加粮油储备,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是当前不容置疑的燃眉之急。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减肥,电荒和水荒呼唤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保护资源的务实政策[7]。
中国人口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可靠稳定的粮食供给和能源资源供给,完全依赖国际市场,必然导致生存和发展条件受制于人[8]。
国际市场油价和粮价的攀升,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显著的影响,粮食安全象能源安全一样,成为大国自身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是国家兴亡的一个古老课题,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却依然存在。
2000年世界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频发——气候剧变——旱涝交替——流感疾病流行,灾害链的历史轨迹值得关注[9]。
气候变冷导致饥荒和民族大迁移的观点早在1998年由外籍华人学者许靖华提出,发表在《中国科学》(D辑)上。学者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他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有1200年的周期循环,与人类历史兴衰一一对应。古气候研究表明,近4000年以来于4个全球气候变冷时期,即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400年及公元1600年左右的几个世纪——这种准周期性与太阳活动周期性变化有关。全球温度变化影响了地区降水形式:在气候变冷期,欧洲北部变得更潮湿,而中低纬度地区变得更干旱。这两种变化形式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历史记载表明,历史上民族大迁移是由于庄稼歉收和大面积饥荒,而不是逃离战争,公元2和3世纪的日耳曼部落的大迁移就是一个例子。也许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用计算机拉模拟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而是进行水利和农业研究以确保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粮食供应[10]。
香港大学学者章大卫及其同事称,未来的战争冲突可能将归咎于气候变化以及因气候变化而发生的生态资源短缺。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说,现代的战争原因是石油,未来战争的原因是淡水。许靖华的历史研究、美国国防部的秘密报告、罗勇的“气候安全论”,表明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最新理解。如果科学无法理解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持强凌弱的战争就可能提前结束第5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时期[12]。
许靖华尖锐地指出,也许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用计算机拉模拟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而是进行水利和农业研究以确保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粮食供应[10]。温室气体造成的气候效应将持续上百年,2020年世界经济将步入经济长波下降期[4]。减排温室气体的举措远水解不了近渴。在减排借口和旗帜下掩盖的资源争夺日益激化,两极地位岌岌可危[13]。政治上的明争暗斗,来源于理论上的不可行性:减排能否拯救全球面临的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最新研究表明,如果减排计划不能在2020年前有效解决人类基本的生存条件,“即使现在气温仍在不断升高,由于我们仍然很大程度上依赖土地作为我们的食物来源,所以由此引发的冲突可能就会发生”。这是继许靖华之后,科学家向人类发出的又一次警告。
世界粮储只够吃57天,粮食危机阴影笼罩全球。人类已经无法摆脱“高油价”的困扰,现在又面对“高粮价”的挑战。国际市场油价和粮价的攀升,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显著的影响,粮食安全象能源安全一样,成为大国自身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是国家兴亡的一个古老课题,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却依然存在。2000年世界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频发——气候剧变——旱涝交替——流感疾病流行,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的历史轨迹值得关注[14-17]。
4 粮食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忽视农业生产
国际在线报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素帕猜19日在加纳首都阿克拉表示,近期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忽视农业生产。素帕猜当天在2008年世界投资论坛开幕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世界人口增加、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气候条件趋于恶劣等诸多因素导致全球对粮食需求的增加,而世界上很多国家忽视农业生产,导致农业人口减少、农业生产力下降则是造成粮食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18]。
十年前,当中国的粮食产量于1998年达到历史顶峰5.12亿吨之后,中国政府曾经对农业的发展做出过判断:我国的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农产品供给基本平衡,且丰年有余。由于担心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存在“结构性、阶段性和区域性的过剩问题”。从那年开始,执行了多年的粮食收购保护价开始被逐步取消。张红宇表示,1998-2008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农业自身出现的问题,使得中国粮食供需出现了新的问题。
以工业化发展为例,2003-2006年中国玉米生产量年均增长7.9%,这样的增速在农业领域已属惊人。但同期,中国玉米的加工转化能力年均增长高达20%,三倍于玉米生产的增长。除了工业化对农产品的消耗,城镇人口结构和食品消费结构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了新的变化。截止到2007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总量为4.9亿-5亿人,其中有2.2亿人口是从事非农产业。“这些人过去是粮食、肉类的生产者,现在变成了纯消费者,需求大大增加了,自然极大的增加了我国粮食供给的压力。”张红宇表示。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也给中国的农业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有学者将其概括为“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旧的平衡已被打破,新的平衡正在建立之中。中国18.27亿亩耕地要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无论如何,这个资源紧张状态将时刻存在[2]。
从长远来看,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
5 粮食危机提前到来的启示
历史上,世界粮食危机与灾害天气有关,气候导演了世界战争[19,20]。本次粮食危机早于气象灾害,表明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政策失误和利益冲突。
气候政治化、奥运政治化、粮食危机政治化,富国在气候危机到来之前力图凭借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的优势向穷国转嫁灾害危机,抑制不发达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全球化的经济遭遇不和谐的非全球化的不公正的政治,世界经济市场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
急于发展的中国人过于相信世界政治的公正,世界市场的公平,奥运圣火传递风波和世界粮食危机敲响了盲目相信国际社会和盲目依赖世界市场的警钟:如果中国真正变为世界加工厂,世界市场能否成为中国稳定可靠的粮仓?
