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远行的骆驼 研究方向:药物化学

博文

拓宽博士博士后的出路 精选

已有 9901 次阅读 2010-7-26 01:16 |个人分类:观点评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对于中国的博士和博士后们,常有的两条路是高校研究所和公务员。前者是老路,后者是时代产物。

博士,博士后,都是帽子。高校研究所是越来越饱和,许多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公务员恐怕也是先官后博才是王道。

为什么要带这个帽子?如何才给你这个帽子?理顺了这些关系,恐怕很多事情就无需再多解释了。难就难在很多事情越理越乱。

其实,博士和博士后还有条大道,那就是具有创新研发能力的企业。在国外,很多博士和博士后真正想去的正是这种企业。一来,实现了自己的科研价值,二来生活比高校、公务员也较好。企业的研发也出高水平论文,当然更出国际专利。

有了这些企业创造的成绩,即使将来想去高校了,路也是通的。其实,高校-企业-政界的路都是通的,有才的人来去自如;更重要的是有潜力的人能看到希望。而在中国,更多的是当官后才通吃了。

目前,中国大型国企不缺钱,也大肆招收国际人才。但是对科技创造的价值重视不够,要不然那么多国企也热衷于炒地皮呢。垄断使得抄电表的人收入都超过高校教师了。短期利益的热衷来自于领导的短期经济考核,而科技价值来得太慢。

当然,也不缺乏一些创新企业,像华为,海尔,联想等。在制药届药明康德的名声不小。为他人做嫁衣裳(新药中间体的代工)也为自己积累了一些经验。据说国际制药巨头很不喜欢他们搞新药研发,一度以不再合作相威胁。很多博士去了,年薪也能一、二十万。很多人去了才觉得在高校是人间了;压力的剧增,使得企业流动性比较大。当然也有人成功留下,并站稳了。为什么在高校读博觉得导师是周扒皮,去企业这种感觉就不那么强烈了?部分原因可能是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尽管是被剥削的。

在高校,常听到的是两种抱怨,一老板拉来企业项目,既发不了文章,同时也只给干活的研究生很低的报酬,什么都捞不到当然抱怨;二是老板弄来863,973,发文章只是把什么也不管的导师弄上杰青、弄上院士。而在美国,这种抱怨的力度小的多,原因企业项目给钱多,发文章也能不错;国家项目,若发高水平,自己找工作更有力。但问题是,国外老板仍然得到的是大头,尽管小头可能甜点。

看来,关键不在于这。换个思路,如若自己的博士毕业证含金量高,这个社会都承认,毕业后无论企业还是高校都给与相应的待遇,给与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的空间。同时,不努力的人是无法取得自己这种证书的,要不然如何叫含金量。若此,试问如何?恐怕博士期间的所有煎熬都会视为暂时的,都会付与笑谈的。都会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

因此,中国高校研究所不应该设置太多的门槛,比如985了,国外名校了,这是典型的歧视。尽管总体上你可能是对了,但问题是你封住了一部分人的理想和希望,即使再努力也没有希望的理想。同时对企业来聘的人才拿出对官场人才的热度就可以。

作为中国企业,走创新是必由之路。特别是垄断企业必有远忧(也不远,石油不是说用不了100年了么)。大量的博士需要出路,改善企业的人才容纳能力和科研环境,是短期内比较有价值有意义去做的事情。因为企业若重视科研,能补充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领域。将来也能反哺给高校研究所,而减少国家投入研究经费的压力,更快促进国内科研评价体系的改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231-347332.html

上一篇:我所知道的几个国外的博士生
下一篇:厚积薄发-科研的策略
收藏 IP: .*| 热度|

10 罗岚 孙学军 唐小卿 盖鑫磊 邹涛 刘广明 王孝养 郑永军 郭禾苗 estelle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