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寻芳草——周浙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浙昆

博文

关于基金申请再说几句多余的废话 精选

已有 11396 次阅读 2024-11-27 11:16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关于如何申请基金,网上有许多文章,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了蹭热点,我也曾写过几篇类似的文章,似乎该说的都已说完。前几日,应邀做了一个关于基金申请的报告,似乎有感觉还有一些话可以说,那就再说几句废话。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成为年轻学者学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职称晋升和“非升即走”考核中,获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经成为必要条件。一些年轻学者,因为没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导致职称晋升屡屡受阻,甚至不得不离开学术圈。早些年,我曾听到这样的话:如果你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申请不到,如何能证明你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独立设计研究工作的能力、开展科学实验的能力、分析数据的能力、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以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如果你的设计一个研究项目无法得到同行的认可,不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又从何谈起?

        在这里想要说一句得罪人的话。一些新近从国外归来的年轻学者,尽管发表了高质量的文章,却在基金申请过程中屡屡受挫。其原因除还不熟悉国内的科研环境和体制,对国内严酷的基金竞争态势,缺乏足够了解以外,可能还与缺乏独立设计项目的经验有关。跟着导师做研究,特别是跟着保姆型的导师做研究,和独立开展研究工作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从国外回来的年轻学者,要尽快熟悉国家自然基金申请的撰写规程,学习基金申请的经验。

       遵循基金申请书的格式,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重要。申请书的格式就是申请书撰写的指南。首先是要严格遵循申请书的格式,其次是明白申请书所设置的各个部分的目的与要求。例如申请书在“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这个部分常提示: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这就意味着这是申请书的着墨之处。有些申请书把研究内容写成了标题和提纲,这是肯定与申请书设计这部分内容的初衷相悖。

        基金评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信评审,这是基金申请的第一道关卡。通信评审专家多为小同行,他们可能非常熟悉你的工作,甚至了解你的研究进展。 因此,基金申请书需要写得专业且富有创新性。创新是基金申请的灵魂,申请书在研究思路、材料、对象和方法上至少在一方面应有新意,最忌讳的,就是重复自己的上一个项目。要注重学科交叉,使小同行眼前一亮,令人不忍拒绝,至少给予"可资助"的评价。 

        通过通信评审后,基金进入会议评审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上会”。申请书走到这里,只是过了第一关,并非万事大吉。这个阶段的评委,来自领域内的大同行。大同行们熟悉科学研究的规律,能够辨别项目的优劣,尤其是参与会评的专家都是本领域的顶尖学者。但毕竟大同行们,未必知晓每个小领域项目的细节,而且每个项目的评审时间有限,通常仅为5到10分钟。因此,申请书必须通俗易懂,题目和摘要尤为重要。首先要为项目起一个简明而有学术高度的标题,且这个高度需要适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贯主张,有限经费,有限目标,题目高度拔得太高,很多时候适得其反。

        摘要是整个申请书的提要,最先也是最常被阅读的部分。很多时候摘要就已经决定了基金的命运,要花力气写好摘要。摘要要求在400字以内,这400字需充分利用,不宜多也不宜少。摘要应如“故事梗概”,需包括立项依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预期成果等核心内容。在摘要中就展现出项目设计的巧妙构思,令通信评审专家(小同行)第一时间留下深刻印象,进而吸引他们深入阅读(部分评审专家可能只看摘要);令会评专家(大同行)在有限时间内获取申请书的创新学术思想。针对会议评审中“大同行”的评审特点,一方面应避免使用难懂的专业术语,特别要避免使用那种未经解释的缩写。另一方面又要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视野,使申请书能从更宽广的学术视角,描述研究工作的科学意义,不要仅仅强调项目在某那个小领域的作用和贡献,以更好地说服会评专家投出赞成票。

        逻辑连贯对于申请书的撰写尤为重要。逻辑是思维的规律,是文章隐形的指引,在基金写作中,逻辑连贯尤为关键。申请书各部分需合理衔接,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要有相应的研究内容支撑;选择的技术路线要服务于设计的研究内容;研究基础需与研究内容匹配,例如在生物学领域发表的优秀文章,无法证明在地学领域的研究基础。所提及的研究内容在研究团队中需有相关人员分工,预算中也应包含相关开支。 一些申请,尽管学科问题吸引人,但科学问题却与研究内容之间缺乏紧密的关联,这样的申请书很难获得高分。 

        研究基础在基金申请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研究基础包括研究条件和发表论文。随着我国科学研究的进步,多数单位拥有较好的研究条件,研究基础就是申请人在某个领域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竞争,这个成绩有常常是由研究论文所展现出来的。目前,申请人通常都有若干国际学术期刊的论文,没有发表过SCI的青年基金申请者,博士阶段所受训练的质量,难免会遭受质疑。面上项目的申请者,若没有国际学术期刊论文,是难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增强学术积累是基金申请的盘外功。那些累获资助的人,除了申请书写得好以外,无不是硕果累累的人。

        项依据是申请书中最重要的部分,很多青年学者纠结于这个该写多少字,总是担心写少了,说不清楚问题。在基金申请书中,建议立项依据部分的字数在8000字以下。但这并非鼓励要写到8000字,恰恰相反是提倡简明扼要。面上项目的立项依据,3000-5000字应该就足够了。一部电影播放了10分钟还未能吸引观众,大多数人会选择放弃观看。申请书亦如此,若评审专家在读过申请书的第一页之后,仍不清楚申请人要做什么,这样的申请书成功的可能性极小。在评审季节,多数专家需评审十几份申请书,且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没人乐意面对冗长的申请书。申请书需将复杂问题写简单,不是把简单的问题说复杂,长篇累牍可能会影响专家的阅读体验。更重要的是,能够简明扼要地说清楚问题,本身就体现了申请人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良好的科研素质。 在立项依据中,放入一些前期研究成果和已获得的研究材料图表,对于说明项目的可行性大有帮助。因此,申请基金需要早做准备,争取开展一些预实验,收集开始研究所需的数据和材料,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这些对于项目的成功都是大有裨益的。

         申请书完成后,最好给导师和师兄师姐,或是实验室的同行去看看,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很多时候申请书中的一些问题,自己是难以发现的,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第三方角度审视一下申请书,有助于提升质量,及时发现一些自己未能发现的问题,对于项目的成功是有帮助的。如果你打算这样做,至少在截止日期10天前进行,这样才有修改的时间。 

        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需要给申请书写评语,不要让专家看完申请书后,去寻找申请书的优点在哪里,而是要让专家通过阅读申请书,就能清晰地感受到项目的优点所在。

       如果基金成了已经成为学术道路上的一个障碍,而你又希望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跨过这个障碍,任何抱怨都无济于事。

         最后再说一句老生常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仍就是最公平,最规范的基金。一个年轻学者那有那么多的江湖恩怨,拿不到项目不要怨天尤人,要多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最后祝年轻学者都心想事成,基金高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727-1461902.html

上一篇:世界上多了一个名为浙昆栎的新物种
下一篇:温柔的毒物(1)— 毒芹和水芹
收藏 IP: 159.226.69.*| 热度|

39 杜学领 郑永军 刁承泰 周健 周忠浩 武夷山 许培扬 冯兆东 李毅伟 贾川 上官周平 王从彦 王涛 崔锦华 周小天 木士春 余忠信 史仍飞 康维钧 刘全生 汤敏骞 杨正瓴 宁利中 王安良 朱爱军 徐长庆 胡泽春 孙颉 雒运强 吴斌 任胜利 李学友 雷宏江 姚伟 苏德辰 唐小卿 谢钢 guest32328996 guest3191112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1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