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l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whlw

博文

让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我所用 精选

已有 3810 次阅读 2024-2-6 07:20 |个人分类:2024|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刘伟:让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我所用

环球时报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的社会分工。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AI)被普遍认为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次的人、机分工不同于以往简单的体力、智力再分配,而是人、机优势如何融合,不仅意味着其将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职业结构和思维方式,也将加速推动各个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们可以预期在未来会有更多新兴职业和行业的出现,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适应这一变化。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快速发展,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正不断增加,给许多工作带来了助力。如AI技术可以自动化处理重复性强、繁琐的数据分析、文件整理、客户服务等工作任务,进而释放人们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更有创造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在制造业中,机器人可以执行一些高风险性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身伤害的风险;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AI可以帮助企业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企业作出更明智的决策等。另外, AI在取代一些相对简单、重复的工作的同时,它也会创造并催生出一些新兴行业和岗位,如机器学习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智能系统设计师等。从长远看,AI不仅仅是简单地取代人类工作,更多的是与人类合作,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协同,帮助人类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如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与准确性。

虽然AI对工作有积极的影响,但也会带来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技术的不稳定性、隐私保护、人工智能伦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此外,由于AI技术快速发展,可能会给一些工作岗位带来失业风险,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提供转职培训和再就业机会。如自动化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可能导致工厂中的生产线工人失去工作,影响那些依赖人工操作的工作岗位;自动驾驶/加油等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卡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和加油站工人等岗位减少;AI在金融行业提供自动化交易和在线客户支持,可能会导致银行职员、金融顾问和柜台服务员等工作岗位减少。

针对上述问题所带来的隐患,政府部门在AI发展中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政府不但可以制定政策和法规,以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并促进AI的健康稳定发展,还可以推动资金投入来支持AI研究和创新,并提供培训和教育资源。

相关企业在投资、研发和应用AI技术以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同时,还应更关注AI对工作岗位和员工的影响,并积极进行职业转型和培训,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需求。此外,企业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也应作出更多努力,以确保合法、合规、负责任地使用AI技术。

个人在面对AI发展大潮时,应关注AI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并不断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且,个人还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新技术和变革,并主动参与社会讨论与决策,以帮助确保AI的发展符合人类的利益和价值观。

AI的发展趋势是人机协同,现在很多公司推出的大语言模型就是一个初级的人机协同产品。人机协同技术是指人类与机器之间相ズ献鳌⑾嗷ブС帧⑾嗷ピ銮俊K死嗟闹腔酆突鞯募扑隳芰ο嘟岷希ü呕嘶献鞯姆绞剑岣吖ぷ餍省⒔饩龈丛游侍狻⒏衬苌缁岣鞲隽煊颉�

人机协同技术的发展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影响。首先,它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它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减少人们的工作负担,释放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但是人机协同技术也会带来一些挑战,例如技术安全性、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完善相关的规范和政策。

总的来说,尽管AI会对一些特定工作岗位带来挑战,但从更广泛以及长远的角度来看,它也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应积极应对这种转变,积极主动适应新技术,以受益于AI的发展。(作者是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


2024-02-06


打开环球时报客户端,一起看世界

Screenshot_20240205_222005_com.tencent.mm_edit_1129622597158881.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41-1420740.html

上一篇:挖坑与算计
下一篇:人工智能的测试与评价
收藏 IP: 117.136.89.*| 热度|

4 郑永军 王恪铭 李剑超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