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接触到一个关于油页岩的国家专项,浏览了一下吉大院士的一本专著,很快发现几个明显的错误。对分析的样品有一点想法,不知道合不合适。欢迎有做过类似研究的老师给点意见。(下面我刚给一位老师的一点建议)
样品号 |
2009-2277 |
2009-2278 |
2009-2279 |
|
挥发份 |
30.50 |
24.47 |
19.35 |
|
焦油产率 |
6.8 |
14.8 |
11.6 |
|
Qgr,v, d(高位发热量)MJ/Kg |
11.89 |
9.80 |
6.66 |
|
Qnet,v,ar(低位发热量)MJ/Kg |
10.86 |
9.15 |
6.05 |
|
焦渣特征(1-8) |
2 |
2 |
2 |
|
元素分析 |
Cad(碳)% |
/ |
/ |
/ |
Had(氢)% |
3.57 |
2.71 |
2.20 |
|
Nad(氮)% |
/ |
/ |
/ |
|
Oad(氧)% |
/ |
/ |
/ |
##老师, 我觉得发热量和挥发份等也是评价油页岩的一些主要参数。过去把焦油产率作为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来考察。样品2278有最高的含油率,但它自身发热量和挥发份并不是最高的。样品2277的含油率虽然不高,但有最高的发热量,是因为挥发份的比例也相对高;同时氢含量也最高,说明挥发份中类似甲烷的轻组分比例高。这类油页岩炼制人造石油的能力没有2278对应的油页岩大,但在工业低温干馏的过程中能产生更多的人造可燃气体;同时因为它们有更多的自身能量,我觉得应该利用这些参数对油页岩从不同角度有不同评价标准。(在油页岩变质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把原先那个可燃组分挥发份百分含量作为一个系数对合适我们的挥发份校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