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是本人新书出版过程的最后一次进度报告,下次就不再是进度报告,而是卖书广告了。
目前兄弟我的书已经进入制版、印刷流程,这个流程预计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也就是说在4月19日左右全部印刷完毕。在书的网络销售方面,出版社的图书发行部门已经与当当网联系,但是新书在当当网上架也需要一个流程,所以总流程应该需要大概10个工作日左右。也就是说在4月下旬正式发售。
这本书从开始嚷嚷到最后上市一共经历整1年的时间,之所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它是兄弟我写的第一本书,而我联系的出版社是一家过去以经营学术专著和教材为主的国有大型出版社,我的这本书是这个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非学术类的畅销书,同时也是我这本书的策划和编辑(两位女同志)参与的第一本畅销书。换言之,这本人生励志类小说是兄弟我的处男作,也是出版社编辑们的处女作。
过去我一直希望这本书是一个男孩,而编辑们希望这本书是一个女孩,我们为此你争我抢,打作一团,不可开交,中间过程没少花时间。至于最后生出来是男是女,各位到时候自己看吧。
在我联系出版社的时候,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家国有出版社,而不是找一家私营出版社?
具体的情况是这样的:
在国内出书,国有出版社和私营出版社各有利弊。
国有出版社的弊端在于对文字和思想的要求比较严格,换句话说就是“很和谐”,这是因为国有出版社“对上对下”都要“言论负责”,如果出了问题,无论是上面怪罪下来,还是下面闹腾起来,国有出版社都难辞其咎;而私营出版社对作品的尺度更宽泛一些,更自由一些,这是因为大部分私营出版社灵活性强,机动性高,能够做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算真的出了问题,上面要封,它也可以摘了牌子就跑路。
但反过来,正因为私营出版社灵活性强,机动性高,能够做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图书作者的利益反而无法得到必要的保障。作者跟私营出版社联系出书,被骗,被坑,被诓,都不是稀奇的事情。
私营出版社最常见的手法是虚报图书销量,一本书原本卖了10万册,出版社却告诉作者只卖了5万。或者印数10万册,销量5万册,报损5万册。什么叫报损5万册?就是说这5万册书坏了,被耗子啃了,或者发大水被淹了等等。由于业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使得真正的销量无处可查。出版社无论怎么跟你说,你都没办法。国有出版社在这方面相对更规范一点,当然也不是说国有出版社绝对不坑人,它们也有坑人的时候,但相对私营出版社绝对是好很多。
我权衡利弊,考虑到自己完全是圈外人,所以一定要找一家信誉有保障的靠谱的出版社。刚巧我的同学在这家出版社里有认识人,所以我就联系了这家出版社。而这家出版社刚好也满足我所有的要求。作为中国科协下属的第一大出版社,这个出版社的牌子够硬,信誉也有保障,同时它在发行时是按照图书的印刷册数付给我版税,也就是说,出版社印刷了多少册书,无论是否卖掉,我都会拿到相应的版税。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我的这个选择是理性且正确的。你觉得呢?
曾经有朋友说:既然你的成书是被和谐过后的版本,既然它已不再是最初稿件的真实面貌,那你为什么还要出版它?你应该有骨气一点,大喝一声“老子不出了!”扭头潇潇洒洒闯九州去!
我的答案是不,我就要出。理由:
1、在中国出书,文字被和谐是难免的。
2、这本书如果不出,或者出不成,那么它对出版社,对其他所有人而言,都不是损失,人家对这个事情是无所谓的。可是它对我而言却是有所谓的,因为这本书是我亲生的,是我要出这本书。换言之,这本书如果做不成,那么它绝对不是别人的失败,而是我的失败。
反过来,如果这本书做成了,可是被和谐过后的版本不如没有被和谐之前的读起来亢奋,那么这便不再是我这个作者的责任了。
这个逻辑你懂吧?
最后再多嘴说几句:
国内最近几年出书很热,基本上是个人都想出书。而且大部分人一谈到出书就会想起作家这个词,想起靠写作吃饭的职业。我自己在写书的过程中,也有不少人建议我:你将来干脆靠写字吃饭得了。
我要说的是:作家真的没那么好当。而我们现在在书店里看到的每一本书背后的作者中,绝大部分都不是职业作家,而是兼职。
为什么?因为这个行业非常不景气。除极个别已经成名的人以外,绝大多数依靠写作吃饭的人是吃不起饭的,甚至有些人还得要饭。
对比一下国外你就知道这个行业是什么状况。在国外,一个中等水平的作家,他的收入是足以支撑花园洋房和一家老小的吃穿开销的,而且,请注意,国外中等水平的作家开得起法拉利。可是在国内,以最顶尖水平作家的收入,买不起北京四环的一套普通的二室一厅。而国内中等水平的作家,他们用尽毕生心血发行一本书的收入连二室一厅里的厕所都买不起。
所以,朋友,别做梦了,老老实实工作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