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反面教材☆凤雏先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baoski 鸿鹄焉知燕雀之志? 人贵没有自知之明!

博文

【水木十大系列】某上海知名小学入学标准

已有 6601 次阅读 2010-6-18 14:46 |个人分类:那些考试|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评论, 反面教材

发信人: icsu (青菜控), 信区: NewExpress
标  题:  某上海知名小学入学标准 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n 18 00:48:02 2010), 站内

上海知名小学入学标准

  语文:

  56个汉语拼音中掌握47个;

  800-1000个识字量,会诵读,读报,古诗词(光背没用,老师随便点一个字要读得出)。

  数学:

  20以内完形填空加减法,如:2+?+9=20;可以是应用题,如:教室里一共30个孩子,出去10个,又来16个,现在还有几个

  数字瞬间记忆,比如一下子读十几个数字,看你记住几个。

  英语:

  52个字母(因为26个大小写嘛);

  认知200个常用单词(1星标准);

  看图片或单词读单词;

  50个常用句型,如一般和特殊疑问句;

  1分钟英语自我介绍(语速80/min,赶上VOAspecial速度啦),并允许拓展提问,如Why、How等。

  上海重点小学入学面试题

  1、一组数字,找出其中规律,并填写完整:12346()12

  2、一组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有一位扮演老鹰,一位做母鸡,还有8个做小鸡。请问再来3组,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3、有两杯果汁,宝宝先喝半杯,妈妈又倒满;宝宝又喝半杯,妈妈又倒满,最后宝宝都喝完了,请问宝宝共喝了几杯?

  4、自己读谜面,然后猜:A.一个小姑娘,穿着黄衣裳,你要欺负她,她就射一枪;B.一间小房,有门没窗,外热里冷。

  5、小明不喜欢穿高跟鞋,小明换灯泡不用梯子,小朋友你们认为小明有什么特征?

  6、小鸡和小鸭一起在路上走,小鸭掉到坑里了,小鸡应该怎么把小鸭救上来?

  7、为啥北极熊不吃企鹅?

  8、有1到9九个数,将它们分类,如1、3、5、7、9/2、4、6、8是按奇偶数分的。现问1、3、7、8/5、9/2、4、6,是按什么把它们分成3类呢?

--

※ 修改:·icsu 于 Jun 18 00:48:17 2010 修改本文·[FROM: 211.99.222.*]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1.99.222.*]

——————————————————————

Neil反面教材:

1、说实话,刚看到这帖子内容的几分钟,我有点不太相信这个消息是真实的。可是上网查了一下,又没有查到到底是上海哪所小学的试题,所以我姑且认为它是真的吧。

如果有朋友有能力核实,麻烦帮忙核实一下。

下面的讨论基于上面文章内容是真实的前提。

2、中国小学出现这样的“入学标准”,这是中国的教育者对学生完全不负责任的铁证,是中国社会急功近利的又一表现

本应由学校负责培养的教学内容被学校要求学生在入学前自己完成,那么学生在入学后的6年中又该学习什么内容和知识?

难不成学校到时候打算直接教一年级学生代数几何,教二年级学生微积分,从三年级开始让学生学习量子力学,到五年级学生可以学习量子规范场论,六年级学生学习String Theory。这样等孩子小学毕业,就可以直接保送到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跟李淼老师读Ph.D了吧?

牛顿内牛满面,爱因斯坦情何以堪?

3、中国,是一个如此充满喜感的国度,在这个国家最缺乏的不是领导干部公务员,而是懂得如何教书育人的老师,不是诺贝尔奖得主,而是真真正正的教育家。

4、中国之所以如此缺乏教育家,我认为这是文革的后遗症。文革时的那批年轻人大部分学业彻底被荒废,导致中国出现了知识分子的断层。而这个断层的影响恰恰体现在今日,现在中国社会各界的主力军,就是文革时期的年轻人,这些人在教育界,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坐着领导的位置。

他们是掌权者,也是教育决策者。可是他们自己在年轻时就根本没受过正规且良好的教育,他们自己年轻时除了批斗老师什么都不会,你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懂得如何正确的教书育人???

5、这是时代的悲哀,谁该为之负责?

6、历史无法改变,找后账无济于事。我现在最大的希望,是这些人少闹一些笑话,多给孩子们留一条活路。

希望时间能够走得快点,随着逐步开放,更多的人才能够参与这个国家各个领域的建设,把新鲜的血液带进来,实现人才的填补空白与更新换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147-336601.html

上一篇:今晚演出预告
下一篇:【科学网】娱乐时代
收藏 IP: .*| 热度|

1 盖鑫磊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