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妖魔化”是个最近这些年经常见诸媒体报端的词汇,今天它还登陆咱们科学网的博客,出现在王晓明的博文标题中【1】。这次,被“妖魔化”的不是咱中国,而是“化学、化学工作者和化学工业”,更准确点儿说,恐怕主要还是咱中国的相关学科、学者和行业,如果推而广之,我们会发现现如今大概已经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妖魔化”的了。因此,我读完这篇博文,心里想到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妖魔化”?就是“妖魔化”的对面是什么?我们在旗帜鲜明地反对那些“妖魔化”的行为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为啥会出现这么多“妖魔化”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好回答。有些人在看到对其不利的、可视为某种危险和危害的事物后,会本能地认为有必要加以反对,如果他们想让更多的人和自己一起去反对这些事物,最好的办法是加大宣传力度,把危害说到尽可能大的程度而不惜夸张夸大,就产生了所谓的“妖魔化”现象。其实,在很多“妖魔化”事件的背后,往往有利害关系, “妖魔化”有时会伴随着过分的利益要求。不过,我认为基于正常的利益诉求的那些“有理、有利、有节”的理性表达还算不得“妖魔化”。
说到“妖魔化”的对立面,不妨想想面目可憎的“妖魔”的对立面是什么,在我看来,是可爱的“天使”,所以我把“天使化”看作是“妖魔化”的对立面。如果说“妖魔化”是在抹黑和丑化,那么“天使化”就是在扮靓和美化。在一些人对一些事物进行“妖魔化”的同时,他们或许在对另外一些事物进行“天使化”,也就是不遗余力地夸赞这些事物的好处和优点,可能在其同时还会竭力掩饰这些事物现实存在的缺点和问题。
“妖魔化”显然不是正常行为,确实是应该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的;类似的,“天使化”其实不是如何的正常,同样不宜提倡。事实上,对于周围的事物,我们是应该用尽量全面的视角客观地加以看待的,看到其优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缺点和不足,看到带来的好处的时候也别忘掉潜在的危害。对于有些通常被认为有害的事物,或许也要换个角度想想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是什么。总之,只从当下的利益出发,对一些事物作出“天使化”的吹捧或者“妖魔化”的痛批,都是不可取的。相反,看问题要有长远眼光,做判断或下结论不宜局限于当前的厉害得失的计较。
================================================
后记:
刚刚(2010年10月24日7时许)看到了消防专家麻庭光老师的新博文“妖魔化学好促销”,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6458
作为实例链接过来,供大家学习。
~~~~~~~~~~~~~~~~~~~~~~~~~~~~~~~~~~~~~~~~
【1】 王晓明:被妖魔化的化学、化学工作者和化学工业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618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