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招聘 | 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先进遥感技术团队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
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3-11-17 19:49 发表于广东
一、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19年4月,坐落在美丽的宜居城市珠海。学院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国家“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前沿领域,重点发展“遥感科学与技术”交叉一级学科,目前部署四大研究方向,即先进遥感技术、大地测量与导航技术、极地与海洋遥感以及环境遥感。
图1 学院四大研究方向
学院现有包括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在内的专任教师及科研人员45人。围绕四大研究方向,学院组建了四个研究团队。学院整体发展迅猛,其中先进遥感技术团队亟需大量摄影测量/三维计算机视觉、LiDAR、无人机、大数据AI、深空遥感、海洋测绘(尤其水深测量、水下地形获取与处理)等领域优秀人才加入。
图2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周年教职工合影
二、先进遥感技术团队简介
1.成员介绍
团队负责人:张吴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山大学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副主任,中国测绘学会深空探测遥感测绘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激光雷达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三维信息数字化、点云数据处理、激光雷达林业遥感、月球与行星测绘等,所提出的的点云地面滤波算法CSF不但成为ESI高被引论文,而且被国内外用户广泛使用。
团队汇集三维信息数字化、卫星及无人机摄影测量、激光雷达、行星测绘等相关领域的重要创新力量,现有研究人员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2人、博士后1人。
图3 先进遥感技术团队成员合影
2.研究方向
团队聚焦摄影测量和激光雷达等三维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在此基础上拓展AI+遥感、海洋测绘遥感、行星测绘和深空遥感等特色测绘遥感技术,提升在城市、林业、农业、工业、深空、海洋、极地等应用领域的科技服务水平。
3.主要研究成果
(1)自成立以来,团队成员深化已有成果,研发卫星实景三维建模、无人机智能航线规划、三维场景语义感知、建筑物语义精细建模算法和软件。整合上述算法和软件,初步形成多平台多源数据三维模型自动重建系统以及基于激光雷达的森林样地调查系统。
图4 多平台多源数据三维模型自动重建系统
图5 基于激光雷达的森林样地研究
(2)团队承担的“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阵列广东省选址地形考察项目,利用卫星、无人机等遥感手段与三维GIS分析技术,为国家大科学装置落户广东省提供专业、准确的选址建议。
图6 “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阵列广东省选址地形考察项目
(3)团队积极开拓特色方向,在行星测绘方面,提出了火星石块三维提取方法,并参与月球科研站选址工作;在“中山大学”号与“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有力支持下,海洋测绘将是团队重点研究领域。
图7 火星石块三维提取与月球科研站选址研究
图8 离岸海岛三维测量与测深数据去噪研究
三、招聘岗位及具体要求
教研岗教师
长聘教授: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公认的标志性重大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突出的团队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
长聘副教授: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创新性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具有保持本学科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能力;成为本学科领域内独立学术带头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预聘副教授: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高水平成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具有成为本学科领域内学术带头人或优秀学者的发展潜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预聘助理教授: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活跃的创新思维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取得较高水平的专业成果;学术发展潜力较大。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博士后
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熟悉高等教育规律,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情况,具备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国内外优秀博士。
四、联系方式
学院官网:https://sges.sysu.edu.cn/
联 系 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86-0756-3668354
联系地址: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瀚林三号E318
简历投递邮箱:sges@mail.sysu.edu.cn
以上招聘长期有效
竭诚欢迎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
联系方式
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瀚林三号E316室
sges@mail.sysu.edu.cn
联系电话:0756-3668354
编辑:卢静月
初审:张吴明 惠凤鸣
审核:许粤
终审:陈华桂
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