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xueren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ren07

博文

大海真的不需要这些东西 精选

已有 3933 次阅读 2024-10-10 08:1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从克利希码头看阿涅尔的工厂.jpg

《从克利希大街看阿尔的工厂》,1887年,凡高,布面油画

走马.jpg

《走马》,姚风,手机摄影

1.jpg

法国海洋学家François Galgani向公众展示海洋塑料垃圾的多样性和处理的复杂度

2.jpg

李道季向公众介绍浙江的一家企业利用海洋渔业活动中产生的“幽灵渔网”制造再生尼龙短纤维产品

时值澳门回归中国25周年,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于10月6日至11月30日推出澳门诗人、学者、摄影师姚风的摄影与诗歌展——《别处》。展区以姚风的11幅摄影作品和20首诗歌作品为基础,通过动静结合的当代艺术展陈方式与整体空间的通透观感,将兼顾外透视与内观线、诗意与真实的体验呈现给观展者。

曾任澳门文化局副局长、澳门大学葡文系主任的姚风表示,现代科技的发达让摄影变得简单,却也让表象和假象泛滥。作为拍摄者,他希望摄影能够呈现他的态度或立场,并最大程度贴近真实。

开幕式上,姚风向来宾介绍了现场展出的作品幕后的拍摄故事。其中,用手机摄于秦皇岛的作品《走马》的前景是一个人牵着一匹马沿着海岸行走,马上驮着两个人,背景是大海,更远处是正在往外冒烟的两管大烟囱。姚风表示,是远处的发电厂和烟囱催生了这张照片——他当时正在海边散步,看到这个场景,为了留下这个意象,赶紧以百米赛跑的速度跑过去拍摄。这也是他本人尤其钟爱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让他联想起自己曾经写过的一首环保主题的诗——《大海真的不需要这些东西》:

在德里加海滩,大海

不停地翻滚

像在拒绝,像要把什么还给我们

我们看见光滑的沙滩上

丢弃的酒瓶子、针筒、卫生纸、避孕套

……

但大海真的不需要这些东西

甚至不需要

如此高级的人类

对于这首控诉人类制造的工业垃圾污染海洋的的诗,有评论家指出:“中世纪之后的世界文学史,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人类中心主义的道路上前进。而现在,这种目光似乎也到了应该换一换的时候了。这种目光的转换背后是一种自省精神。”

这让笔者联想起19世纪大工业资本主义全面冲击欧洲时,从荷兰北布拉班特的乡村开始其艺术生涯的凡高。1887年春天,凡高离开狭小的公寓,搬到巴黎西北郊塞纳河畔的阿涅尔(Asnières),在那里重新开始户外创作。阿涅尔在当时是有名的休闲小城,赛艇、划船等娱乐活动,以及餐馆、公园吸引着巴黎人逃离都市、得享清闲。小城郊外的克里希(Clichy)则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远处的水平线上烟囱林立,替代了几个世纪前教堂的塔楼。制造商利用那里大片空置的土地以及水陆交通的便利条件,建立厂房,用以制造玻璃、淀粉、锌等。凡高于是一改在巴黎常用的亮丽画色,画塞纳河岸边被大企业收购的农村土地逐渐废耕、新的工厂改变了原有的农村风景、一支支巨大的工厂烟囱冒出黑烟的场景。同年夏秋之际,他在自巴黎致妹妹威廉明娜的信中,以悲观沉重的心情谈到:

你自己可以看到,在大自然中,许多花朵被踩碎了,冻坏了或被太阳烤焦了;而且,并非所有的麦粒都会回到泥土中去,在那里发芽和再生,相反,绝大多数麦粒得不到自然的发展,而是跑到磨坊中去了……

我们文明人所遭受的最严重的疾病,是忧郁症和悲观主义。

1889年5月9日,凡高在自圣雷米致妹妹威廉明娜的信中,再次描述了作为现代文明象征的都会巴黎在他心灵深处留下的不自然印象:

你在巴黎注意到那些拉出租马车的老马吗?它们美丽的大眼睛充满了令人心碎的神情,就像我们有时在基督徒眼中看到的那样。

凡高对自然和乡村荒野的热爱,也许与清教传统中的荒野叙事和他喜欢的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朗费罗的荒野书写、巴比松派画家让他感受到的自然美好的人性有关。此外,当时和凡高同属后印象派的塞尚、高更、修拉、西涅克、劳特列克等画家,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美学趋势,即:对抗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这种以损害大自然和人性为代价的“现代化”,在边缘寻找生命的尊严与美。

无独有偶,在近日由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科技处于中国法国工商会上海办事处举行的一场主题为“海洋污染”的讲座中,曾多次随载人潜水器下潜到海洋中进行科学探测和打捞(包括寻找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海洋学家、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项目经理、联合国《第二次世界海洋评估》中海洋垃圾相关章节作者François Galgani博士和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教授也将话题聚焦海洋污染,并介绍了科学界为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所提供的创新解决方案。

据François Galgani在题为《海洋塑料污染》的报告中介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微量元素等,都在对海洋水体造成的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带来了海洋中的红、绿、褐潮现象。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塑料超过4亿吨,其中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最终进入海洋。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控,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数量正逐年上升,而传统塑料的降解又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预计到2025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量将比2010年时增加1倍,总量将接近1.55亿吨。

海洋垃圾的来源和构成都很多样。其中,来源包括河流、地表径流、垃圾倾倒、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水产养殖、旅游业、极限运动、面源污染和大气污染等。海洋来的构成中有80%是塑料,45%是塑料袋,10%-20%是海洋渔业的废弃物。其中,微塑料由于在海洋中的扩散性更强,更加容易分散于海洋生态系统。科学家从近海到大洋,从海面到深海,都发现了微塑料的身影。目前有数以2万亿计的微塑料存在于上层海洋。微塑料由于更容易进入到食物链,会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而危及到上一级生物并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分布在海面上的微塑料通过对太阳光的遮挡与反射作用,往往会阻碍藻类对阳光的吸收,从而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同时,微塑料还会影响海洋生物的产卵量和繁殖能力。研究海洋微塑料对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环境及人类的影响尤微迫切和重要。

2017年的《Science》杂志曾发表与海洋垃圾相关的重要研究论文——《海啸驱动的漂流:跨洋物种扩散及其对海洋生物地理学的影响》。2018年刊登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漂浮在美国加州和夏威夷中间的“大太平洋垃圾岛”包含了1.8万亿件、重8.8万吨的塑料,相等于500架珍宝客机的重量。近年下潜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海挑战者”号潜水器甚至在万米深渊发现了塑料垃圾。

李道季在题为《发展塑料循环经济,消除塑料污染》的报告中介绍了位于浙江嘉兴的英瑞特再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海洋渔业活动中产生的“幽灵渔网”制造性能与原生尼龙非常相似的再生尼龙短纤维产品,并被时尚品牌企业的衣帽、裤子等商品生产所采用的案例。

这些现状与改变,似乎正应和了姚风在诗歌《生活在别处》中所传达的理念:“到处都是一样的生活/生活在别处/就是在原地改变生活”。

大海真的不需要很多东西,大海需要人类的改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41506-1454569.html

上一篇:如何让低空飞行产业更色彩斑斓?
下一篇:用感知科技应对人口老龄化
收藏 IP: 183.193.49.*| 热度|

9 崔锦华 朱爱军 尤明庆 孙南屏 周健 黄河宁 谌群芳 杨正瓴 guest3802293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