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计量、公共管理、知识服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unpengyuan

博文

开放获取(Open Access)

已有 9499 次阅读 2008-8-7 11:28 |个人分类:科技期刊|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项目

开放获取(Open Access)被认为是未来学术出版的模型,是促进科研信息交流、沟通学界与大众的有效途径。开放获取运动(The open access movement)按照Open Access News上的介绍:
 
  Putting peer-reviewed scientific and scholarly literature on the internet. Making it available free of charge and free of most copyright and licensing restrictions. Removing the barriers to serious research.
 
  可翻译为:
 
  把同行评议过的科学论文或学术文献放到互联网上。使用户可以免费获得,而不需考虑版权或注册的限制。开放获取运动旨在打破学术研究的人为壁垒。
 
  单看这个定义,就可断言“开放获取”是个有争议的模型,如果我们都把学术论文放到网上,把经过审稿的,已发表或将发表的论文放到网上,那专业期刊怎么办?他们的商业利益如何保护?学术出版也是出版业的一部分,他们的存在证明他们一直还是在赢利的,虽然印量小,但想想学术出版物高昂的价格,其利润空间还是存在的。
 
  但现在“开放获取”就是有可能要断了这些出版社的财路,而这一运动在国外越来越风行,并逐渐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支持,如我们国家最近签署的“柏林宣言”就是推动“开放获取”的一个政策性宣言。“开放获取”与最近互联网上争论得很厉害的“是否要封杀BT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新的网络传播与某种传统商业模型的矛盾。 BT的流行可能会是对影视业娱乐业的一个冲击,而开放获取则是对学术出版业的冲击。当然学术出版和影视娱乐比起来是一个小很多很多的行业,而且也不太受普通人的关注。
 
  那么学术研究领域里的“开放获取”为什么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呢?这还要从学术出版业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生意(Business)说起。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出版出现在西方,伴随着近代实验科学在西方的兴起而逐渐产生。出版商通过印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伽利略的《对话》、牛顿的《原理》,把近代科学的研究成果迅速地传播到整个欧洲,并逐渐成为科学家社群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19世纪随着科学分工的日益细化,又出现了一大批综合或专门的科学期刊,进一步满足了科学发展越来越专门,越来越快速的需要。审稿制度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往往由学会(科学家共同体)来“定义”一个学科研究的方法、问题和纲领,并规定什么样的文章才可以刊登在自己的刊物上。如当时巴黎语言学会成立时就在其会章中明确规定不接受讨论“语言起源”的文章,认为这种文章都是猜测多于论证,是当时典型的“伪科学”。
 
  由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学术出版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同步出现的,并满足了科学家社群越来越迫切的学术交流需要,并通过审稿制度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使人数不多、距离很远的一群人成了拥有共同价值观的紧密社群,并创造出独特的“科学文化”。学术出版业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存在的必要,也确实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起来。
 
  最近10年来,由于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传统的出版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网络传播方式的出现,使传统出版业正面临着消亡或转型的危机。在学术出版领域,这种危机只不过来得更早罢了。
 
  一个学者为什么要出版学术著作,或发表论文,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学术承认,在学术社群内获得首先发现权,而不象大众畅销书的出版是为了追求销量和“码洋”。所以从这个角度,学术文章不存在“盗版”概念,文章传播得越快、越广,反而更有利于学术成果的传播,有利于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工作,增加作者文章的引用率。所以通过网络“开放获取”是对学者有利的。而经过同行评议过的文章,因其质量有更充分的保证,会更受读者的欢迎。
 
  可以发现在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可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其传统的出版发行渠道,会在极短时间内被互联网取代。唯一有优势的地方就是“同行评议”,但“开放获取”的支持者们正是在极力鼓动大家将“同行评议”过的文章通过网络共享。目前在国外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在“开放获取”运动的压力下正逐渐放宽对作者的限制,允许他们将自己的科研论文放到自己的主页上或放到公共电子文库内共享。同时也出现了象PloS“公共图书馆”那样定位为“开放获取”的新式期刊。
 
  目前我国的“开放获取”运动刚刚起步,仅有一些研究者或研究机构在对此进行研究和实践,普通科研人员除个别学科外参与的并不多。而绝大多数中文期刊是不允许作者将文章放到互联网上的,一些受到国家经费支持的知识工程(CNKI、万方等),也都是以赢利为目的,与“开放获取”的概念没有任何关系。
 
  这种反差,很大程度还是政策导向的结果,如PLoS为什么能运作得起来,因为它本身是得到大笔私人基金支持的,并且要求研究者自己预先交纳高昂的审稿费用,而这些审稿费用最终还是会落在研究者的科研基金上,可见运作“开放获取”式期刊的经费都是来自社会资本,所以其对所有公众免费开放,是很自然的事情。
 
