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疯癫患者肖像画
如果说写《美杜莎之筏》更多是因为这幅画的代表性和名气,那么籍里柯这一组晚期作品则代表了我对他真正的兴趣所在。
1822年,籍里柯受其好友Georget医生(Dr. Étienne-Jean Georget)所托,以巴黎萨佩特雷医院(Hospital of the Salpêtrière)内的精神病患者为对象创作了十幅肖像画。这组肖像画中的每一幅分别描绘一种经典类型患者的特征。Georget医生的本意是想通过画家对患者精神状态的准确描绘,让学生们能够依据患者的外在特征对其疾病进行诊断。
我们知道,诊断的结果对于治疗决策至关重要。诊断疾病很多时候就是根据已有知识和诊断标准进行“A等于A、A不等于非A”这样的逻辑判断。虽然现在有了DSM-IV(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和ICD-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这两个是国际上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另外我国学者依据国内患者的特点,制定了CCMD,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但有些精神病患者的诊断还是让好多医生头疼不已。对某些疑难病例,医生们各持己见也是医院里常见的现象。这并非医生的无能,而是由于患者的表现不典型,以及人类对疾病的有限认识。
在籍里柯所生活的时代,自然没有出现当今这些诊断标准,而且距离氯丙嗪(最早使用的经典抗精神病药)的合成尚有百余年时间,不过当时的精神科医生对待疯癫病人的方式却有了显著进步,开始从野蛮(将患者关起来并用铁链锁住,不时地还向好奇的大众展示患者的疯狂,从中赚取不义钱财)走向人道化——这要归功于在萨佩特雷医院工作的Georget医生的老师皮奈尔(Philippe Pinel,精神病学的先驱之一)。作为皮奈尔的学生,Georget医生在疾病分类学上比老师要走得远些,他对疯狂的患者依据其狂热的对象进一步细分,如分为偷窃狂(kleptomania)、拜教狂(theomania)、色情狂(erotomania)、杀人狂(homicidal monomania)等等(王二补充:我不清楚皮先生是否定义了购物狂)。当然,现在为了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在汉语中“狂”和“癖”这类字眼已经被“症”所替代了,比如原来的“变性癖”就变成了“变性症”。
籍里柯当年所绘制的十幅肖像现今只存世五幅,分别描绘了偷窃狂、绑架儿童狂、嗜赌成瘾的妇女、强迫性嫉妒的妇女以及军事夸大妄想的男人等。我在此分别将这些画转帖于此,有点遗憾的是,其中四幅作品的馆藏信息我仍没有找到。
疯癫的人:军事夸大妄想者
疯癫的人:偷窃狂
(饶毅老师不久前曾写过关于偷窃的生物学机制的文章,参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3859)
疯癫的人:绑架儿童狂
疯癫的人:嗜赌成瘾的妇女
疯癫的人:强迫性嫉妒的妇女
我们可以在这些作品里发现两个共同点。
首先,画中的这些人看起来是有明显的问题的——这可以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和衣着上判断得出。比如其中三位男患者,眼睛虽然望向某处,可是眼神松散、毫无神气,面部表情淡漠呆板。而面部及着装的细节则分别表明了他们疾病的大致性质:偷窃狂和绑架狂的患者,衣着不整、不修边幅;而有军事夸大妄想的患者,则穿了一身“山寨版”的行头:脑袋上的小帽在他眼里是一定是拿破仑大帝那样威武的军帽,胸前的金属牌子则是金光闪闪的军功章,而身上简陋的衣服则是笔挺的军装(妄想症患者的一大特点,就是对旁人看来不合常理的古怪逻辑和想法视为真理并坚信不疑。比如常听说的“钟情妄想”)。看过这些画,不得不感慨籍里柯的观察能力与卓越的绘画技巧。在我看来,籍里柯对眼神的观察与刻画是颇为细致准确的。眼神往往最能表露一个人的情绪、想法和精神状态,这一点也是画家所坚信的:比如从小布什的眼神中,你至多会读出克劳福德农场,而不是纽约自由女神雕像。
其次,尽管这些患者精神上有严重的问题,但是籍里柯并没有任何扭曲、嘲讽之意,更没有将他们妖魔化成可怕的畸形者。在这几幅肖像画中,籍里柯用画笔和颜料原原本本地将精神病患者的容貌、身躯与精神状态真实地还原在人们面前,让我们看到,这些患者虽然收到精神上的折磨,但一样是实实在在的人,一样拥有人性的尊严。籍里柯这种人本主义精神,正是令我最为感动之处。
英年早逝的籍里柯
从其有限的生平中可以发现,籍里柯自身似乎也收到精神疾病的困扰,而且家族中也有精神病患者,遗憾的是大多数有关于此的资料均语焉不详,只是说他“精神脆弱”,或许他有抑郁倾向吧。
籍里柯笔下的骏马
此外,籍里柯一生喜爱骏马,为世人留下了上千幅(!)以骏马为题材的生动而传神作品。不幸的是他却在一次骑马时发生了意外,坠落于马下。坠马受伤加之久治不愈的结核病困扰,最终让籍里柯的生命永远凝固在32岁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