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由于前一个版本PPT截图不清,应读者的要求,形成这个图文版的报告内容介绍,更为清晰的介绍,请各位老师指正。
本文展示的报告内容,是我们在《2024第4届多学科协同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研讨会》上的发言PPT, 比较完整的介绍了万物智能演化理论提出的背景,核心理论框架,和由此对智能科学的智能与意识基本原理问题,物理学的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问题进行的探索性解答。
总体上,我们的研究发现,智能体(agent)的标准结构构建,很可能是构建智能科学基础理论的突破口。而智能体的智能等级划分和演化机制确定,很可能是破解智能科学和物理学诸多关键问题的突破口。
该报告资料完整版下载地址:https://share.weiyun.com/1GAJVppM
一 研究背景
1.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推动了智能科学成为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表明,当新兴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时,往往能够促进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因此,探究智能科学领域的进展是否能够引领科学新的重要发展,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
2.21世纪以来,科学领域同样存在两朵乌云,第一朵是物理学的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无法统一的问题,第二朵是智能科学中的智能和意识基本原理无法得到共识性建立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其核心概念智能体(Agent)将成为驱散21世纪两朵乌云的关键所在。种种迹象表明,智能科学的基础理论很可能就是物理学追求的大统一理论或万物理论。
3.万物智能演化理论作为智能科学领域基础理论的最新探索,在2024年10月在线发表的论文《From Observer to Agent: On the Unification of Physics and Intelligence Science》中正式提出。从2014年建立第一个模型开始到2024年建立第三个,正好用了10年时间。
论文地址:https://doi.org/10.20944/preprints202410.0479.v3
二 万物智能演化理论的基本框架
1.万物智能演化理论由三个核心模型构成,分别是标准智能体模型、智能体演化通用模型和智能宇宙演化模型.标准智能体模型是作为公理提出,它也是整个万物智能演化理论的基石。通过它推导出另外两个模型。
3.关于智能体演化通用模型,2020年,我们发现标准智能体模型存在两个极端状态,第一种是五种基本能力全为0,这种智能体被称为绝对0智能体或α点,第二种是五种基本能力全为无穷大,这种智能体被称为全知全能智能体或Ω点。根据这两种特殊状态,可以推论当智能体向这两个极端状态的智能体演化时,理论上应该存在两种智能驱动力,我们将驱动智能体向绝对0智能体演化的驱动力称为α引力(fα),驱动智能体向全知全能智能体演化的驱动力称为Ω引力(fΩ)。
4.关于智能体演化通用模型,由此建立的智能体演化通用模型,其定义为:任何一个智能体会受α引力和Ω引力的共同作用,在α点和Ω点之间演化:
5.关于智能宇宙演化模型,基于智能体通用演化模型,我们可以推导出以下结论:当一个智能体演化为全知全能智能体(Ω点)时,其影响力将扩展至整个宇宙,进而导致宇宙整体演化为一个全知全能的智能体。同样地,当宇宙中所有的智能体都演化为绝对零智能体(α点)时,宇宙将进入一种完全空的状态,即宇宙成为一个绝对零智能体。若宇宙中存在有限智能体,那么宇宙将由绝对零智能体和有限智能体共同构成。这些推论表明,宇宙本身是一个不断演化的智能体,其演化过程受两种智能力的驱动,即α引力和Ω引力。这两种引力弥散在宇宙的各个部分,由此进一步推导出存在着α场(α Field)和Ω场(Ω Field),它们主导了宇宙的演化。
6.关于智能宇宙演化模型,基于上述推论,我们建立了智能宇宙演化模型,该模型的核心内容是:宇宙作为一个智能体,在α场和Ω场的共同作用下,在α点(绝对零智能体)和Ω点(全知全能智能体)之间动态演化。
7.万物智能演化理论的内涵,万物智能演化理论它的核心观点为:宇宙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智能体,整个宇宙亦是一个智能体,物质是智能体的特殊形态,任何一个智能体都受作用方向相反的两种智能力的作用,在绝对零智能状态与全知全能状态之间不断演化。全知全能智能体也称为欧米伽点,是智能体演化的重要方向,法国科学家与哲学家德日进在上个世纪出版的《人的现象》,提出人类的未来将演化为全知全能状态,他也将这种状态称为欧米伽点。因此为了突出智能体的演化方向,同时纪念德日进的研究,我们也将万物智能演化理论简称为欧米伽理论
三 基于万物智能演化理论的智能科学基本原理探索
1.智能的基础原理分析。基于万物智能演化理论框架,智能被定义为智能体在α引力和Ω引力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智能体的五种基本能力(输入、输出、存储、创造、控制)在α点(绝对零智能体)和Ω点(全知全能智能体)之间进行动态演化的能力。由于这一演化过程在图示上与飞行物的轨迹类似,因此,我们将万物智能演化理论中的智能基本原理和定义形象地称为智能的飞行模型
