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邵刚锋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

博文

[转载]国内外硫酸钾生产技术比较

已有 1505 次阅读 2024-7-12 07:4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全世界生产方法比较 ( 见表 1) 裹 1 国外主要硫蘸 钾生产厂家和生 产雌力 目前国际市场上采用的主要生产方法为曼海姆 法和硫酸镁复分解 法, 主要集 中在美国、 德国、 比利 对 、 意大利 、 芬 兰、 西班牙。 产量约 占世界总产量 的 3/ 4 。 在国内市场上比较活跃的就是采用曼海姆法的 苏州精细化工集团、 台湾 青上的合资厂和南风集团 钾肥厂。由于我国芒硝资源比较丰富, 芒硝中 富含 有微量元素钙、 镁、 锌 、 硼等作物需要的有益元素, 因 此芒硝 法生产的硫酸钾呈中性且含有微量元素。 2 硫酸钾的主要生产技术 2. 1 硫酸分解法一 曼海姆法 该法以氯化钾和 硫酸为原料转化制取硫酸钾. 其主要方程式为:

2 •姐十 S04 — S04 十 2140

实际上反应分两步进行:

KC1 十 SO 一吼十 HC1 K I" f,0, 十 K 0 一 504 十 第一步是放热反应, 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第二 步是强吸热反应, 要

在 600 — 700 C 的专门加热炉中

进行。这是最古老的硫酸盐生产方法, l 9 世纪末由 德国 Mannhei m Ver ei m 首创, 故称曼海姆法。这种方 法生产技术很成 熟, 反应炉为双层结构, 内层为反应 室, 设有耙臂和耙齿 , 将从中 心部位加人的物料慢慢 耙向外侧 , 生成的硫酸钾从外侧排出, 冷却后 即为成 品, 氯化氢气体从炉上部引出, 钾的收率高。但由于 反应物料 的腐蚀性和磨蚀力很强, 反应炉的耐腐蚀 问题不易解决。同时单台设备 生产能力低, 维修工 作量大, 投资费用高。比利时的 Fe ssende6o H AM 厂 是世界上最大的用曼海姆法生产硫酸钾的生产厂, 年产 50 万 t, 有 35 台直径为 6 m 的反应炉。 HAM 厂 已积累了长期经验, 反应炉的大修问 隔期最长两年。 副产盐酸, 若无稳定的用户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 目 前国内有十家企业生产, 并段有全部开车。 2 . 2 硫酸镁复分解法 德国钾盐公司(K + S 拥有储量丰富的氯化钾 矿藏在矿体中, 同时含有硫酸镁, 他们用氯化钾和硫 酸镁为原料, 采 用两步法生产硫酸钾, 生产能力 60 万 a。美国大盐湖(G sL 公司也用同 样方法生 产硫酸钾,年产 37 万 t。反应原理为:

2~ so,‘ 71 J20 + 2K0 一 M q ‘ SO4‘ 6H20 + M g + 8 o a~ so, ' K2SO4 ' 6H20 + 2KCI — 2K2SO4 + ~ dgC1 2+ 6 0 他们的生产方法为氯化钾与硫 酸镁在第一级反 应器中进行反应, 生成软钾镁矾和氯化镁, 从反应器 出 来的物料在转鼓式过滤机中分离, 复盐送人第二 级反应器与氯化钾进一 步反应, 氯化镁溶液排放到 地下矿井或盐湖 中去。第二级反应器出来的 硫酸钾 与氯化镁溶液在转鼓式分离机中分离, 硫酸钾经洗 涤, 脱水 , 干燥后, 作为成品送往仓库。 据介绍, 两步法钾的回收率可达 78%, 一步法

钾的收率最大 57%, 采用 复分 解法 , 钾 的 回收率无 法再提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工艺设备比较简单, 可建成 规模很大的装置, 投

资相对较低, 主要缺点是钾的收 率低, 只有在氯化钾来源充分且价格低

廉的条件下 才有竞争性。且硫酸钾的优级品率低, 副产氯化镁 的排放和

污染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国内也有采用此 法的生产厂家, 但由于产品质

量及产量消耗等问题 使它的发展受到限制。

2. 3 缔置 法 这是 国内自行开发以氯化钾 、 硫酸 、 氨为原料 , 经 缔合、 置换、 解缔等反应生产硫酸钾的方法。 生产原理为用不溶于水的

有机缔合剂与硫酸缔 合 , 然后再用氯化钾溶液将缔合到缔合剂上的硫酸

根离子置换下来, 从而得到硫酸钾溶液。然后用氨 解缔, 使在缔合剂上

的氯与氨作用, 生成氯化铵 利 用各种盐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差异, 使

硫酸钾和 氯化铵分别结晶出来。实际上, 这种方法是以硫酸、 氯化钾 、

氨为原料 , 制成硫酸钾和氯化铵成品。 这个技术于 1993 年 1 月 中试 装置通过鉴定 , 特 点是在常压下操作, 反应温度低, 腐蚀性小, 设

备寿 命长, 产品质量较高, 投资少且无污染, 四川 I 什邡化 肥集团和 太原兴安化工厂分别建成了年产 2 万 t 生 产装置. 因无长期的生产经验, 缔制剂的损耗大, 导 致成本高 , 且工业进程中还遇到一些难题 尚未解

