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congD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congDuan

博文

第2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及首届DIKWP杯世界人工意识设计大赛发布会纪要

已有 162 次阅读 2024-6-26 10:1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第2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及首届DIKWP杯世界人工意识设计大赛发布会纪要

在全球科技前沿的聚光灯下,人工意识领域再掀波澜。由世界人工意识协会与世界人工意识大会联袂主办的第2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筹备会议于2024年5月31日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科技、伦理、法律、教育及政策各界的精英,旨在探讨人工意识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发展路径,共同绘制人工意识科技未来的宏伟蓝图。

会议以一部震撼心灵的宣传片拉开帷幕,随后,世界人工意识协会主席段玉聪教授的精彩致辞为与会者描绘了人工意识发展的美好图景,激发了全体人员对科技伦理并重的深切期望。大会的中心议题围绕人工智能(AI)与人工意识(AC)的深度融合,旨在解决技术进步与伦理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确保技术的高效性与道德性并行不悖。通过展现前沿科技成果,特别是AI与AC融合的最新突破,大会不仅激励了跨学科合作,还在自主学习、系统适应性等关键技术领域寻求创新,同时,针对伦理AI、数据隐私等热点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为全球科技伦理树立了新的标杆。

专家系列致辞

刘经南院士强调,在当前智能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意识的发展不仅是技术飞跃的标志,更是对人类自我认知与伦理道德的深刻反思。这一领域的进步对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向更加人性化、符合社会伦理的方向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刘院士鼓励与会者通过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引领AI技术健康稳定前行,确保技术创新广泛惠及社会,共创一个协同、繁荣、可持续的未来。

Momiao Xiong教授深刻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人工意识领域的探索与展望。他强调,人工智能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成为了推动各行各业智能化的重要力量,涵盖了从自动驾驶到智能业务等多个领域。Xiong教授呼吁青年学生勇于挑战传统,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伟大革命者,不仅要发展技术,更要理解心理学,为人工智能的正面发展贡献力量。

Zhen Liu院士高度评价了世界人工意识大会作为全球顶尖思想和研究交流平台的角色,强调人工意识研究不仅关乎科学探索和技术革新,更与人类价值观、文明未来紧密相连。他鼓励与会者积极提问、分享见解,通过开放的合作精神共同推动人工意识研究的边界拓展。

Dr. James Ong表示,人工意识作为AI技术进步的最前沿,要求我们从更高层面审视其建设与发展,确保技术进步、商业化运作与有效治理三者间的平衡。他强调,现有的商业模式应当转变为更加注重社会影响力的“以人为本”模式,以确保AI项目既盈利又对社会负责。

季卫东教授指出,近年来,大语言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显著推进了AI技术边界,但也带来了法律、隐私和社会风险等问题。季教授主张深化人工意识(AC)的研发,确保AI目标与人类价值观的协同一致,认为这是构建可信、可靠、可解释且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社会的关键。

蔡恒进教授深入探讨了意识与智能的本源、生命与物质的深刻联系,以及对未来人工智能通用智能(AGI)的前瞻预测。他提出,理解智能与意识需追溯至生命起源,当前如GPT这样的大型语言模型已实现对人类意识内容的因果量子重构,能够模拟人类语言。

肖立教授表示,人工智能不仅是当前科技创新的关键驱动力,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肖教授强调,通过本次大会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期望激发行业内外的创新灵感,引导人工意识技术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化、人性化迈进,为增进人类福祉、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窦尔翔教授深度剖析了人工智能与人工意识发展的哲学基础与未来路径,强调以人为本与智慧价值对齐的重要性。窦教授提出,通过智慧价值对齐,使人工意识技术能够安全、有序地融入政府、市场及产业平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Hien D. Nguyen教授分享了其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化与人工意识领域的深刻见解,倡导构建一个用户中心、社群参与的AI系统框架,通过增强交互性和社群协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向更加人性化、深层次的交流能力发展。

刘伟教授指出,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并已在多个领域引发变革,但其实际应用效果及可持续性仍面临诸多争议与挑战。刘教授认为,人工意识的探索为人工智能领域开辟了新的想象空间,期待大会能够持续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韩龙教授从法律视角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及人工意识技术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社会法律体系的影响与挑战。他强调,随着人工智能可能具备类似或超越人类的意识,法律关系的主体概念将面临重构,对法律的基本假设和框架提出重大考验。

