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人物专访,Applied Sciences 期刊有幸邀请到了特刊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Industrial Sites and Agriculture Land”的客座编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韦朝阳研究员。本次访谈中,韦朝阳研究员向我们介绍了目前重金属研究的相关内容,同时就期刊发展,以及正在主持的特刊等方面与期刊编辑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受访人介绍
韦朝阳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会议委员。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习和工作。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植物学院及美国斯蒂文斯理工学院海洋与环境工程学院访问研究。最早在中国开展砷超富集植物及砷污染植物修复研究,发现了两种砷的超富集植物,成果支持启动了中国第一个环境863项目立项;长期从事重金属迁移、转化与富集,以及土壤污染修复研究。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以及企业委托等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 SCI 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现担任 Applied Sciences 期刊客座编辑。
访谈内容
Q:能否请您简单介绍目前的主要工作和课题?
我目前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有色金属矿山、城市遗留工业场地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富集及污染修复。
Q:能否请您分享下研究工作中的代表性成果?
我早先是在中国做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研究工作的,并完成了相关博士学位论文,也差不多是国内这个领域里最早完成的学位论文。以前开会常遇到年轻人说:“韦老师,我读过您的文章”。而现在,这些年轻人中有很多都已经成长为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了。我的早期工作中,比较突出的成绩是发现了两种能超量富集砷的植物,他们可以作为植物修复砷污染的功能材料。我认为发现过程有一部分运气的成分加持,但也与我较宽的学科视野,以及良好的野外调查功底及室内实验工作能力相关。
Q:请问是什么吸引您进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
大学毕业后,我就进入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我认为科研为我们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此外,科研鼓励我们多读书,并深入实践,再通过发表论文升华实践认知,获得同行认可。于我而言,无论做出多么大的成就,重要的是科研工作充实而愉快的氛围。
Q:您对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或发展有什么看法?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深化,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已研发出不少修复材料 (产品) 和技术,但还都不够成熟,需要通过进一步研发及市场应用,不断进行迭代,形成较为成熟的污染修复产品与技术体系。
Q:能否向我们简单介绍下您所在的地理所?
简单来说,地理所就是研究地球表层,下从土壤圈 (岩石圈往上),上到对流层下部,土壤、水、生物、大气物质循环的地理过程及其与人 (及人造物) 的关系。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陆地表层过程、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安全、生态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核心科学与技术。
Q:在科研道路上,您认为科研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优秀品质?能否给青年学者一些建议?
刻苦、钻研;瞄准一个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不追名逐利,要追求内心的安宁。
Q:您作为 Applied Sciences 期刊的客座编辑,对期刊的印象如何?有什么对期刊的期望和建议吗?
我认为期刊的投稿模板做的不错,作者可以简单快速地按照提示完成预排版。而且我还关注到期刊的同行评审系统做得比较好,保证了审稿人能从不同方面对文章进行较为详细的评价。作为期刊的客座编辑,我希望 Applied Sciences 期刊可以在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文章质量,用优秀的内容去支持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Q:能否对您正在主持的特刊做一些介绍?
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了重金属污染扩散。城市工厂搬迁后的遗留场地、矿山及周边农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随着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不断加大,工业场地与农田重金属污染的修复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发展新的修复材料、技术及其应用模式。本特刊旨在提供一个平台,探讨工业场地与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最新研究和应用,展示与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也诚邀同行学者们投稿、交流。
虽然很多期刊都接收相关内容的投稿,但本特刊在以下方面具有优势:
(1) 本特刊并不特别强调材料的“新”或机理的“深”,因为只是“新”与“深”并不代表可以“用”;
(2) 本特刊快速审稿、快速发表,且完全开放获取,有利于更快地让同行、公众乃至政府部门了解,获得更多的推广应用机会;
(3) 本特刊特别欢迎实地应用案例的相关投稿,应用案例中形成的技术模式有望被其他潜在用户采用,并更新迭代,从而有利于技术快速发展。
特刊投稿截止日期:2023年7月20日
特刊详情:https://www.mdpi.com/si/160494
期刊结语
感谢韦老师百忙之中接受 Applied Sciences 期刊编辑部的拜访,以及韦老师对期刊发展提供的支持与建议。我们在此祝愿韦老师身体健康、科研工作一切顺利!
Applied Sciences 期刊介绍
主编:Takayoshi Kobayashi, The University of Electro-Communications, Japan
期刊主题涵盖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工程、环境和地球科学以及应用生物学的各个方面。截止目前被 SCIE、Scopus 等多种数据库收录。
2021 Impact Factor:2.838
2022 CiteScore:4.5
Time to First Decision:14.9 Days
Time to Publication:37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31 0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