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发表的前后都发“啥”? 精选

已有 7966 次阅读 2010-1-17 01:09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发明, 发表, 发财, 发达, 发迹

       前几天在热议当前中国存在的“发表”与“灭亡”的话题,有种说法是“不发表会灭亡”【1】,还有一种是“发表就是灭亡”【2】。而我想说说发表前后都有哪些可以用“发”字组出来的词,当然这不仅仅是一道小学组词题,而是一个反思当代中国学术界现象的尝试,我要说说发表前后都能“发”“啥”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发现和发明

       显然,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发表之前,作者们应该是要做些研究的,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对自然界现象的新发现、自然规律的发现(包括总结),或者有新的技术方法的发明及其运用,这些是学术论文能够发表并最终被学术共同体接受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两“发”,那么论文发表的意义就不大了。

       发疯

        如果一个人(例如研究生)急于发表论文,因为不发表就灭亡,但他或者她的实验却老做不出来、公式也总推不下去,心情会超级郁闷,好容易做出点儿结果写成了文章,投稿出去却因为各种原因或者被审稿人和编辑联合以各种理由“刁难”导致稿件屡次被拒(杯具!),这人会被弄得很烦躁,没准会对人说:“我快给逼疯了!”——这就是“发疯”。没奈何,压力所致,老想不开呀!同情ing。。。

      发昏

      很多人都可能发昏,但人之发昏,通常是利令智昏。一个被毕业发表论文的要求逼得“发疯”的学生可能发昏,被各种“考评指标”压的喘不过气来的青椒也可能会发昏,甚至一个被高额文章奖金政策刺激得异常兴奋的“成功人士”照样可以发昏。与文章发表有关的“发昏”就是发生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了,数据造假、抄袭剽窃、枪手代写、胡乱挂名等等皆有可能出现,关键就看利益有多大了。这些行为自然不但很为业界学者们所不齿,而且也被天下人共同鄙视。

      发表

      (终于熬到发表了)不过这个没啥说的,大家如果发过文章都明白。如果稿件顺利或者略有挫折地通过了各级审理,就会被荣幸地通知“I am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manuscript referenced above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或者“....被XXX刊物接收....”等,这是每个投出稿件的作者都会欢欣鼓舞地看到的通知,即使后面跟着“请付N元版面费即可发表”的字样,照样开心,因为,文章终于可以“发表”了!个别曾别逼得要发疯的人,此时可能会短时间“发狂”——高兴得“发狂”。

     发钱-发财-发家

     如果单位有明确政策,承诺发表一篇什么级别的文章会给多少钱的奖金,那么文章发表一段时间(一般是检索机构的检索数据发表才算数)之后,单位会把钱发放下来。到这时候,除了瞎子,谁人见钱不眼开?!文章多多的人甚至可能就此发财了,如果给的是现金,当可望发家致富。

     发迹-发达      在最近20多年里,如果有幸把文章发表在CNS之类“牛杂”(特别牛的杂志)上,那么作者可能因此发迹,成为各种XX学者、杰出青年基金甚至院士的热门人选,或者位列N人计划,从此发迹,不在话下。因为有某些重要文章的发表,有的人就这么迅速发达了,地位迅速升高,形象从此高大。

发飘-发福-发飙

      到了“发达”境界,有些人难免心里发飘而飘飘然甚至忘乎所以。如果不注意锻炼,体型搞不好会发福,有条件养尊处优了。而按照“人一阔脸就变”的人类规律,个别人的脾气会比以前大,时不时地可以对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发飙。

发作-发懵

      如果发表的文章是“发昏”时的“有问题”之作,那就难免有东窗事发之虞,是为发作。这种事一发作,足以令当事人和相关单位发懵。

发病(后补的,感谢李泳老师建议)

      由于围绕发表也可能导致了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出现,所以可以认为出现发病的迹象,这个发病不单是作者一个人的事儿,社会环境也有促进作用,甚至整个大环境都可能在一定阶段呈现某种病态。

      ......

     总之,文章的发表应该靠发现和发明;暂时没有也不要急得发疯,杜绝发昏,否则迟早发作;发表了就恭喜发财;发迹发达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自己别发飘也别冲着别人发飙。

欢迎大家指正和补充。

参考文献:

【1】科学网 梅进/编译,《自然》评论:中国科研,发表还是灭亡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227193.shtm

【2】王鸿飞:发表就是灭亡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6891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287901.html

上一篇:诗咏日环食
下一篇:国产仪器研发之“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收藏 IP: .*| 热度|

20 杨学祥 李世春 王进 刘全慧 诸葛淑媛 吕海涛 陈儒军 梁建华 吴飞鹏 杨秀海 陈国文 苗元华 柳东阳 刘岩 李学宽 陈静 鲍海飞 李泳 丛远新 xyzhu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