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读已经死去之人的书之三:史蒂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让思想不再流血 精选

已有 6664 次阅读 2009-8-13 00:0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读已经死去之人的书之三:史蒂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让思想不再流血

李侠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处于在路上的状态,内心也是百味杂陈,人到中年总是能够感到来自生活的真实压力,好在我早已经习惯了,习惯是一种很有趣的事情,其中可说的东西太多,只是已经懒得去说,该你承受的,你就要勇敢的去承受。法国那个已经去世的哲学家布尔迪厄曾就这个概念有过很好的阐释,其实所有有分量的哲学都是与此在的生存有关的,这可以看作是判断一种哲学好坏的标准。那日夜里,在火车的过道上,一个人安静地吸着香烟把这本书看完,车窗外的黑夜悄然退去,竟然睡意全无,好像又回到了那些奔跑的青春时代,不觉间竟然感觉眼睛发热,是啊,那些伟大的名字,总在无人的阴影里为那些疲惫的生命提供一种支撑和依靠,我想说,我感觉到了,我的精神导师,让我在内心里谢谢你们。

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是我喜欢的几位作家之一,他是一名和平主义者,也是著名的人道主义者,记得我曾买过三本茨威格的著作,除了今天要介绍的《异端的权利》外,还有两本,一本是《昨日的世界》这本书也是作者的最后之作,可以看作是作者的自传,(一直没有舍得看,有时候怕自己喜欢的书都看完了,以后该怎么办,这也是个人看书的一个怪癖吧),另一本好象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记得是借给哪个朋友了,所以这本书在我这里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它的命运也就不知所踪了。《异端的权利》这本书很少有人介绍,即便在茨威格的介绍中也很少提到,但是,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出版者特意在书的封面上印有一句话:谨以此书想给热爱自由的人们。对于这句广告词,我是深有同感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

《异端的权利》全书共分九章,主要是围绕新教改革家加尔文(15091564)如何在日内瓦获得权利开始,彻底推行他的新教教义,凡是与其不同的观点,他坚决无情地清除掉,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不惜残酷迫害所谓的异端,造成人人自危的恐怖社会。从历史上看,加尔文倡导的新教提倡节俭还是有进步意义的,日后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谓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就是这次改革的历史影响之一。如果加尔文的这次宗教改革没有那么多血腥与卑鄙,那么我们会说加尔文是一个伟大的宗教改革家,而如今,我们可以毫无疑义地把他列入君的行列。这部书的线索就是围绕加尔文夺权后在日内瓦烧死持不同宗教观点的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1511-1553)展开的,然后,另一个伟大的宗教学家卡斯特里奥(1515-1563)为此进行了坚决的抗争,阐述了宗教的宽容精神应该是基本的宗教教义,为此,加尔文卑鄙地百般迫害远在巴塞尔的卡斯特里奥,这次他又差一点得逞,老天保佑,在卡斯特里奥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后,在诸多压力、打击与迫害下,犯病死去,免去了被那个残暴的加尔文烧死的命运。围绕这条主线,茨威格深刻地论述了异端与权利问题,其实,对于我们这样的历史上就盛行集权的国家来说,反思这个问题应该说意义重大,可惜这个过程我们一直没有认真反思,总被有意略去,所以我们曾遭遇过的各类悲剧时刻都有重演的风险,也许这才是我们今天读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既然说到异端,那么什么是异端呢?茨威格给出了一个精妙的说法:当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异端时,我只能发现一个标准:我们在那些和我们观点不同的人们眼里都是异端。这句话说的真是精辟,那么,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对待异端呢?加尔文在没有获得权力之前曾说:处死异端是一种犯罪,用火和剑结束他们的生命,更是违反了人道的原则。这就是没有掌权时的加尔文,一旦大权在握,也正是这个家伙残忍地烧死了塞尔维特。所以如何对待异端,其实也就是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的问题。人类为了思想的些许进步,已经流了太多的鲜血,因此,只有宽容才能让人类摆脱野蛮,关于这个话题留给读者自己思考吧。

茨威格1942年与第二任妻子在巴西双双自杀,我从网上找到了当年发布消息的那份报纸,茨威格的遗书写的很感人,他为什么选择死亡呢?巴西那里没有纳粹的迫害,其实,他是为自己精神故乡——欧洲的沦陷,感到深深的绝望,而且是无可救药的绝望,对于失掉精神故乡的人来说,死亡也许是唯一解脱的方式。好像当年王国维的死亡,也有这点意思,陈寅恪先生在悼念王国维的文章中也曾写到这层意思。

茨威格《异端的权利》,任晓晋、方红、尹锐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51月出版

定价:20

难度系数:2.0(茨威格的文笔简练、流畅,阅读起来没有任何困难)

读者范围:喜欢自由的任何具有高中文化的读者。

2009812

说明:文章那个图片就是茨威格,实在找不到更好的了,只好拿这个充数,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最近上网不方便,以后找机会在搜索一番,看看能否找到好一点的图片。呵呵呵!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249025.html

上一篇:无题之:谁摧毁谁?
下一篇:在那比遥远还要远的地方——答黄庆君与孟津老师
收藏 IP: .*| 热度|

11 刘全慧 刘玉平 马雷 阎建民 刘进平 肖重发 杨秀海 吉宗祥 王力 王立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