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高邮人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副其实的训诂学大师。他们出身名门,学问大,官也做的大。曾经与和珅同志斗争,居然没有输。他们做学问严谨之极,有一件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在《战国策》中,有一篇《触龙说赵太后》。这篇文章以前的题目是《触詟说赵太后》,1973年之后纠正为现在的题目。何故呢?
原来古代的文章大多没有题目,是后人根据文意加的。《触龙说赵太后》的题目来自该文中的一句话:“左师触龙言愿见赵太后”。长期以来,这句话被错误地解读为:“左师触詟愿见赵太后”。即把“龙”和“言”合为一个字“詟”。王念孙先生经过考证,认为“詟”应该是“龙言”二字,因竖写而被误解成一个字。但苦于没有证据,不能被世人接受。两百多年后,到了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此文,那句话正是“触龙言”而不是“触詟”, 于是错误被纠正了。若王念孙先生泉下有知,定是欣喜万分且感慨万千了。
俺昨天突发神经,忽然间觉得有一个重大发现。俺说的是李白同志的名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此诗题目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既然是到广陵,应该是“至广陵”而不是“之广陵”。于是俺认为“之”乃“至”之误也。这发现够重大吧?应该能直追王念孙。得意之余,说与小女听。不料她哈哈大笑,嘲笑俺孤陋寡闻。她说:“之”在这里作动词,是去、往、到的意思。并且拿出书本为证。这还不算,她又让俺学习了另一首诗,李颀的《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看来真是闹笑话了,不服不行啊。不过,俺仍抱有侥幸心理。常言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说不定俺就是那不幸的少数人之一。哪天再发现一个“牛王堆”(“羊王堆”也行),也许当中会有一句“黄鹤楼送孟浩然至广陵”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