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的小小科学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zd 寂静无声的夜晚 只是静静地躺在草地上 看星辰变幻 追忆圣贤

博文

对科学网的印象与随想(一):沉默的大多数

已有 4309 次阅读 2009-8-11 10:58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沉默, 科学网, 随想, 科研人

      经常上科学网,因为这儿有我的前辈与同仁,从他们身上我可以学到很多,寻找心灵的共鸣,也能找到些许精神寂慰。

    科学网博客开通很久了,极少发言,一方面是我更喜欢做听客,另一方面是千头万绪不知该从何开始。久病成医,看多了,听多了,自然也就形成了一种印象,下面我就自己的体会略说一二。

    敢以实名来宣扬自己立场的人大都是有几把刷子的人,这不仅仅是指其治学,还包括其为人。无论是学有所成的科学大家,还是初出茅庐的研究生,个个性格鲜明,有棱有角。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文采飞扬的博文,而是博文后隐忍不发的匿名回复/评论,我看到了沉默的大多数。

    曾几何时,沉默逐渐成为国人的一种习惯。当小偷在公车上公然行窃时,乘客选择沉默;当暴徒在大街抢劫杀人时,路人选择沉默;当突发公共安全事故时,媒体选择沉默;当官员贪腐成风、行政特权通行天下时,全国人民选择沉默……当中国科学在不断沉沦时,谁在选择沉默? 

    当我还是小屁孩时,大人问我长大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脱口而出说要成为科学家。对于当时的心智而言,不知道科学家意味着什么;等到我逐渐成长,慢慢明白科学家就是从事科学事业的人,而科学事业是人类最崇高和圣洁的伟大事业,于是我无限敬仰并为之奋斗;及至今日,我突然发现科学还是那片圣洁的土壤,但物事人非,耕耘这片土壤的人却逐渐变得形象模糊。

    十多年前,成龙演过一个电影叫“我是谁?/Who am I?”,对于当下的我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有人说,当你问谁都不知道答案时,那就问自己的内心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有论政的传统,也不乏为直陈忠谏而刀俎之士,这是一种根植于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风骨。然而,在当下中国,还有几个敢为五斗米不折腰的知识分子呢?既然惹不起,敢就选择沉默吧!

    沉默是最佳选择,但这种沉默又不是完全不发声的沉默,偶尔还冒个泡,表明它还存在,表明它还有独立思维,表明它还没有完全麻木,这就是知识分子的沉默方式。

    沉默的日子里,内心深处又总是有一种涌动,这是一种与千年文脉息息关联的内心骚动,它使沉默的我们的内心备受煎熬,不吐不快呀。然而,“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古训让人不敢有所异动,于是乎,几个勇敢点的则充分发挥其博学专长,指桑骂愧、含沙射影等技巧交错并用,略带羞涩的文笔中处处隐晦,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则心知肚明。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的你我他,偶尔看到几个略表内心的博文,则再也忍不住,以匿名的方式吱呜几声,既表支持,也泄内心怨念,一举两得。既然无法在高速公路的滚滚车流中逆行,那就寄情于窗外的山水吧,自古英雄几人还?

    是什么让沉默的大多数的内心如此不平静但又不得不继续沉默下去?还是那句老话,问自己的内心吧!一滴水的宇宙,一粒沙的天堂,我们的内心就是宇宙与天堂!

    一个多月前有一个极热的影片《变形金刚2》,最后结束时,红蜘蛛说“我不是劝你做胆小鬼,我的主人,但有时,胆小鬼能活下来”,意味深长呀......

    沉默的斯芬克斯,阅尽千年沧桑不倒,何故?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912-248688.html

上一篇:深切哀悼陈述彭院士——先生西去,天地同哀,愿先生一路走好
下一篇:自然科学基金,既是权利,更是义务
收藏 IP: .*| 热度|

13 苏青 郭胜锋 鲍得海 刘玉平 赫英 刘锋 陈儒军 吴飞鹏 苗元华 刘岩 马光文 twxz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