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85后无知青年眼中的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yanli45 黄莲树下弹琴,垃圾堆里唱歌

博文

细思量,慢动手 精选

已有 5966 次阅读 2009-11-19 20:16 |个人分类:小青年的学习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近日看了一篇文章。看完以后不禁有些感触。

      文章的内容大致是用2种生物柴油作为萃取剂,用于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产物的萃取,以降低产物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产物的产量。

      抛开文章的语言问题,先谈这个实验的选题意义。

      萃取发酵的研究现在也很多了,用于萃取发酵的试剂有那么一些,但是用生物柴油适不适合呢?其实对这个领域我也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提的问题可能会有问题,仅能从一个“门外人”的角度来讨论一下。

      生物柴油,我们都知道,它是从微生物发酵而来的,本身就存在一个成分的复杂性,并且成本高。我觉得,其实生物柴油可以用于萃取发酵,提高产量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而关键是,与其它的简单的化学萃取剂相比,它的作用是否更好?如果没有一般萃取发酵的萃取剂的作用好,那么,用这种更高成本的物质来进行没有更好效果的事情,岂不是没有意义?而且,萃取剂的添加需要萃取剂对发酵过程没有影响。生物柴油的成分复杂,里面某种物质会影响发酵过程这也是有可能的。再者,当发酵结束后,需要从萃取剂中提取发酵产物,如果这一步难以实现,或者成本较高,即使能提高产品的生产总量,依然是不合算的。而想从生物柴油中提取目的产物,我想,肯定是没有从由单一或少量几种化合物的萃取剂中提取来的方便。

      如果生物柴油与其它的萃取剂相比没有什么优点,那么,就没有什么研究应用的价值了。

      所以,先要解决的是上面的若干问题,也就是,选题的可行性。

      然而,我最感兴趣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似乎没有解答。文中将分别加2种生物柴油以及不加生物柴油时的目的产物的量进行了对比,的确是加了生物柴油后产量提高了,但是,并没有与加其它萃取剂时的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的设置似乎欠缺了一点。

      再抛开实验意义的问题不管,只看实验的设置。

      有一步是为了测定某几样发酵产物在生物柴油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以丁醇为内标物进行气相色谱。实验是将丁醇与生物柴油一起加入混有几种特定产物的水溶液中,并进行萃取,然后对两相中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

      由于这学期学了一点色谱,感觉内标物的用法应该不是这样的。内标物是将已知量的组分(或一定量某组分纯物质)作为标准样加入到样品中,然后进行色谱分析。用内标物的峰面积与待测组分的峰面积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待测组分的定量数据。当然,内标物也有其它的定量方法,不止这里说的这种,但前提都是,被测定的内标物的量都要是已知的,否则无法进行定量。所以应该在进行测定之前再在样品(萃取后的油相或水相)中添加内标物,否则如果像文章中说描述的那样,即使加了定量的丁醇,它在生物柴油和水相中还会再进行分配,这样的话,在生物柴油中有多少丁醇就无法确定了,内标物也就失去了作用。

      另一个问题,一般说来,GC是不用于水溶液中组分的分析的。即使这里勉强说的过去,下文中,实验者也用了GC来分别测定了萃取发酵后生物柴油和发酵液中的发酵产物的量,这就说不过去了。

      最后一个问题。文中将三种情况进行了对比,用生物柴油萃取发酵后,某目的产物A的量可以达到较高水平a值(具体数字省)。但是文中有一个空白对照(不加生物柴油的发酵)的代谢产物浓度变化的图,我注意到,该产物A的量先是递增,然后有所下降。关键问题在于,这个最高点对应的值就在a值左右,相差很小。如果是这样,完全可以在目的产物量开始下降前结束发酵。如果用萃取发酵,产物量的变化又是怎样的呢?是否也会在选定的发酵结束时间之前有个最大值呢?没有的话,与其用生物柴油萃取发酵,倒不如优化一下发酵的结束时间。

      那么这个课题是不是一点价值都没有呢?我也不清楚。如果能发现某种生物柴油有比较特别的优点,应该还是有深挖的价值的。

      总结一下,有以下感言:

      1.选定课题时先要分析一下实验的可行性与是否有意义。没有意义的事情即使做了也没什么用。并且要分清什么样才是创新。并不是没人这么做过就一定算创新,还需要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与其它的方法相比有什么样的优点,或者有可以相媲美的地方。如果忙了半天,审稿人觉得你做的这个毫无意义,那可就真是郁闷了。

       2.实验基础要扎实,在实验方案的制定时要严谨,准确。否则实验方案都是错误的,做出的结果又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3.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思考分析。有时候实验数据与自己最初的设想会有些出入,这时候就不要忙于按原有的思路进行后面的实验,否则很可能会做无用功。很多人都说过,不能总是想,而迟迟不敢动手实验,因为在实验中往往能发现很多的问题。不仅如此,也不能一味的实验,除了在实验前要设计好,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得不断的调整。

       如果一个实验的立题有意义,实验的操作规范,严谨,逻辑顺序没有问题,这样得到的结果能让人比较信服,写起来,包括写成英文,也会容易一些。相对于整个实验的立题以及设计等来说,语言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如果你的整个实验都站不住脚,还要急于发表,把它写成了文章,被拒的可能性也很高,之前的辛苦可能就全部白费了,还得重新做一些实验。大家的压力都挺大的,与其耗费体力,精神,以及时间,倒不如在实验开始和过程中就严谨一些。

        简而言之,就是要,细思量,慢动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5633-272267.html

上一篇:乘地铁的一件小事及其它
下一篇:蜗牛也是牛
收藏 IP: .*| 热度|

15 武夷山 苏青 孟津 王汉森 孙学军 马中良 杨秀海 刘颖彪 苗元华 柳东阳 高建国 宋和平 唐常杰 lftkf qq0hl081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