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行记(十)
腾冲盆地与云南其他新生代盆地一样,也有哺乳动物化石发现,主要分布于高黎贡山西坡。在山腰海拔约2500米称为公馆的地点,发现一枚江南象(Elephas kiangnanensis)的第三上臼齿化石,其形态特征与在广西中更新世地层里发现的化石完全相同;在石墙乡桥头间村蝙蝠洞,洞穴堆积中的化石早年已被当地农民当作“龙骨”采集,第一次青藏科考时发现一些较为破碎的化石,包括亚洲象(Elephas sp.)、 中国犀(Rhinoceros sinensis)、马(Equus sp.)、鹿(Cervus sp.)、牛(Bos sp. )等。
腾冲的现代生物多样性依然精彩,在城市边上的水稻田里就有许多白鹭上下翻飞,恰似王维的描述: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草丛中的毒虫毕竟是少数,随意就能看见许多美丽的昆虫:蝴蝶、瓢虫、步甲,还有色彩鲜艳的蝽象。
龙川江从腾冲流过,水量充沛,江里一定也有很多鱼类。这条江的名字一开始把我搞糊涂了,因为在我们开展过很多工作的元谋盆地也有一条龙川江。元谋的龙川江为金沙江南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楚雄州的南华县,最终在元谋北部的江边乡汇入金沙江。而腾冲的龙川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高黎贡山,是伊洛瓦底江东岸的一级支流,在潞西市西南部与芒市河汇合后称为瑞丽江,最终流出国门。
不仅是自然界别具特色,腾冲自古以来还是中国西南重要的通商口岸与边防重镇,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中国与缅甸、印度等国交流的桥头堡。许多知名人士与腾冲有关,博物馆中有宣传,但有些内容不太准确,有想象和演绎的成分。比如宣传本地名人梁金山(1884-1977),说他少年时赴缅甸做矿工,1907年与英人合资办银厂成巨富,“英国女王亲自在白金汉宫召见这位华人实业家,奖赏他左轮手枪一对,猎枪一支,大银刀一把”。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901年1月22日去世,伊丽莎白二世女王1952年2月6日即位,两人之间都是国王而不是女王,显然写宣传稿的人想当然了。
今天,2024年6月20日,非常巧,正是《南行记》的作者艾芜先生120周年诞辰纪念日。在成都新都清流场的艾芜故居举行了“赓续南行精神,承传百年文脉——纪念艾芜120周年诞辰”活动。艾芜年青时代便奋勇上路南行,评论认为:“他写出了远方的人,写出了异域的地理,写出了未被书写过的中国”。
1927年艾芜第一次南行的线路是从成都到宜宾,再经昭通等诸多云南县市,最终在腾冲出国到缅甸。巧了,我是宜宾人,今天在腾冲缅怀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吧。科学与文学似乎是两股道上的车,但它们也会有交集,就像在这遥远的滇西。
我们也在腾冲结束了这次在滇西地区的“南行”考察,现在的交通已经与艾芜先生的时代、与驼峰航线的时代有天壤之别。而联系不能割断,腾冲的机场叫做“驼峰机场”,显然是对“驼峰航线”的纪念,但这似乎不符合中国以地名命名机场的做法,或许“驼峰”太过特殊吧?
乘坐的航班分秒不差,在计划的中午2点50分准时从驼峰机场起飞,立即贴着高黎贡山的垭口飞过,虽然不是喜马拉雅山的骆驼状群峰,但显然也相当惊险。又是只用50分钟就抵达昆明,转机顺利返回北京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