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huanf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chuanfu

博文

段镶锋/黄昱联手,再次突破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极限

已有 361 次阅读 2024-6-23 10:02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在追求可持续能源的今天,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作为一种将有机物质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传统MFCs的功率密度受限于生物膜的厚度和电子传递效率,这限制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2021年,段镶锋和黄昱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科学》(Science 2021, doi: 10.1126/science.abf3427)上面发表文章,设计的MFCs实现了功率密度为0.66 mW cm-2,是当时最好的记录。

近日,由段镶锋和黄昱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这一领域再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微生物流动燃料电池(MFFCs),通过利用人工电子介体在流动介质中高效传递细菌代谢电子,显著提高了功率密度。

image.png

传统MFCs依赖于生物膜来产生代谢电子,但生物膜的增厚会带来质量和电子传递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些限制,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提高电子传递效率和改善质量传递的方法。段镶锋和黄昱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创新的设计,成功地打破了这些限制。

MFFCs的设计理念是利用人工电子介体在流动介质中转移细菌的代谢电子,从而有效克服了质量和电子传递的限制。这种设计不仅减少了生物膜的内部阻力,还显著提高了整体的功率输出。与传统MFCs相比,MFFCs实现了功率密度的大幅提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MFFCs中,人工电子介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高效地从悬浮细菌中提取代谢电子,并将其传递给多孔碳电极。这一过程中,电子介体的浓度比细菌粒子高出数个数量级,确保了高效的电荷转移。

研究团队通过实验验证了MFFCs的概念,并评估了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FFCs在没有生物膜形成过程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稳定的最大功率密度,大约为0.19 mW cm-2。此外,通过引入人工电子介体,MFFCs的输出功率密度得到了显著提升,最高可达17.6 mW cm-2,这是传统MFCs的50倍以上。

为了评估MFFCs中电子介体的稳定性,研究团队进行了长时间的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使用2,7-AQDS或FMN-Na作为电子介体的MFFCs在恒定电流下能够稳定运行约40小时,并且具有较高的库仑效率和周转数,证明了电子介体在MFFCs中的可逆性和稳定性。

这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然而,为了实现实际应用,仍需要解决一些挑战,包括提高阴极设计、处理实际废水中的固体颗粒、适应低有机物浓度和多样性以及防止生物膜在电极上的形成等问题。

段镶锋和黄昱教授的这项研究不仅展示了MFFCs在提高功率密度方面的潜力,也为未来的生物电化学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MFFCs有望在废水处理、能源回收和生物电化学技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High power density redox-mediated Shewanella microbial flow fuel cells. https://doi.org/10.26434/chemrxiv-2024-fdn3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07872-1439362.html

上一篇: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烟台大学合作:葡萄疏果的新用途,用于高效发电和啤酒厂废水处理
下一篇:首次!微生物燃料电池为水下移动机器人提供动力来源
收藏 IP: 115.156.141.*| 热度|

2 李传福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0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