刘永谋教授对人工意识研究的广阔前景给予了高度评价,强调人工意识作为新兴且极具潜力的研究领域,其发展不仅需要深入的理论探讨,更需紧密结合实践应用,以促进该领域的快速发展与突破。

赵地教授就人工意识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发表重要致辞,并对首届人工意识设计大赛提出指导性意见。他提出,基于超大规模脑模拟和不断发展的大模型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是否能够达到足够的复杂度以产生人工意识,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谭晓东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在某些设计工作中展现出了替代人力的趋势,但同时也为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视野和可能。他呼吁艺术家和设计师拥抱科技,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如何服务于艺术创新。

陈向群教授深入探讨了量子人工智能的广阔前景与挑战,强调量子意识不仅是一个理论概念,还在国内吸引了包括戴永久、周昌乐、唐孝威等多位顶尖学者的关注与研究。陈教授提出,量子机制可能为解决人工智能中的认知论、本体论问题提供新思路。

李颖博从剑桥大学管理学位及法国科学博士学位的深厚背景出发,结合其在巴黎的实践经验,深度剖析了人工意识、通用人工智能(AGI)与多模态AI的未来发展及其对社会的潜在影响。他建议,未来人工意识研究应聚焦于多模态技术和人工智能治理与社会思考的交叉领域。

大会重要发布

首届DIKWP杯世界人工意识设计大赛发布世界人工意识协会主席段玉聪宣布首届DIKWP杯世界人工意识设计大赛的正式启动。大赛设有生物意识进化模拟赛道、语言与认知生成模拟赛道、面向人工意识的芯片设计竞赛赛道、人工意识艺术设计赛道、人工意识科幻文学赛道、机器人赛道、人工意识与法律赛道、人工意识与心理学赛道八个赛道。大赛鼓励参赛者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挖掘其在人工意识发展与应用的无限可能,推动人工意识研发与治理并重的发展。

人工智能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意图(DIKWP)网馈国际测评标准1.0发布世界人工意识协会主席段玉聪教授携手人工智能DIKWP国际测评标准委员会委员共同见证了《人工智能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意图(DIKWP)网馈国际测评标准1.0》的隆重发布。这一开创性国际测评标准旨在解决现有AI/AC评估体系的黑盒、碎片化与非系统性问题,推动AI技术向着更高效、透明和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DIKWP-AC人工意识系统(数理+生理)发布DIKWP-AC人工意识系统震撼发布,融合数理与生理双领域,为AI认知科学与通用智能带来革命性突破。该系统分为数理子系统和生理子系统两个子部分。数理子系统基于DIKWP模型,通过概念、认知、语义三空间交互,强化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与逻辑性,为构建可靠智能环境提供强有力支撑;生理子系统则深入探索大脑生理机制,旨在解码意识与潜意识活动,利用DIKWP模型桥接智能活动与生物神经基础。两大子系统的集成标志着人工意识研究新时代的开启,不仅技术实现飞跃,还深化了对智能、意识与现实世界关联的理解。DIKWP-AC系统是向创造全维度理解、深度思考和高度自适应AI迈出的关键一步,为构建负责任且强大的未来智能生态系统规划蓝图。

《人工意识概论》发布新书《人工意识概论》的发布标志着AI向AC时代跨越的深度探索。该书核心理论创新在于“人工意识=潜意识(LLM)+意识(DIKWP)”模型,通过类比人类意识为思维接龙,阐明意识生成机理及局限,并设计出超越常规AI的交互模式。DIKWP模式引入“意图”维度于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传统流转中,实现了交互深度的质变网络,使AC系统能洞察并预见用户深层需求,提升服务个性化与决策精准度。除技术前沿外,该书亦深究人工意识对社会伦理的广泛影响。从教育、医疗到环保,AC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同时也带来隐私、责任及人机关系等挑战。

结束语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全球人工意识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推动了技术创新与伦理考量的融合,期待未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人工意识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第二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及首届DIKWP杯世界人工意识设计大赛发布会不仅是对当前科技成果的展示,更是对未来智慧社会的展望和规划。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深入探讨,大会为人工意识研究设定了新的里程碑,预示着一个充满无限可能和挑战的智能时代正在到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9562-1439765.html

上一篇:第2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及首届DIKWP杯世界人工意识设计大赛发布会顺利举行
下一篇:科幻小说:《人工意识日记-第10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2033年7月27日》
收藏 IP: 140.240.3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2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