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还没有结束,但它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未来对付流行病的经验
2009年四月,出现于墨西哥和美国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盛行,引起一片恐慌,因为全世界的人们对这种新型病毒几乎没有免疫力。接下来的短短几周之内,甲流病毒就迅速地蔓延到了全世界,使得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9年6月11日紧急宣布,全球进入40多年来首次流感大流行。《自然》杂志总结了H1N1病毒大流行所带来的经验教训,以帮助科学家和卫生机构更好地处理未来的流感大流行。
1. 到目前为止,甲型流感带来的后果有多严重?
2009年大流行的甲流并没有如1918年的流感那般引起大量人员死亡。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Marc Lipsitch指出,相比于以往大流行的流感,感染甲流的人数较少,即使是感染上了甲流,人们生病和死亡的几率都要小很多。但是现阶段,甲流仍在流行,要估计甲流所引起的死亡人数还为时尚早。上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员Cécile Viboud和她的同事在《公共科学图书馆—潮流:流感》(PLoS Currents Influenza)上发文指出,第一波甲流大流行所带来的后果可能比人们普遍预想的要更为严重。Viboud和她的研究团队通过官方的医学记录这种最保守的方法估计了甲流在美国所引起的死亡人数,大概在7500到12000人之间,这比美国每年因季节性流感和乙型流感死亡人数的一半还要少。同时这种估计方法也揭示出2009年的流感相比于季节性流感,致死者中年轻人居多。但是,这种方法极有可能低估了甲流的致死率,因为许多患有心脏病和糖尿病的甲流致死病例,最终并没有被记录。另外根据一项不太保守的估计方法,将甲流流行期间的总死亡人数与往年同期的总死亡人数相比,发现甲流流行期间的死亡人数多出了44100人,这已经超过了典型流感季节的死亡人数。
2. 为什么老年人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幸免于难?
季节性流感的主要感染人群是老年人和小孩,但是2009年的甲流主要感染年龄较大的孩子和年轻人。2010年1月出版的《BMC传染病杂志》(BMC Infectious Diseases)报道的一项研究表明,2009年的甲流患者中,有四分之三的人年龄在30岁以下,并且在10到19岁之间达到高峰。一项检测甲流病毒抗体反应的血清研究解释说,老年人可能因为以前接触过与甲流病毒相似的病毒株,所以他们体内针对H1N1病毒的抗体反应比年轻人要强。
3. 甲流病毒还会带来更多的感染波吗?
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在过去的流感大流行中,感染和疾病一般会一波接一波地持续数年,而越到后面,后果往往就更严重。美国传染病动态研究及政策(RAPIDD)计划的流感专家Lone Simonsen警告说,我们正处在2至5年的流感大流行期间,必须继续保持警觉。从长远来看,H1N1病毒似乎已经是主要的季节性流感病毒,目前,几乎所有发现的新流感病例都被检测出带有H1N1流感病毒,当然也有一些季节性乙型流感病毒参杂其中。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获得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其毒性也将随之降至季节性流感的水平。甲型H1N1流感病毒要想引起新的感染波,也只有当它的病毒基因发生变异后才有可能。今年冬天,很少看到流感在北半球蔓延。目前在美洲、非洲西部和东部的热带地区以及亚洲东南部的一些地区有流感大流行的暴发,尤其是泰国和新加坡,但都在较低的水平。随着南半球冬季的来临,一个新的流感流行浪潮是否会出现,答案将很快揭晓。
4. 我们从2009年的流感大流行中学到了哪些经验教训?
H1N1病毒让我们明显地看到,以目前的技术,制造流感疫苗的时间还是太长——从鉴定新病毒到可以大量生产疫苗大约要6个月。去年十月份,大量的疫苗免疫注射才得以实现,而此时甲流病毒已经在澳大利亚和其他南半球国家完成了第一波肆虐,同时,北半球的绝大多数国家也已经经历了甲流病毒秋季浪潮数周的侵扰。
我们还需要更好的监控。虽然研究人员能够从确诊个案和代理数字——如住院和报告的流感样疾病人数,来得到流感大流行的进展和趋势,但是卫生机构和科学家们对于抗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的血清血液监测这一检测流感病毒的黄金标准普遍实施得较为缓慢。在流感流行初期,绝大多数的实验室都忙于诊断标本,以便于及时满足迫切的公共健康需求,这样往往就缺乏事先的规划,使得后续的努力无法展开。
良好的血液监测数据对于作出明智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大流行疾病严重性的主要衡量标准是致死率,或者感染的致死几率有多大。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被感染的人数进行确切的估计。但是直到去年9月份,也就是甲流大流行已经5个月的时候,流行病学家才开始得到这样的数据。
疾病大流行期间的临床研究,如最好的药物制度的研究也比较滞后。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医学研究理事会提出对研究人员的研究进展记录速度的建议,但是相比于流行病学家和病毒学家,临床研究人员因为要对流行病最前沿进展保持关注,所以对该建议普遍反应迟缓。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参考与研究合作中心主任Anne Kelso指出,道德因素有时也使得一些研究无法展开,在有些情况下,疾病大流行已接近尾声,而相应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科学网 谢文兵/编译)
更多阅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317113.html
上一篇:
英国皇家学会提名新会长人选下一篇:
两篇高被引论文因数据不可靠遭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