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诊断学是建立在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之上的,按照这个规律,如果整体秩序井然,局部都是整体的一个缩影,此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局部的变化来判断整体的功能状态,即所谓的司外揣内。
中医诊断的对象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不平衡,更确切地说就是五脏六腑功能上的不平衡,有的功能亢进,有的功能低下,而且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程度的不同。而中医诊断就是判断五脏六腑功能是强还是弱,以及强或弱的量。诊断结果出来了,中医就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只要身体平衡了,百病皆消。
中医诊断方法很多,望闻问切只是最基础的诊断方法。
最高级的诊断方法是一望便知。亦即中医学上讲的“望而知之谓之神”,它指的不是望诊,而是一种直感。背后的原理就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变化一一对应。如果两个人质相似,那么两个人对天的感应也是一样的。具有这种高级诊断的人往往是体质敏感人,他们可以通过意识调整把自己变成被测人,此时,他们和病人的体感同步,然后直口说出自己的感觉就是诊断结果。比如,他感觉到自己的肝不舒服就会直接说病人的肝有问题,这种方法往往判断得极准。只不过这类人在社会上很少,但并不是不存在。
中级的诊断方法就是推算。主要是通过五运六气,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出生时间判断出一个人先天的体质偏性,即先天的五脏六腑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根据发病时间判断它加剧了什么脏腑,让它偏上加偏,从而引发了疾病。
下级的诊断方法才是四诊。即通过身体某一局部来判断整体的功能状态,最典型的就是脉诊,判断可以五脏六腑的功能。当然也可以根据面诊,手诊来判断。
我们一定要明白,中医诊断的不是局部发生了什么疾病,而是整体的管理出了什么问题,因为如果整体管理秩序井然,局部细胞都是整体的一个缩影,此时身体是完全健康的。而整体的管理出现混乱,根源就在于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身体五个功能系统之间的不平衡。中医诊断就是来判断这种不平衡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 0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