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奔腾的野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reedom110110 上海大学法律学士、同济大学政治学士、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留意哲学博士;意大利马克·比亚吉基金会亚太部研究员

博文

当代学者要追求审美的人生

已有 3015 次阅读 2009-9-27 15:55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当代学者要追求审美的人生
  作者:余三定(《云梦学刊》主编) 来源:学术批评网


作为当代中国的学者,要献身学术事业,要以发现真相、探索规律、追求真理为天职;同时要追求审美的生活方式,即追求审美的人生。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上述两 方面实际上是二而一、一而二的有机整体,当一位学者真正能以发现真相、探索规律、追求真理为天职的时候,那他的人生就一定是审美的人生。我以为,追求审美 的人生如下几方面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寻求和享受治学过程的快乐。中国传统的读书人过分强调“刻苦”,赞颂“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以苦读的“过程”去求得快乐的“目的” (即通过“苦”读取得功名后进而获得“颜如玉”、“千钟粟”、“黄金屋”),在“苦”读的过程中是毫无审美感受可言的。当代学者应该把读书、治学看作是实 现人生价值、个人获得内在自由的最佳手段,在读书、治学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探索的快乐、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自我实现的快乐,总之是审美的快乐。这样 学者的人生才可能从根本上成为真正审美的人生

学者的自我要进一步觉醒。“文革”期间,学术沦为政治的奴仆,学者被迫丧失了自我;“文革”结束后,学者和学术由对政治的被动依附、跟从独立出 来,是中国学者自我觉醒的表现。但近些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学者又有沦为金钱的奴仆的危险,如较为严重地存在的学风浮躁与学术腐败现象即是例 证。对于这些人来说,需要再来一次学者的自我觉醒,或者称之为学者的自我进一步觉醒。一部分学者可以(也有必要)去直接参与现实的社会变革(从政或办企业 或经商);但仍然要有学者坚守自己的学术研究,坚守自己的学术追求和学术操守,做到自尊自信,在各种复杂矛盾和多种诱惑面前冷静自持,自己把握自己,不随 流俗,不幕虚荣,追求崇高,面向永恒,这即是达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审美的人生境界。

追求审美的生活情趣。学者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生活在世俗社会,当然也应该有物质生活的需求与追求。其与常人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物质生活的追求, 而在于学者不停留于单纯的物质生活追求,学者应该追求理想、寻求并坚守信仰,要不断提高生活情趣。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在孔子那里,学诗(欣赏艺 术)既是个人修养(学习)的方式,也是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存在的方式。因此,艺术欣赏、艺术审美应该成为学者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 情趣。我们甚至还要追求艺术化的生活、艺术化的人生,即努力做到诗意地栖居,享受快乐,感受美好。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

(载《社会科学报》2009年8月27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2501-258194.html

上一篇:学术诚信教育应从“大人物”抓起
下一篇:跨学科研究——体制外的“舞蹈”
收藏 IP: .*| 热度|

1 陈国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