  而美国NIH也规定今后NIH赞助的研究论文必须尽快发布在公共电子文库内向公众共享,这里的逻辑也很简单,研究经费是大众提供的,其直接成果(论文)理应向公众开放。在这种新的出版模型下,传统学术出版商的地位就很值得怀疑了,由于科学家只关心研究成果能否有效地被传播,而互联网又恰恰提供了一种复制零成本的快速传播途径。这样,传统的学术出版商就成了一个可以跳过的环节。
 
  “开放获取”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使学科间日益严重的“理解障碍”及大众与学界间的“相互远离”现象得到缓解,虽然说专业术语和专业方法仍然足以令外行畏惧,但至少我们可以不受限制地阅读各专业最新最权威的文献资料,这些人类文明最新的智慧成果,一两年后也许就会变成商品出现在你我的身边。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我们每一个人比任何时代都更迫切地需要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开放获取也必然会从本质上提高民族的科学素质和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传统出版模型:科学家投稿(一般不支付审稿费)-->学术刊物(审稿、组织同行评议)-->出版、印刷、渠道-->读者(订阅)
 
  “开放获取”出版模型:科学家投稿(一般需支付审稿费)-->“开放获取”期刊(审稿、组织同行评议)-->网络传播-->读者(免费)
 
  在传统出版模型中,出版商通过销售,用读者的订阅费来支付“审稿、组织同行评议”及“出版、印刷、渠道”等的成本,出版商可在此过程中赢利。
 
  在“开放获取”出版模型中,“开放获取”期刊向科学家收取审稿费,并同时接受国家及私人基金的赞助以维护“审稿、组织同行评议”及维护网络平台的费用,对读者则是完全免费开放的。“开放获取”期刊是典型的社会公共事业,是非赢利的,需要国家、社会向其注入资金。
 
  因此,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推广“开放获取”概念,还是很困难的。我们的科研教育总经费有限,也缺少关注公益事业的私人基金,我们也缺少鼓励“开放获取”科研成果的相关政策。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政策制定者、普通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关心和努力。
 
  

开放获取期刊数据库 - DOAJ

开放获取期刊数据库DOAJwww.doaj.org是由瑞典 Lund 大学图书馆创建和维护的开放获取期刊列表该列表旨在覆盖所有学科、所有语种的高质量的开放获取同行评审刊。截至目前, 该列表已经收录 2971种开放获取期刊164132篇开放获取论文涵盖商业经济和食物科学、生物和生命科学、化学、数学与统计学、法律和政治学、语言学等 17 学科主题领域。该系统收录的均为学术性、研究性期刊,一般都是经过同行评审,或者有编辑做质量控制的期刊,具有免费、全文、自由存取、高质量的特点,对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学科涵盖广泛:覆盖所有学科(截至目前的期刊学科分布如下)

1   Agriculture and Food Sciences(农业与食品科学)

2  Arts and Architecture(艺术与建筑学)

3  Biology and Life Sciences(生物与生命科学)

4   Business and Economics(商业与经济学)

5    Chemistry(化学)

6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地球 与环 境 科 学)

7    General Works(一 般 工 程)

8   Health Sciences(保健科学)

9   History and Archaeology(历史与考古学)

10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语言与文学)

11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法律 与 政 治 学)

12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数学与统计学)

13 Philosophy and Religion(宗教与哲学)

14 Physics and Astronomy(物理与 天 文 学)

15 Science General(综 合 科 学)

16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

17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技术与工程)

 

cnpLINKer(中图链接服务)

cnpLINKer(cnpiec LINK service),即中图链接服务,是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开发并提供的国外期刊网络检索系统,于2002年底开通运行。目前本系统共收录了国外1000多家出版社的18000多种期刊的目次和文摘数据,并保持时时更新。其中包括7000多种Open Access Journals(开放获取期刊)供用户免费下载全文。除为用户提供快捷灵活的查询检索功能外,电子全文链接及期刊国内馆藏查询功能也为用户迅速获取国外期刊的全文内容提供了便利。全新改版的cnpLINKer系统,优化了查询检索性能,并在完善原有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更为个性化的功能栏目,旨在为国内广大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检索、获取国外期刊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cnpLINKer的登录方式:

 

网址:      http://cnplinker.cnpeak.com         http://cnplinker.cnpeak.edu.cn (教育网)

