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论文抄袭的深层次原因 精选

已有 7765 次阅读 2009-6-26 17:0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撇开论文抄袭的道德规范等论点,就科学研究工作奔身的过程性而言,论文抄袭的深层次原因是:1)对科学理论的不理解;2)对科学推理的法则不掌握;3)对研究对象的本质不把握;4)对各种表象间的内在机制不能进行抽象;5)对论题没有了解和掌握;6)没有进行过科学研究性思维,只不过是了解有关的表层知识。

 

       下面的排序为:低级抄袭到高级抄袭。

 

       A类:假定作者要写作一篇论文。如论文为A论题,而作者没有进行过有关A论题的科学研究性思维,只不过是通过快速阅读了解了许多有关A论题的表层知识,此时动笔写论文只能是隐蔽抄袭:抄袭表层知识的结构性,改变面貌或玩弄文字。对此类论文,一般地说,它没有一条完整的理性推理或归纳抽象概念为主线。

       世代相传的低水平论文就是此类论文。也称为:重复性论文或学生作业式论文。

 

       B:比上面更退一步的是:对论题A没有了解和掌握。此时动笔写论文只能是抄袭成段文字或结构,基本上是对一篇或多篇文献的“简化与压缩”、或“缩写”。此类论文易被业内人士识破。但流传很广。如果读者对论题A有了解和掌握,则其抄袭性一览无余。

 

       上述两类论文一般地说不被当成抄袭,如果作者指出:被利用的文献。

       否则,被判定为抄袭。

 

       C类:如果作者对有关A论题的各种表象间的内在机制不能进行抽象,而又要写论文,则难免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滑向上述两类论文的方向。

       一下不注意,就可能被称为“抄袭”。

       由于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大多数人是写这类论文,而且,国内外(说的过去的)期刊上也主要是这类论文。

       因而,对这类论文不要随便称之为“抄袭”。

       我国的论文考核制度主要还是催生了这类论文。

 

       D:如果作者对研究对象A的本质不把握,而又要写论文,则难免成片或完全照搬它人的本质性论点及论述方法。

       国外称此类论文为“思路抄袭”或“拼凑论文”。国内外的优秀期刊上这类论文也有一定的比率。

       国内很多人自命的所谓“高层次论文”属于此类。

 

       E类:如果作者对科学推理的法则不掌握,而又要写论文,则文笔不佳。为此,一般说来会寻求高手论文的推理结构性,但是,其论文结论不受论文本身的支撑,因而大量引用名家论点或论述来维护其结论。

       这类论文是“思路含糊”的论文,是非常隐蔽的抄袭。一般地说,冒充性的“创新”论文为此类。国外期刊对此的态度是“达不到出版要求”或抱有偏见而“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篇”的退避三舍。

       这类论文是有很大潜伏性、危害性的论文。因为,一般地说,除非业内专家,很难识破。

       因而,对此类论文的打击力度远大于对:ABCD四类。

       很多人的感叹“创新性论文难发表,而什么也不是的论文大量发表”,根本原因在此。

 

       F类:如果作者对科学理论不理解,而又要写论文,则为:为论文而写论文。此原因是所有抄袭论文的最基本动因。其它五花八门的抄袭论文归类于此。我国的“枪手”性论文可归类在此。

 

       结论:消灭抄袭性论文是不可能的。但是,减少抄袭性论文出版比率是可能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240439.html

上一篇:躲在在科学的旗帜下
下一篇:关于变形运动分解的理论观点
收藏 IP: .*| 热度|

12 赵星 张国庆 陈儒军 王号 曹聪 刘继顺 黎明和 王烁 王启云 苗元华 魏玉保 王立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