2.意识的基本原理分析,基于万物智能演化理论框架,意识被定义为智能体在其演化过程中对信息输入、输出、存储和创造能力进行控制的能力。自我是智能体对自身认知形成的信息集,他者是智能体对另一智能体认知形成的信息集。根据控制的主体与被控制对象的不同,意识与自我和他者(信息集)结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自我意识、他者意识、混合意识和无意识。
四 智能科学视野下的万物理论
1.关于万物理论。物理学是一门旨在揭示自然规律的学科,其发展主线已经历了从经典力学、相对论到量子力学的演进。自上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家开始不懈地追求构建万物理论,试图通过统一的理论框架来综合阐释包括智能和意识在内的所有自然现象及宇宙规律,其中一个关键目标是统一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并将四种基本作用力纳入同一理论框架。旨在解决现有物理学理论中的不一致性,提供一个完整的数学和物理模型,以描述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的所有现象。目前,弦理论和圈量子引力理论是朝向万物理论的主要研究路径。然而,这些理论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引入额外空间维度以及实验验证的难题等。种种迹象表明,智能科学的基础理论很可能是物理学追求的万物理论。
4.1 智能科学与物理学的统一性分析
1.智能体的三种典型类型,根据标准智能体模型的5种能力的取值可以将智能体分为三大类型,这三大类型对于分析物理学的若干关键问题将起到核心作用。
绝对零智能体(α点):该类型智能体的五种能力均为零。
全知全能智能体(Ω点):该类型智能体的五种能力均为无穷大。
有限智能体(Fa):该类型智能体的五种能力既不全为0也不全为无穷大.
2.物理学与智能科学研究对象的统一性分析,通过分析表明物理学的观察者均可看做是智能体的一种。
3物理学与智能科学研究对象的统一性分析。从万物智能演化理论的视角来看,物理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所有研究对象都可以被理解为智能体的一种形式。这一观点为智能科学、物理学、宇宙学、社会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及宗教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提供了统一的解释框架。
4.物理学与智能科学动力学机制的统一性分析,由于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均可视为智能体,因此可以合理推断,这些对象应首先受到α引力和Ω引力的影响。这一逻辑表明,物理学中的四种基本作用力可能是α引力和Ω引力在物理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形式。进一步扩展至其他学科,不同领域如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人类社会学和宗教哲学等揭示了各自特有的动力机制。这些动力机制的作用对象均可视为智能体,因此,可以推测这些不同领域中的动力机制是α引力和Ω引力在各自学科领域的具体体现。当然,这一推论还需通过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加以支持。
4.2 若干重要基础科学概念的分析
1.客观实在与主观非实在的诠释。第一,“主观非实在”与“客观实在”与智能体(包括宇宙)所处的智能状态有关,当智能体处于α点时,两者都不存在。
第二。当智能体(包括宇宙)处于Ω点时,客观实在融合到主观非实在中,只有当智能体演化为有限智能体时,才会同时存在"客观实在"与"主观非实在";
第三,两者是相对与有限智能体存在的概念,"客观实在"等价与有限智能体所能感知和影响的所有智能体功能结构构成的环境,而"主观非实在"等价与有限智能体通过四种基础智能形成的信息集;提出推论,不同的有限智能体之间不能直接共享各自的主观世界或信息集,只能通过共同的客观实在。
2.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诠释。在万物智能演化理论的视角下,“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相对于智能体(包括宇宙)的概念。确定性描述了一个智能体利用其智能全面认知和控制其所处环境或宇宙的能力。相反,不确定性源于智能体能力的限制,导致其无法完全认知或掌握其环境的变化或宇宙的全貌。随着智能体智能水平的变化,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亦展现出不同的特性。
3.时间与空间的诠释。在万物智能演化理论框架内,时间和空间被理解属于智能体的主观非实在产物。因此时间和空间具有相对性和主观性。空间和时间是否存在于智能体的智能状态有关,当智能体处于α点时,时间和空间对于它均不存在;当智能体处于有限智能体状态时,时间和空间对于该状态智能体才存在;当智能体处于Ω点状态时,时间和空间失去客观意义。智能体可以根据其意识任意改变时间与空间。
对于任一智能体而言,其通过输入能力形成的客观环境信息集,空间是智能体通过创造能力在其客观环境信息集中发现的各智能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及运动关系;时间是智能体通过创造能力在其客观环境信息集中发现的一个或若干智能体演化或运动规律,并作为衡量其环境变化的标准。