奇迹文库:http://www.qiji.cn/eprint
  奇迹文库是由一群中国年轻的科学、教育与技术工作者创办,非赢利性质的网络服务。主要收录中文科研文章、综述、学位论文、讲义及专著(或其章节)的预印本,同时也收录作者以英文或其他语言写作的资料。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
http://prep.istic.ac.cn/eprint
  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以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该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构成。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主要收藏的是国内科技工作者自由提交的预印本文章,可以实现二次文献检索、浏览全文、发表评论等功能。 国外预印本门户子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丹麦技术知识中心合作开发完成的,它实现了全球预印本文献资源的一站式检索。通过SINDAP子系统,用户只需输入检索式一次即可对全球知名的16个预印本系统进行检索,并可获得相应系统提供的预印本全文。目前,国外预印本子系统含有预印本二次文献记录约80万条。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针对科研人员普遍反映的论文发表 周期长,创新思想、实验方法等在审稿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不利于新的科学思想及时有效地、交流,不利于科技成果快 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创建的科技论文网站。 目前主要有"在线发表论文"、"优秀学者及主要论著"、"名家推荐精品论文"、"获奖项目及主要论著"、"科技期刊"、"论文库 链接"等栏目。
  e-Print arXiv 预印本文献库:http://cn.arxiv.org/
  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能源部资助,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建立的电子预印本文献库,目前包含物理学、数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四个学科共计28万篇预印本文献。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格式将论文进行排版后,通过网络、E-mail等方式,按学科类别上传至相应的库中。收入该库中的论文可以受到同行随时随地的评论,论文作者也可以对这种评论进行反驳。e-print arXiv预印本文献库对加快科学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帮助研究者追踪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避免研究工作的重复等方面都大有裨益,对科学研究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Open J-Gate(开放获取期刊门户):
http://www.openj-ate.com
  Open J-Gate 提供基于开放获取期刊的免费检索和全文链接。它由Informatics (India) Ltd公司于2006年创建并开始提供服务,收集了全球约3720种期刊,包含学校、研究机构和行业期刊。其中超过1500种学术期刊经过同行评议(Peer-Reviewed)。Open J-Gate 每日更新。每年有超过30万篇新发表的文章被收录,并提供全文检索。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开放获取期刊门户。
  DOAJ:
http://www.doaj.org
  是由瑞典的隆德大学图书馆Lund University Libraries整理的一份开放获取期刊目录,收录的均为学术性、研究性期刊。截至2006年4 月底,该列表已经收录2200 余种开放获取期刊,95400 余篇开放获取论文,涵盖农业和食物科学、生物和生命科学、化学、历史和考古学、法律和政治学、语言和文献等17 学科主题领域。
  HighWire Press
http://highwire.stanford.edu
  世界上最大的免费的科学文献全文数据库网站之一,提供免费检索的期刊为181种,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其中有71种可以得到全文,提供的免费的论文全文已达11万篇以上。
  PMC(PubMed Central):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
  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生命科学方面期刊论文的开放文档库,目前收录期刊245种(2006年5月),大部分期刊可以即时免费获取全文。
  BMC(BioMed Central):
http://www.biomedcentral.com
  BioMed Central是一家独立出版社,致力于提供经过同行评审的生物医学研究期刊论文的开放获取。
 
最新发布:开放获取数字资源
2005-10-05

  开放获取(Open Access)数字资源是网络上重要的免费学术信息资源,提供期刊论文全文的免费阅读,是获取学术信息的一种新模式。

附:开放获取介绍

一、有关概念
  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采取的运动。其目的是促进科学及人文信息的广泛交流,促进利用互联网进行科学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

二、开放获取的协议及宣言
目前在国际上已有很多关于开放获取的协议及宣言,比较著名的有:
  柏林宣言:德国马普学会发起的,主要针对各国顶级科研机构的宣言,中国科学院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均在该宣言上签字;宣言全称为《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的开放使用的柏林宣言》,旨在利用互联网整合全人类的科学与文化财产,为各国研究者和网络使用者提供一个免费的、更开放的科研环境。宣言的主要内容是:鼓励科研人员与学者在 “开放获取”的原则下公开他们的研究工作;鼓励文化机构通过在互联网上提供他们所拥有的资源来支持“开放获取”;用发展的手段和方法来评估“开放使用”对促进科研的贡献。德国马普学会、弗劳恩霍费尔协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欧洲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和一些国家的大学、博物馆等已经签署《柏林宣言》。
   Betesda宣言: 定义了开放获取出版,即必须满足:作者或版权所有者授权所有人免费、不可收回、全球、永久的权利获取,并有权公开地复制、使用、传播、传输及展示这些作品
  布达佩斯宣言,推荐了两种实现开放获取的策略:
(1)作者存档(Self-Archiving),由学者自行将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论文保存在对公众公开的在线知识库中;
(2)开放获取期刊(open-access journals),科学家社群可创建新的以开放获取为目的的开放获取期刊,并促使现有科学期刊在未来全部转变为开放获取模式。

三、支持开放获取的政策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制定的开放获取政策
该政策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论文被接受的同时,立刻将文章的电子版提交到NIH的国家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的公开知识库(PubMed Central)中。该政策在2005年5月2日开始实施,其对象适用于所有NIH赞助的研究项目。
  芬兰的开放获取政策:请参考
  更多……
四、开放获取的对象:学术出版物,特别是经过同行评议(peer reviewed)的学术论文;但这种模式也可能在未来扩展到其他出版领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445-34479.html


下一篇:谈谈科技期刊的国际化问题
收藏 IP: .*| 热度|

4 黄艳新 张中 王志明 周春雷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