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0月29日中午,云南师范大学校园里呈现出了祥和氛围,气势雄伟,依山磅水的图书馆,倒影水中,显得格外美,大家都整齐的站在了图书馆门口,共同注视着学校的大门,期待着一睹香港著名慈善家伍达观夫人伍马瑶芳容。
1点整,谜底终于揭开了,一身朴素的打扮,从她的笑容里,我们感受了无比的温暖和慈爱。如果不是提前知道,你就不会认为眼前这位老人就是为云南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伍女士。
在我校党委书记伊继东,云南大学原副校长林朝民的陪同下,伍女士一行参观了我校图书馆。图书馆馆长朱曦的解说下参观了我馆“伍谢瑞芝教育文库”和正在建设中的“伍谢瑞芝文库”。图书馆宏伟的建筑,幽静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人性化的学习空间,给伍女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观结束后,一行人到了图书馆一楼电子阅览室座谈,亲切的接见了获得伍达观奖、助学金和奖教金代表。伍女士感谢云师大对该基金的重视,同时期望在该基金的资助下,同学能更好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争取得到更大的全面的发展。期间伊书记简要的对伍达观教育基金在云南师范大学的投入和使用情况的进行了汇报,感谢伍达观先生及夫人和伍氏企业对我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背景介绍:
伍达观先生云南省腾冲县人。早年到美国求学,专攻纺织工程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伍达观先生在大学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他至少有两项值得中国人骄傲的科学研究成果。一项是美国的
第一面国旗年久破损。这是美国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之一。他以高超的纺织技巧,修复了这面价值连城的旗帜。他的纺织工艺,“整旧如旧”,天衣无缝地使美国的“国宝”恢复了原貌。为此,美国国会将他列为做出突出贡献的美国公民永载史册。另一项是人造血管技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做心脏手术时就采用了他参与研制发明的人造血管技术。
伍达观先生取得成功时,他首先想到母亲的教导:社会帮助了你,你应该回报社会;成功的价值不是独自站在历史的聚光灯下,一个人去接受鲜花和掌声,独自享受幸福与欢乐,恰恰相反,成功的非凡价值就是造福于人类,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与全人类在阳光下共赏鲜花与掌声,共享社会进步带来的幸福与欢乐 9选正是出于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以母亲的名义先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建立伍谢瑞芝文库,购置图书,为莘莘学子提供学习人类智慧结晶的更多机会。随后又在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学院分别建立三个伍谢瑞芝文库。云南大学文库主要购置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图书,昆明理工大学文库主要购置理工方面的图书,云南师范大学文库主要购置教育方面的图书,云南民族学院文库主要购置民族方面的图书。将这四个文库用电脑网络起来,就成为一个图书种类众多、藏书丰富的大图书馆。伍达观先生在云南大学设立奖学、奖教、助学金后,又把奖励的范围扩大到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学院。还捐资100万美元建设云南大学校医院,这是云南省最好的大学校医院,也是全中国第一流的大学校医院。在迎接21世纪到来之际,又捐资70万美元,在云南大学建造“民族学博物馆”,向云南师范大学捐献50万美元建盖面积5200平方米的伍谢瑞芝图书馆大楼。伍达观先生是为云南省教育事业捐资最大,贡献最多的海外优秀华人。
目前:每年向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学院和云南大学等几所捐款30多万。
妻子:伍马瑶 伍达观教育基金负责人
伍马瑶女士,天资聪颖,拜岭南国画大师研习国画。心灵手巧,虽中年始学丹青,但成绩斐然,深得岭南画派精妙,备受香港国画界赞赏。1980年代,香港伍集成中心(C.C.Wu Building)落成,伍马瑶的画作成为大楼装饰的首选艺术珍品,悬挂于总经理办公室、会客室、会议室等处,观者莫不在画前留连观摩,赞誉不绝。
把对自己子女的真诚深厚的母爱,化为对祖国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与培育。多年来,她不辞辛劳,为伍达观教育基金在祖国大陆的捐款做了许多值得赞扬的工作,不必说她为边远山乡建设希望小学、为大学捐建大楼、赠送图书,
父亲:伍集成
云南有名的富商。1946年他到香港,开办瑞成公司,从事棉纱贸易,公司设在轩尼诗道,从巴基斯坦及埃及买入棉纱,售给香港布商,业务很快便上轨道。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瑞成将大量棉纱卖给内地。70年代牛仔裤风靡世界,棉纱贸易又到一个高峰。瑞成每年贸易额超过l亿元。他只经营棉纱贸易。1983年他将旧楼扩建成高32层的集成中心,用以出租,每年租金收入达数千万元。其资产估值逾10亿港元。他对家乡发展十分关心,曾捐1000万港元在家乡设立教育基金,帮助故乡子弟出国留学。
座右铭: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在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设立了“香港伍集成文化教育基金会”,会长:伍宗琳女士。
母亲:伍谢瑞芝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9 1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