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有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vidzsguo gone with the wind

博文

旁听哈佛大学的博士生答辩

已有 8562 次阅读 2009-5-15 19:08 |个人分类:学术教育|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53号下午去旁听一位博士研究生的答辩,本来不想写的。看了曹老师的博文“研究生答辩该请什么样的专家?”(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1850)后禁不住想把自己经历的写下来,可能由于了解的不全面,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52号组里的一位博士回来,大家一起吃饭。原来他此行有几个目的,一个是参加妻子的毕业典礼,另一个是旁听一位博士生的答辩。吃饭聊天中,知道博士答辩也就是走个过场,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答辩委员会3人或4人都行,看来答辩是个形式,不仅国内如此,国外也是如此。

该博士的预答辩我也参加了并且提了问题,其实就是主要导师在把关,也没有请其他老师参加。工作分成两部分,第一次由于其导师没有太多时间,只讲了博士论文的第一部分;答辩前的三天前又将论文的第二部分进行了试讲(预答辩),自己也参加了。

可能和国内不同的是,谁都可以提问,而且是讲述过程中随时提问,国内答辩几乎没有学生提问。好像也不需要准备水果之类的东西。

答辩于下午3点开始,委员有四个,其中两个是两位导师,该学生是两位老师共同指导的。博士生上来就讲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只讲述论文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在论文里,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看。这让自己很奇怪,如果不参加她的预答辩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她的第二部分是什么,当然也许压根就不需要旁听的学生知道,答辩委员会知道就行了。加上随时提问随时回答,答辩持续了70分钟左右,自己旁听下来感觉是没有委员问第二部分的问题,觉得有点遗憾。该博士的父母在后面对整个答辩过程进行了录像,让自己有点遗憾,确实感到有点走过场的味道。

不知道其他学院的情况如何,我所在学院的博士生第一年就是上课,不确定导师。第二年才确定导师,所以这里的博士生大多4年以后才有可能毕业。因为没有发表论文指标的要求,能不能答辩完全是导师说了算,所以工作让导师满意才是最重要的(国内也是如此,但是如果超过三年,学生的压力明显增加,对导师的不满也日益增加)。估计对论文负责的除了学生自己外就是导师了,答辩委员会的责任几乎没有。好像还没人说答辩委员会要对学生的论文负责,所以答辩成为一种形式也就不足为奇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547-232103.html

上一篇:院士是教授吗
下一篇:心态确定一切
收藏 IP: .*| 热度|

5 赵星 杨秀海 周春雷 苗元华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