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事件培养研究生的责任感 (唐常杰)
说明:此文源于博文“小小突发事件和研究生责任感历练--研教散记10”,对当时的一个小事件发了一些感想。经科技导报苏青博士的推荐和约稿,在编辑部指导下修改成为此文;内容上有增有删,修改了标题,视角改为职场招聘相关,字数从1650增加到2200。现已发表在科技导报2010年第2期,以前询问过编辑部,在导报发表后,还可以在自己的博客日志中出现。谢谢科技导报,谢谢苏青博士。
每年的秋末冬初是企事业招聘人才的大忙季节。近两年的人才征聘似有个“一高二长”的趋势,即对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应约期越放越长。这情形好像水果采购商,,三等眼光的,秋买秋实,不见兔子不撒鹰;二等眼光的,夏买秋实,果子还挂在树上就订货了;头等眼光的,春买秋实,把关注和邀约投向了毕业尚待时日的拔尖研究生。
2009年更特别,一些有远见的企事业带头人,从经济的“春江水暖”“先知”了下一轮的人才竞争,邀请高校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推荐优秀研究生,包括还有一年多才毕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几位老总约我推荐研究生,他们通过正反例子表达了对人才的要求(用数据库行话,称为Query by Example),先夸从我们团队去的某几位研究生能力不错、责任感强,已担当一些责任,又评述了其他一些毕业生的表现,例如某同学聪明机敏,想得到一定职务,但遇事又总是往后躲,不敢承担责任,公司最终自然取消了给他的试用性职务。老总们特别强调,被推荐者一定要有责任感。
和老板们讨论后,关于“培养研究生责任感和责任勇气”的思考,进入了我的潜思维。
潜思维正进行时,一个实验室被盗了。细访左邻右舍,才知近几月中,已有几个实验室被盗。窃贼用暴力或技术性手段入侵,窃走了若干电脑CPU芯片、内存条。十多年前,我的一个实验室也曾被盗。遥想那一次,窃贼在五楼实验室窗外高空作业,用千斤顶挤开防盗栏,破窗而入,窃走多台电脑的CPU、内存条、硬盘和一些小设备,还留下了千斤顶示威。在十多年前,这样的损失令人呼痛不已。
还听说过多个类似小事件,有实验室走火,其中多是虚惊;有上层楼漏水,使设备损坏;有实验操作事故。这些事件十分令人遗憾。有关领导要作很多处理和善后工作,当事教师在忙完报告、取证、作笔录、自查检讨、总结、修理设备等一系列事情后,才可能有时间为损失默哀。
那么,在这些事件中,研究生的表现又如何呢?询问了多位邻近的或远方的有类似经历的朋友和同事,研究生的表现大约可归为下列几类。
责任兼思考型。一些研究生有很强的责任感,积极协助老师报案,作笔录,提供破案线索,买锁、修门、补窗、清扫实验室……,主动分担研究集体的困难,积极思考分析事件原因,协助开展善后工作。例如,有同学从网上查了防盗门锁芯的安全度,并建议未被盗的实验室“不吃一堑,也长一智”,换上了更安全的锁芯。
声明免责型。有的同学平常表现还不错,但事件发生之后,赶紧先把自己摘干净:或声明那几天没来实验室,或称家中有事,或说友约在外,不在现场。其实,在明显的外来人祸天灾前,老师不会责难或猜疑研究生;当老师处理问题尚在焦头烂额时,研究生这种过分提前的自我免责声明,通常只会让老师皱眉头,公司老总估计对这样的研究生会更反感一些。
责难或猜疑型。更有个别研究生把责任或嫌疑毫无根据地推给别人,引起集体内部的猜忌。这些研究生的态度对事件处理毫无益处,只会影响团结。
这三种态度,第一种能为集体分忧,第二种遇事害怕退缩, 第三种自私利己害人。都是“80后”,同是独生子女,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表现?究其原因,有社会的,有家庭教育的,在我看来,主要还是成长过程缺少历练。
一些小说描述了多子女家庭或武侠群体。故事中的大哥大姐,或大师兄大师姐,懂事早,责任感强,所谓长兄如父,长姐如母;而小弟小妹,或小师弟小师妹,有众多的呵护,较聪明但依赖感强。小说家洞察社会,用典型化的手段虚构出来的故事,可比喻为数据挖掘中采用的合成数据(synthetic data),隐藏了有一定可信度的规律,可以从中挖掘出有一定精度的知识。
现在的独生子女既是老大,又是老幺。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如果家长按对老大的要求去培养,可塑造出社会责任感强的栋梁之才;如果一直当“幺儿”去娇宠,就会惯出凡事都依赖的“阿斗”。因此,老师应该把每个研究生都当作大徒弟,给他们压担子和历练的机会,注意从小事情上培养他们诸如责任心、勇气、诚信等非学术方面的素质,切实为用人单位培养有用人才。
研究生在短短的几年学习期间,碰上实验室失窃这类小事件的几率很小,而毕业后的漫漫人生将会是阳光与风雨兼程,碰上各种事件的可能性就大多了。我想对学生们说的是:若真的碰上了这类事件,请不要躲,这是一个历练人生成熟度的场合,这是一个表现责任感的机会。
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时,常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作为座右铭;失意时,会用“天生我材必有用”自我安慰。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遇到这类小事件都往后躲,老天怎敢降大任于斯人?
对指导教师而言,研究生是自己的学生,关系比较亲近、比较宽松,学生的一些小毛病一般不会去计较,他们表现出的某些不成熟也是可以理解、原谅的。但研究生一旦毕业走向社会,周围的环境就复杂多了,人们会察你言、观你行,对你确实认可后,才会接受你、重用你。
因此,研究生如果在读书求学期间就能锻炼出强烈的责任感和承担责任的勇气,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遇到事件“大事临头向前冲”,而不是“寂寞高手一时俱无踪”,一定会得到群众的赞赏和领导的欣赏,也就容易在未来的事业中“笑傲江湖”了。 (责任编辑 苏青)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