决 , 建成的生产单位都处于停产状态。

2 . 4 其它复分解法 采用氯化钾和含硫酸根的盐类 (如硫酸铵 、 芒 硝、 石膏、 硫酸镁等 )进行反应, 生成溶解度较小的复 盐 , 得到产 品硫酸钾及其副产物 , 反应原理如下 : 2KC1+ cBso4 — SO4 + CaCl 2 2K C1+ N a2SO4 一 SO 4 + 2N aC I 2KC 1+ (H H )2SO 4 一 SO , + 2/ ' ~ / ,C 虽然理论上硫酸钙作为原料比较适宜, 但是将 工艺概念转化为现 实所遇到的问题是难以克服硫酸 钙的溶解度太低,导致平衡偏向原料端 ,

因而需要十 分复杂的工艺过程。另外几种方法的副产品氯化镁 和氯化钙

排放 到排水系统时会 引起严重的环 境问 题,只有将装置建设在沿海地

区, 排放氯化镁和氯化 钙才可以考虑。

我国是钾资源贫乏的国家, 但芒硝类矿产却居 世界首位, 因此采用芒硝

复分解法是我国生产硫酸 钾的发展方 向之一。

从副产品应用问题上考虑, 硫酸钠 { 6 j 取硫酸钾 的生产路线是最适宜的。副产氯化钠可以作为工业 用盐或食盐。该工艺的

特点是投资省、 能耗低、 无污 染、原料的选择余地大, 但生产过程中

复盐不能充分 分解,消耗还欠佳, 很多单位在形成能力后产品质量 有待

提高。

世界上以硫酸钠为原料 ,生产硫酸钾 的生产装 置很少.在俄罗斯 Be Lorussi a Soli gorsk 有一套用该法 的生产装置 ,采用一步法。反应原理 为:

2 KC I+ SO4 — — SO , + 2NAG 1 这种方法钾的利用率小于 并且副产的氯

6o% ,

化钠溶液浓度很低,作为一种污水排放,且会造成污 染,现已停产很久 。

3 综合比较

3. 1 从原料来源比较 曼海姆法和硫铵法原料最普遍, 硫酸市场货源 充 足,且很多厂本身就有硫酸装 置。硫铵法可以采 用农业级和工业硫铵, 货 源较充足 用硫酸钠或硫酸镁建厂必须拥有或靠近芒硝矿 场、盐湖或苦卤

资源, 因硫酸钠和苦卤加工成本在 500 — 600 元/ I,长途运输不经济。 我国是芒硝资源十分 丰富的国家 ,

直接用芒硝 做原料(Na2 • 10 0 )拉到 厂中成本 不超过

4o 元/ t,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3. 2 从投资、成本情' 兄比较 (1) 从成本来看, 缔置法最低, 但工业化生产中

尚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缔置剂消耗高, 无法正 常开产。 其次就是芒硝法, 因原料芒硝成本低, 当氯化钾 消耗达规定值时, 全 套实现自动化, 与国外成熟技术 曼海姆法相比, 少了设备维修费, 有 较强的竞争力。

(2) 从投资看, 硫铵法最少, 资金回收周期短, 但 它的产品质量无法达到 国标优级品要求 ,做烟草、 蔬 菜等专用肥时, 配 比上不去, 使其用途受到限制。 其次投资少 的就是芒硝法 ,它的产品 质量能满

足优级品要求

3. 3 从技术、 设备和操作情况比较 (1)曼海姆法技术先进、 成熟, 国外大多采用此 法, 但操作温度高, 高 ,难度太, 设备要求全进 口, 能耗 维修难。 (2)硫铵法操作温度低, 能耗低, 但产品质量达 不到优级。 (3) 硫酸镁法操作温度低, 产品质量较高, 但钾 的回收率低, 且反应 流程中多次进行蒸发、 结晶、 分 离 , 能耗高, 操作频繁 , 技术工 艺上无突出之处。 (4) 缔置法转化率高, 反应条件温和, 是较先进 的工艺, 但由于采用 萃取步骤, 流程较复杂, 技术条 件尚不十分成熟。

(5) 芒硝法, 采用两段转化, 一次蒸发。经历室 内试验 、 中试 、 年产 万 t 、 5 万 t、 10 万 t 的不断探索, 实现仝 套过程控制 自动化操作, 技术先进, 设备简 单, 工艺成熟 , 能量利 用合理。

--------------------------------------------------------

作者:春天里

链接:https://wenku.baidu.com/view/58013b2c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e.html

来源:百度文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409-1441963.html

上一篇:杭城咏怀
下一篇:[转载]中国硫酸钾市场情况
收藏 IP: 125.122.2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