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roa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road

博文

基金申请之 坚实基础 & 图文并茂 精选

已有 7703 次阅读 2024-12-16 17:0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基金申请之 坚实基础 & 图文并茂

冯培忠 中国矿业大学

又接近一年一度的基金申请,再过3个月就要提交,最近有幸外出进行了一些交流,问答互动,开始反思,包括一不小心耍手机,在线的基金讲座非常多,邮箱总收到各种各样培训的信息,另学院还推了一期导师培训,其中一个内容就是基金辅导,也就是在信息平权的时代,只要我们主动,随时可以快速的获取大量的信息,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提高。然而所有的讲座都是高人的讲座,尽管高人也是从年轻人成长起来,但是高人的特征就是已经是高人,吃山珍海味而可能不食人间烟火,对高的东西了解的比较多、比较透,而对普通的内容可能已经忘记,例如高人讲座水平很高,但能否生动系统的讲一门课呢?能讲基金的人基本都中过3个以上的基金(某平台遴选专家的要求),青年基金早已是过去时,然而青年基金却是人生科研立足的第一关,面上基金是事业升华的关键关,申请这两类基金的人可以认为基本都是新人或普通人。如何突破,在很多关于创新、摘要、题目、写作等的基础上,如下两点值得关注。

微信图片_20241216165809.png

坚实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盖房是这样,对于基金同样如此,基础就是良好的工作积累和品牌的论文发表,在往年的评审过程中,很多人的5篇代表作是很久以前的作品,或者说前1年,甚至前3年没有像样的论文,例如2025年申请基金,最新的代表作是2021年,甚至2020年,那过去的3年甚至4年干什么了呢?一个基金项目就3-4年的时间,过去3-4年没有像样的代表作,从评委的角度怎么敢把这个基金交给你?未来3-4年又能干出啥成绩?所以对于想申请基金的同志来说,高质量的代表作是基础,这方面需要长期有坚持,近期有进展,始终有成果多写一区论文,多写公认品牌期刊论文,多写和题目相关的论文,多自己写论文,而不是挂名论文,只有这样才能在基础方面加分,否则立项依据写的再好也是空中楼阁,评委不放心把项目给你。这方面身边的一位朋友,屡写不中,2022-2023两年发狠写了5篇高水平一作,今年顺利获批;还有同事曾经有非常好的论文发表,但是基金一直不理想,屡败屡战也顺利获批。所以如果过去3年没有好的论文,甚至没有论文,强烈建议从基础开始,做创新实验,发高水平论文,然后再申请,否则就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也就是说为什么要建团队,团队的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督促能力、共享能力可以赋予成员更坚实的基础。

图文并茂曾经写了一个博文,谈到任正非先生说的我觉得文字穿透力更强一些。文字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但是在自媒体时代,图片和视频也许对世界的改变更大,全球有很多华人,听得懂也会说中文,但就是不会写,所以听和说比写容易,图片比文字容易,因为有图有视频,使我们居家可以了解全世界。从便利性原则,大家都愿意花更短的时间、采取更容易的模式来获取、理解、分享信息。例如文言文小说,估计10个工科人有9个看不下去,太深奥、不好懂。基金的传统是文字,文字是最富有严谨逻辑性的东西,例如所有的合同、协议、工作报告都是文字,没有图,但是在浮躁、繁忙、快节凑的时代,又有谁愿意花大段的时间来看文字,一句一句的理解文字呢?(感觉有点太绝对哈^_^),但是从规则的角度,又必须理解文字、理解内容,怎么办,用图——背景图、科学思想思维导图、技术路线图、工作积累图等,看图说话的把自己的创新性、必要性等传递清楚,这里更多的是立项依据部分用图,以前我从来没说过立项依据用图,但是最近反思,如果立项依据全是文字,那是否评审读着有审美疲劳的感觉,不愉快的感觉,怎么让评审愉快,图文并茂!立项依据中适当的插入图,背景图、科学构想图等。这样文字就不显得那么枯燥、而是有跳动,动起来的文字就会吸引人的眼球,就会获得好感,也容易让评审尽快抓住文字的核心要义,产生阅读的兴趣。所以不断反思、与时俱进,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就如关键科学问题,以前的写作模式是在研究方案中找关键科学问题的答案,而现在的写作套路已经转变为在关键科学问题后先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回答为什么是关键科学问题,针对问题有啥想法,从而避免评审人在后面翻来覆去找答案的困扰。

时代在快速的进步,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发展、才能勇立时代潮头,否则躺在以前的功劳谱上,无论思维、行动、写作、套路、文字、语言、格式、排版、基础都会落伍,看看身边那些成就更多的人,他们更有韧性,始终在奋斗,始终不躺平,始终在学习、始终在实践、始终在进步。

微信图片_20241216170019.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7429-1464565.html

上一篇:发展才是硬道理 论文仍然硬通货
下一篇:畅想2040年的高等学校与高等教育:小班化 头部强 尾部关 能力化
收藏 IP: 211.70.208.*| 热度|

13 徐长庆 王涛 史仍飞 郑永军 王从彦 陆万利 周浙昆 朱爱军 汪运山 梁梅 许培扬 guest85926890 guest3623853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