4.3 基于万物智能演化理论的物理学三大理论的差异与统一分析
1.三大物理理论差异与观察者智能水平的关系(概述),
(1). 经典力学设定观察者为全知智能体,但同时假设观察者不会对经典力学宇宙中的任何系统产生干扰或影响。因此,经典力学中的观察者被视为全知智能体,其构建的理论宇宙为一个全知智能体宇宙。
(2)相对论一方面继承了经典力学的决定论思想,同时通过光速不变原理限制了观察者的观测能力,并通过等效原理进一步对观察者的观测能力加以限制。因此,相对论中的观察者被视为全知智能体与有限智能体的混和
(3)量子力学通过不确定性原理以及观测系统在被探测时会受到干扰的设定,观察者无法获得完整的系统信息,且其测量行为对系统状态产生影响。因此,量子力学中的观察者被视为具有信息输出能力的有限智能体,其构建的理论宇宙为一个有限智能体宇宙。
2.当前宇宙的智能状态,因为人类,机器人,动物,植物等有限智能体的存在,当前宇宙不处于绝对0智能体状态,没有证据证明存在全知全能智能体,因此当前宇宙智能状态处于有限智能状态
3.经典力学宇宙与当前宇宙智能状态的对比,8项对比中5个完全不同,3个部分相同
4.相对论宇宙与当前宇宙智能状态的对比,8项对比中2个完全相同,2个完全不同,4个部分相同
5.量子力学宇宙与当前宇宙智能状态的对比,8项对比中5个完全相同,2个完全不同,1个部分相同
6.物理学三大理论差异的综合分析,对比结果显示,相对论比经典力学更接近当前宇宙的实际智能状态,而量子力学最符合当前宇宙的智能状态,因此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个基石理论。分析表明,不同智能水平的观察者设定导致了三大物理学理论的根本差异,同时三大物理学理论的理论宇宙与当前人类所处宇宙的差异是导致其理论吻合度与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因此三大物理理论在欧米伽理论框架下具备统一基础。
4.4 统一三大物理学理论的思想实验验证
1.思想实验设计。为了验证万物智能演化理论对物理学三大理论差异的解析,我们设计了一个名为“实验宇宙1”的思想实验场景。在“实验宇宙1”中,设有一个智能水平可调的观察者、一个地球和两部电梯。这两部电梯均配备了进行薛定谔猫实验的设备。其中一部电梯静止在地球上,另一部电梯以1/2光速并加速度g沿直线在太空中飞行。
因此,观察者在“实验宇宙1”中能够同时进行经典力学的加速实验、相对论的时间膨胀实验、等效原理实验以及量子力学的薛定谔猫实验。
通过改变观察者的智能水平——包括全知全能、全知、全知与有限智能混合、有限智能以及绝对零智能状态——考察观察者将会观察到的典型物理现象
2.全知智能水平下的观察者实验。在这一轮实验中,智能体a作为全知智能体参与到不同实验的过程中,观察速度为无穷大,因此不会产生时间膨胀,空间压缩,因为全知,可以掌握薛定谔猫实验中箱子内的全部信息,因此不会存在生和死的叠加态,和观察塌缩效应。
从实验结果看,这种智能水平的智能体a将观察到符合经典力学规律的现象。
3.全知与有限智能混合水平下的观察者实验。在这一轮的实验中,智能体a作为观察者,其智能水平从全知状态下降到全知与有限智能混合状态。因为观察能力限定为最高30万公里,由此导致时间膨胀和空间压缩,在局部惯性系譬如电梯中不能获知电梯之外的信息,导致了等效原理,但在参考系中具备全知的能力,因此不存在叠加态和观察坍缩效应。
从实验结果看,这种智能水平的智能体a将观察到符合相对论规则的现象。
4.有限智能水平下的观察者实验。智能体a的智能水平从继续下降到有限智能体状态,因为量子力学观察者继承了相对论观察者的局限,因此同样存在时间膨胀和等效原理。但在参考系内,量子力学观察者处于有限智能体状态,无法获知薛定谔猫实验箱子内的状况,由此在观察者主观世界产生生和死叠加态,当观察时,主观世界进行信息更新导致观察坍缩,这一点与量子贝叶斯理论的解释吻合。
从实验结果看,这种智能水平的智能体a将观察到符合量子力学规则的现象。
5.五种智能水平下的观察者实验分析。我们在同一实验场景下,按照Ω理论的理论框架,对同一个观察者的智能状态和水平从五个等级进行改变,不但能够观察到三大物理学理论的典型现象,还新增了两种物理学现象。
第一种是观察者为全知全能智能体时,理论宇宙中物理学规律可以被认可创造和改变。
第二种是观察者为绝对0智能体,理论宇宙中物理规律将完全不存在
五 总结
1.衡量万物智能演化理论是否符合万物理论。在万物理论研究者提出的18项标准中,万物智能演化理论在满足万物理论的11个特征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并对另外4个特征显示出解决的未来潜力,但还有3个特征未被触及。这表明万物智能演化理论在成为全面的万物理论方面展现了显著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然而,作为一个新提出的理论框架,欧米伽理论仍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其理论推导和预测需经过更多实验验证。
2.未来主要研究方向,继续探索欧米伽引力和阿尔法引力的性质和数学公式。同时探索将阿尔法场与欧米伽场融合为统一的欧米伽智能场的可能性。在此过程中,α点将被视作基态,而有限智能体状态被视作激发态,而的欧米伽点将被视作为全激发态,这一研究为理解宇宙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将激发智能科学在更广泛的领域中的应用与探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2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