世界市场经济中的财富是不断变化的,中国人的财富观应该适应世界市场的发展。我们用资源、环境和数十年的辛劳赚得的美元,在美元贬值的趋势下,又能买回多少石油和粮食?在西方经济规则控制下的世界市场中,穷国永远是受害者。
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把此轮粮食危机比喻成8亿辆汽车与8亿饥民间的“夺粮大战”,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让·齐格勒20日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正导致一场“无声的大规模谋杀”。中国的经济学家目前还缺乏这种勇气和远见。不过,有一点已经得到确认:依赖世界粮食市场无异于国家自杀,多国在粮食危机中的动荡正在证实这一观点[1]。
结构性的动荡已经使世界粮食陷入深度危机,随之而来的气候灾害将使欧洲的“减排计划”黯然失色,换句话说,“减排计划”造成的高成本将推动世界粮食危机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断粮的穷国饥民,“减排计划”无异于画饼充饥,更有甚者是雪上加霜。
2008-2009年、2011年、2015年、2018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13-2014年、2016-201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2008-2009年、2011年、2018年是可能的流感爆发年,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导致大旱年发生,2020年可能发生世纪性大洪水[9,20]。
自美国五角大楼向布什总统递交的一份“秘密”报告,报告警告说:今后2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超过恐怖主义:
“今后20年内,全球气候将发生突变,一场全球性灾难就摆在我们面前,成百上千的人将在自然灾害中死亡。” “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
这些“预言”绝不是空穴来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将在2010-2020年进入高潮。
参考文献
1.粮价危机:8亿辆汽车与8亿饥民间的“夺粮大战”。2008-4-19 10:55:59人民网·天津视窗。 http://www.022net.com/2008/4-19/436876292511469.html
2.马晖。农业部官员:粮价上涨将持续相当长时间http://www.sina.com.cn
3.联合国专家称粮价上涨是大规模谋杀。
4.杨学祥,杨冬红。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与太平洋十年涛动。
5.杨学祥。关注预防大灾的粮油储备:气候突变与国家安全。
6.杨学祥。关注预防灾害的粮油储备:从崇祯大旱到三年自然灾害。
7.杨学祥. 灾害天气导致粮食安全隐忧.
8.杨学祥。莫让石油进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死穴。
9.杨学祥. 禽流感是世界头号威胁: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
10.许靖华。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中国科学(D辑),1998,28(4):366-384
11.雅龙。研究暗示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根源。发布时间:20070710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707/1_20070710_157896.html
12.杨学祥. 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根源.
13.杨学祥. 南极又成新闻焦点:重视气候变化还是意在夺取资源?杨学祥.
14.杨学祥。粮食危机阴影笼罩全球:从石油争夺到粮食控制.刊发时间:
15.杨学祥. 关注禽流感、地震和拉尼娜的最新发展.刊发时间:
16.杨学祥. 不断增大的风险:强震、海啸、低温、沙尘暴和禽流感. 2007-09-16 13:21:18 光明观察. 随笔·杂谈.。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16/content_671723.htm
17.杨学祥. 历史的足迹:气候变化可能引发战争.刊发时间:
18.魏向楠。联合国官员称忽视农业生产导致全球粮价上涨
19.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
20.杨学祥。气候导演战争。新发现。2007年12月号:68-73。
21.李健。美五角大楼“秘密报告”:2010年中国气候突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54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