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关于1959-1960年太阳质子事件和2003年太阳风暴的研究论文

已有 418 次阅读 2024-6-17 15:1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关于1959-1960年太阳质子事件和2003年太阳风暴的研究论文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有研究称,1876-1879年、1896-1897年、1920-1923年、1959-1961年、1976年太阳系引力骤然变化,气候突变。原因是太阳系引力骤然变化,太阳核聚变反应发生变化,地球接受到的来自太阳辐射能量发生变化。

       太阳系引力骤然变化,同时发生巨大地震。原因是太阳系引力骤然变化,地球引力骤然变化,地球脉动(膨胀和收缩),引发巨大地震。

       1879年中国武都大地震

        武都大地震于1879年7月1日寅时在甘肃省武都(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发震。震中地理坐标:33.2°N,104.7°E。震级:里氏8级。

       震中烈度:Ⅺ度。武都南山崩,冲毁城墙数十米、民房200余户,寺庙、官署民房大都倾塌,城外50千米处河桥陷落。重灾区有今西固、礼县、天水、秦安等10余县。轻灾区亦10余县。地震波及今四川、陕西、河南、山西、湖北等5省。死亡人数20000余人。

       1896年日本三陆大地震

       1896年6月15日19:32分,日本宫城县三陆爆发8.2级至8.5级大地震,由于震感微弱,许多人并没有将它放在心上。然而,地震35分钟后,第一波海啸冲击到三陆海岸,几分钟后第二波海啸也紧随而来,高达38.2米的海啸造成9000多座房屋被毁,22000人死亡。

       岩手县和宫城县死伤最为惨重,青森县和北海道也有人员伤亡。然而,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地震发生时,在海上捕鱼的渔民们竟然没有震感。许多当天出海的渔民,在返回家后,才发现家园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而亲人们的断肢残臂就在海水中飘荡。

       1896年6月17日,日本本州东部8级大地震;

       1897年8月5日,日本仙台8.1级大地震。

       1920年中国海原大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06分(民国九年),甘肃省固原县和海原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和海原县)发生里氏8.5级特大地震,亦称“海固大地震”。震中位于海原县县城以西哨马营和大沟门之间,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地震共造成28.82万人死亡,约30万人受伤,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海原地震是20世纪发生在中国最大的地震,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 “环球大震”,余震维持三年时间。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日本的横滨和东京一带发生的大地震。这一带在日本称为关东地区,故此震习惯上被称为关东大地震。震中在附近的相模湾内,在东京的西南方约70~80千米,震级为8.2(日本所定震级,最高为7.9,最低为7.8)。据日本政府发表的数字,死亡和失踪的人数共计14万余人。

       1960年​5·21智利大地震

       1960年5月21日下午3时,智利发生9.5级大地震。从这一天到5月30日,该国连续遭受数次地震袭击,地震期间,6座死火山重新喷发,3座新火山出现。5月21日的9.5级大地震造成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海啸。这是有仪器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造成智利2万人死亡。

       与此同时,这次地震还引起了巨大的海啸,智利沿海建筑物大部分被海浪卷走,破坏房屋16万栋。智利地震,成为了世界震级最大的地震。

       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

       7·28唐山地震是指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的强度里氏8.2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3932326

       2003年万圣节太阳风暴

       我们已经查证了1959-1960年太阳质子事件与1960年9.5级智利最强地震的对应关系,2003年万圣节太阳风暴事件与2004年12月、2005年3月、2007年9月印尼苏门答腊8.5级以上特大地震群的对应关系 ,丰富了表1的对比数据。

1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与月亮赤纬角极值、太阳风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太阳风暴

1895-1897

冷位相

最大值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1896-1897

1904-1906

冷位相

最小值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1913-1915

冷位相

最大值

1922-1924

冷位相

最小值

2021

1920-1923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1922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1923

1931-1932

暖位相

最大值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1940-1942

暖位相

最小值

1950-1952

冷位相

最大值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最大值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1959-1960

冷位相

最小值

1959-1961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1959-1961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968-1970

冷位相

最大值

1977-1979

暖位相

最小值

1976

1986-1988

暖位相

最大值

1995-1997

暖位相

最小值

2005-2007

冷位相

最大值

2003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20108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20112月、3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23月、7

