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012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0123

博文

颠覆性创新人才很难在清华北大诞生

已有 1514 次阅读 2023-10-28 20:0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多年接触高校和企业中的科研人员,发现一个现象,从清华北大出来的人都很聪明,逻辑思维也很牛,唯独缺少灵气。创新能力有限,在改良性创新上,他们是佼佼者。这可能和教育方式有关,往往是那些不入流大学中专严重偏科的人,思想独特,思维发散,但这也是极少数人。或许未来中国的诺贝尔奖会诞生在这些人群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08-1407591.html

上一篇:今年又种几颗大白菜
下一篇:一种全新材料的隔热保温防火测试
收藏 IP: 113.94.41.*| 热度|

4 王涛 檀成龙 杨正瓴 陈新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IP: 67.184.77.*   回复 | 赞 +1 [3]檀成龙   2023-10-30 21:57
“超深盆地”是指盆地四周山脊平均海拔比盆地底部海拔高很多的盆地,例如我国的四大盆地。 “调水增雨”是指跨流域调水从而导致受水区的降水量明显增加。我从事 “超深盆地调水增雨研究” 十几年了,写了一本电子书,书名为《超深盆地调水增雨初步研究》,总的论点是向西北超深盆地跨流域调水,西北的降水量就能明显增加。每年大约40亿吨和160亿吨的调水规模就分别能够彻底改变柴达木盆地和大南疆盆地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每年大约500~600亿吨的调水规模就能彻底改变整个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以上调水规模可能存在较大偏差)。

以上论点非常“另类”,为了证明这个“另类”论点,作者撰写了《超深盆地调水增雨初步研究》这本专著。这本专著本质上是论文集,以系列论文为主,其它文章为辅。系列论文一共有24篇,其中第1篇的标题是《中国陆地平均降水量与空中水汽含量的统计关系分析》,该文费尽周折,总算在《干旱气象》的《学术争鸣》栏目发表了,浏览和下载的网址是http://www.ghqx.org.cn/CN/Y2022/V40/I4/710。该文属于气象科学的研究范畴,但不涉及任何高深的气象理论,比较通俗易懂,不分专业背景,所有的本科毕业生都能看懂,请关注。
回复  补充:请您特别关注以上论文最后的讨论!!!
2023-10-31 07:0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好的
2023-11-12 05:362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IP: 67.184.77.*   回复 | 赞 +1 [2]檀成龙   2023-10-30 06:02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267&do=blog&id=1406041
回复  颠覆性创新注定不是被大众一时看懂的,需要时间去验证。
2023-10-30 17:3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多谢回复。赞赏您的观点看法 。
比较“另类”的科学认识总是由个别人、极少数人最先察觉并且向外传播,刚开始绝大多数人都不接受,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证据的不断涌现,接受新认识的人会越来越多,最后才被多数人接受。当“另类”科学认识被实践证实、被多数人接受以后,就不再是“另类”科学认识而是常规科学认识,例如,当年的“另类”科学认识太阳中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飞机能在大气中飞行、大陆漂移学说等。 “另类”科学认识的发现和接受过程都是由个别人、极少数人首先发现并且向外传播,最后被多数人接受。科学认识的发现和接受过程说明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所以,诺贝尔奖得主、华裔美国科学家丁肇中教授认为:“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是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所以说,科学是少数人推翻多数人的观念,“另类”认识不等于错误认识,个别的 “另类” 认识甚至是 “从0到1” 原创研究思路的源头,个别的 “另类” 认识甚至是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原始创新,科技界不能一味地打压“另类”认识,要善待“另类”认识。
2023-10-30 21:562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IP: 67.184.77.*   回复 | 赞 +1 [1]檀成龙   2023-10-29 04:08
这是您一个人的观察认识?还是比较多的人的观察认识?
回复  这只是我个人的观察,接触的也是我材料领域的,不代表大众,不能否认改良性创新是绝大基数,对社会的贡献。颠覆性创新几年年或者几十年出现一个就很不错了。
2023-10-29 12:1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0 08: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