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p630 致力于传播和普及气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公众了解和关注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和挑战!

博文

[转载]挪威发现欧洲最大碳酸岩型稀土矿

已有 157 次阅读 2024-6-29 11:37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博客资讯|文章来源:转载

挪威发现欧洲最大碳酸岩型稀土矿,开启绿色能源新时代

原创 挪威矿业公司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2024-06-29 09:10 江苏

挪威奥斯陆新闻——2024年6月6日      2024年6月6日,挪威矿业公司稀有地球元素挪威(Rare Earths Norway, REN)在奥斯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来喜讯,经过三年的精心勘探,芬碳酸盐岩复合体(The Fen Carbonatite Complex )被证实为欧洲大陆迄今最大的稀土元素矿床。这一发现不仅刷新了欧洲的资源版图,更为实现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CRMA)目标——本土供应10%的稀土需求,提供了可能。

image.png

芬碳酸盐复合体(The Fen Carbonatite Complex )是一座5.8亿年前的火山的火山补给管道的遗迹,富含碳酸盐的岩浆——被称为碳酸盐。数百万年来,这座火山已经被侵蚀,再也看不到地面上的火山了。火山管的圆形特征直径约为2公里。它包含几种具有不同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碳酸盐岩。当地有悠久的采矿历史。从1657年到1927年,将近300年的时间里,铁矿石是从东部的赤铁矿碳酸盐(“红岩”)中开采出来。

REN预期,新采矿方法的发展将进一步增加资源量估计值。该资源按照JORC 2012标准报告,意味着确定“最终经济开采合理前景(RPEEE)”时考虑了多种限制条件,包括采矿方法、选冶品位参数、生产成本和价格等。初步推断级矿物资源量满足RPEEE标准,为5.59亿吨,总稀土氧化物(TREO)含量为1.57%。这意味着芬碳酸盐岩复合体内含有880万吨TREO,具备良好的经济开采前景。其中,估计有150万吨与磁性材料相关的稀土元素,这些元素在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中至关重要,欧盟视其为供应风险最高的关键原材料。REN首席地质学家Trond Watne表示:“我们通过独立第三方确认,在该地区拥有重要的矿物资源,这对Nome当地社区乃至几代挪威人和欧洲人都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泰勒马克郡议会地质顾问Sven Dahlgren对芬碳酸盐岩复合体的规模感到惊喜,称其无疑为欧洲最大的稀土矿物矿藏,前景十分广阔。

image.png

表1:截至2024年5月,Fen矿床的矿产资源-每吨100美元的“NSR”经济下限

可持续开采:绿色矿业的新篇章

不同于传统矿业给人留下的环境破坏印象,REN正致力于开启一个全新的矿业时代——“隐形矿山”。这一概念融合了电动和自动化技术,以及尾矿回填,旨在将采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此外,REN还计划在挪威Nome市附近建立一座试点工厂,通过测试新技术优化矿物加工过程,同时与当地学校合作,将其打造为未来员工的教育平台。此项目已获得多方支持,包括来自泰勒马克发展基金会的2000万挪威克朗初期资助。稀有地球元素挪威的发展蓝图,得到了欧洲创新与技术学院(EIT)下属的EIT RawMaterials项目、欧洲原材料联盟(ERMA)以及挪威各级政府和研究机构的鼎力支持。各方携手,不仅是为了推动技术进步,更是为了探索一条既符合经济效益又兼顾环境责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芬碳酸盐岩复合体的稀土资源逐步解锁,挪威及其合作伙伴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他们不仅仅是在开采矿产,更是在挖掘一个绿色、智能、可持续的未来。通过科学的开采策略、先进的处理技术以及对环境的深切关怀,欧洲正朝着减少对外依赖、保障战略资源安全的目标稳步前行。在这个过程中,芬的稀土宝藏无疑将成为欧洲乃至全球绿色转型的催化剂,照亮一条通往可持续发展的光明之路。

image.png

结束语:稀土元素,一组位于元素周期表上的17种神秘成员,虽然名字里带着“稀”,但在地壳中的总量其实并不罕见。它们之所以珍贵,在于对现代科技转型的至关重要性。从风力发电机的高效运转,到电动汽车的强劲动力,再到军事装备的精密制导,稀土元素在促进绿色能源与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曾强调,稀土元素在未来的重要性或将超越石油和天然气。在地球的资源宝库中,稀土元素如同隐秘的宝石,虽名曰“稀土”,实则并不稀少,但因其分布分散、提炼难度大,成为了当今科技与工业不可或缺的“维生素”。近日,挪威芬地区的惊人发现,让整个欧洲为之振奋——欧洲大陆上最大的稀土元素矿藏在此横空出世,标志着欧洲向确保关键原材料自主供应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49522-1440235.html

上一篇:火成碳酸岩:全球分布与独特生成机制的新洞察
下一篇:科学表述的严谨性:探讨同位素组成与同位素比值的严格区分
收藏 IP: 122.96.3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2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