2014-2016

2023-2025

2032-2034

2041-2043

2050-2052

未发生

概率极大

概率极大

概率极小

概率极小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暖位相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20231-2月、4月和12

20241-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5078.html

相关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1962年02期

关于太阳貭子爆发的地球物理效应——研究1959年7月及1960年11月日地关系重大事件記要

朱崗崑   开通知网号

【摘要】:本文对1959年7月及1960年11月有关太阳貭子爆发的各种地球物理效应,作了較全面和系統的論述。文中在§2—4分別敘述了这期間地磁場扰动、极盖区电波吸收观測与电离层变动情况、以及太阳耀斑与太阳射电爆发.根据以上情况,作者特別着重在§5中論述宇宙綫强度扰乱分析(包括各国进行研究的基本情况、若干特殊分析方法与結果簡介、关于綜合观测和高空探測),并在§6中提出了今后开展工作的几点初步意見。本文引用了北京台的磁暴与宇宙线强度变化記录,并附有較完全的文献目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朱崗崑;关于太阳貭子爆发的地球物理效应——研究1959年7月及1960年11月日地关系重大事件記要[J];地球物理学报;1962年02期

2赖山东;叶繁;基准站非线性变化的成因及消除或减弱的方法与途径[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年10期

3张勤AR5395活动区的太阳耀斑及其地球物理效应[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0年04期

4叶宗海,蒋和荣,张仲谋AR5395活动区的太阳-地球效应[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0年04期

5朱岗崑;关于2003年10~11月日地关系重大事件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1期

6胡文瑞,张柏荣1989年3月和8月太阳大事件的日地系统整体行为研究[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0年04期

7赵正予;杨惠根;吴大传;王燊;1989年3月武昌地区的耀斑地球物理效应[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8程鹏飞;成英燕;我国毫米级框架实现与维持发展现状和趋势[J];测绘学报;2017年10期

9纪树臣,谢瑞祥,赵日升,黄占奎AR5629:1989年8月15日的射电大爆发[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0年04期

10马媛,李春生,宋谦一个引人注目的CME事件与共生现象的分析研究[J];云南天文台台刊;2002年04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QWX196202007.htm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年01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关于2003年10~11月日地关系重大事件研究综述

朱岗崑   开通知网号

【摘要】:发生于2003年10~11月许许多多日地关系重大事件,西方称为万圣节日地事件或风暴(Halloween Events或Halloween Storms),并予以特别关注.本文综述对这次日地重大事件的国际集会讨论和公开出版的文献,在太阳爆发方面包括:(1)太阳活动区与耀斑;(2)日冕物质抛射CMEs;(3)日冕激波;(4)太阳高能粒子SFPs;(5)活动区能量与面积、耀斑大小和CME速率.在日球层与地球物理效应方面,包括:(1)日球层响应;(2)大磁暴与宇宙线磁层效应;(3)热层与电离层效应;(4)白天极光、臭氧亏损;(5)中国学者工作.期望我国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工作和取得创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朱岗崑;关于2003年10~11月日地关系重大事件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1期

2郭孝城;周昱成;王赤;李晖;外日球层激波事件的一维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J];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2020年06期

3何建森;林荣;崔博;王玲华;宗秋刚;外日球层的宽能段离子及其与湍动的耦合作用[J];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2020年06期

4熊明;李波;外日球层太阳风“磁流体-能量粒子”强耦合系统的数值模拟[J];天文学进展;2016年04期

5林元章建议把Heliosphere译作“日球层”[J];科技术语研究;2004年03期

62020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发布[J];宇航学报;2020年09期

7高天丰;孔令高;苏斌;张爱兵;一种外日球层拾起离子探测器的设计与仿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23年02期

8白青江;范全林;美国两个日球层物理小型科学任务致力于揭秘空间天气影响[J];空间科学学报;2019年04期

9洪一纯;郭建鹏;赵丹;日球层等离子体片及其行星空间天气效应[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年05期

10朱崗崑;关于太阳貭子爆发的地球物理效应——研究1959年7月及1960年11月日地关系重大事件記要[J];地球物理学报;1962年02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QWJ200701001.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38552.html

上一篇:2024年6月17日午报:弱潮汐组合和强震频发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下降区间
下一篇:2024年6月17日晚报:弱潮汐组合和强震频发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
收藏 IP: 58.244.142.*| 热度|

5 宁利中 杨正瓴 周少祥 郑永军 高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