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生态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生态人 “生态驿站”备草墩和清泉,请放下行囊,稍事歇息。

博文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化解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水环境问题和促进发展的核心

已有 3986 次阅读 2009-2-10 10:47 |个人分类:生态人生3:生态良知|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高原湖泊, 产业结构调整, 水污染治理, 高原湖泊, 产业结构调整, 水污染治理

引用索引: http://www.sciencenet.cn/u/生态人/

引用网址: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4030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不仅是湖泊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地带,还是维系云南全省当前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九湖治理作为云南省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重中之重,事关云南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与水资源保障能力,政府和全社会给予高度关注。云南省长秦光荣同志在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摆到更加重要、更加突出、更加紧迫的位置,坚持一湖一策原则,力争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新突破。

但是,当前九大湖泊中仍然有5个湖泊处于Ⅴ类和劣Ⅴ类水平,滇池等多个重点湖泊的入湖污染物总量在增加。特别重要的是,各大湖泊及其所在流域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湖泊治理面临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各大湖泊规划重点治理工作滞后,治理投资和治污工程建设严重不足;湖泊生态修复、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缺乏政策支撑,生态建设和面源污染治理进展缓慢;湖泊基础研究工作没有大的突破,科技进步对于湖泊治理的贡献不足。种种迹象表明,各大湖泊水污染负荷远大于水环境承载力,污染削减速度赶不上污染增加的速度,实际治理速度赶不上发展要求的治理速度,水环境好转的内在机制并没有形成,大多湖泊水环境持续恶化的危险性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当前需要尽快破解的难题是,在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如何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的发生。从国际、国内长期的环境经济研究成果和湖泊成功治理的经验与教训来看,一条必由之路就是:根据湖泊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容量来规划和寻找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这条道路的核心是:根据环境容量优化产业结构,科学进行空间布局,这样在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水环境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与维持;同时,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政策和资源政策使水环境改善的内在经济社会机制逐渐形成和完善。通过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在此方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金相灿教授在云南抚仙湖已经开始了积极的尝试。

我省九大高原湖泊的水环境污染在本质上属于“结构性污染”,也就是说在当前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在有限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今的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布局,不产生污染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基于水环境和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高原湖泊的治理是没有出路的;即使当前取得一些进展,也是难以巩固和维持的。为此,需要把各大湖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突破口,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在源头上消除产生污染的根源,使高原湖泊的治理与区域经济社会的优化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以环境优化发展、引领发展和支持发展。

九大高原湖泊所在地的政府应以湖泊水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以流域内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目标,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培育支柱产业、建强产品基地为重点,综合考虑各湖泊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基础等多种因素的现实条件和湖泊承载力,通过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优化调整,积极加大以新产业的培育力度,使主要高原湖泊的整个流域形成“一产优、二产精、三产强”的良性产业结构形态,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为促进优势产业发展、环境良性发展机制的构建提供保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8065-214030.html

上一篇:领导干部的环保专业修养直接影响当前环保能力,强化环保培训刻不容缓
下一篇:呼吁将云南部分特殊区域建成国家“生态特区”
收藏 IP: .*| 热度|

1 宋敦江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