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栖息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nli

博文

教育:独龙人的希望之路

已有 5090 次阅读 2007-12-29 16:0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教育:独龙人的希望之路  

 

    2007-11-27 9:18:45 星期二

 

    “我要走幸福路……”稚嫩而清亮的童音穿越教室,久久回荡在大山深处。

    独龙江乡巴坡小学学生们在朗读课文,这是他们最爱读的一课。

    10月中旬,记者来到这所因高黎贡山阻隔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山村小学,来到了独龙江乡。

  艰辛之路

    在贡山通往独龙江的长达91公里的山路上,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徒步数天,到贡山县城上中学,有的学生甚至要攀越陡峭的高黎贡山;在全乡最好的校点,除了破旧的教室和课桌椅,学生们连一个皮球都没有。

    深秋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细雨绵绵。

    乘车踏上通往独龙江的公路,心里就一直揪得紧紧的。这条全省最后修通的县乡公路,在每年8个月的雨季冲刷下,通车8年后路况依然险峻复杂、颠簸不堪。当地有经验的驾驶员,只敢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行进。

    在这条长达91公里的路上,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徒步数天,到贡山县城上中学。有的学生甚至要攀越陡峭的山路,翻越高黎贡山。长达半年的冰雪封山,原始森林出没无常的猛兽威胁,使独龙江人的求学路异常艰难,这是独龙族群众心中久久的痛。

    在独龙江乡1994平方公里的高山峡谷中,居住着独龙族、怒族等7个民族,人口4218人,其中独龙族占98.5%。由于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独龙江乡教育事业发展相当缓慢。1953年开办第一所小学——孔目小学至今,全乡目前有8个小学教学点。1969年设立在孔目小学的附设初中班、1981年在独龙江中心完小内增设的寄宿制高小班,都因集中办伙食经费短缺、生源不足和教学质量不高等原因时办时停。2006年以前,大部分独龙族小学毕业生只能背着行李,翻山越岭徒步走七八天路,到贡山一中上中学。年幼的学生不习惯异乡生活,加之半年冰雪封山,每年只有暑假才能回一次家,多数学生无法克服困难而中途辍学。

    独龙江乡是国家重点扶贫攻坚乡,全乡原有校舍中,茅草房占总面积的60%。距乡政府仅几公里的腊配小学,是全乡最好的校点之一。然而,宽敞的校园里除了已显破旧的教室和课桌椅,其余的教学设施基本没有。“下课后,学生们连玩的皮球都没有。”王自清老师说,学生只能在校园里拍巴掌做游戏,教室里的电灯因为缺电几乎成了摆设。去年刚建成的独龙江九年一贯制学校,除必备的理化生实验室外,初中教学应有的语音室、电脑室基本是空白。

    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独龙江乡缺乏较好的办学条件和优秀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与山外的学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独龙江的小学毕业生,有的实际文化水平仅相当于小学二年级。据贡山一中介绍,该校每年接收的独龙江乡初一学生,小升初统测分数都比较低,因学习困难而厌学通常成为他们失学辍学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党和政府为帮扶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给了独龙族群众大量的倾斜政策,在实施“三免费”、“两免一补”等政策时,独龙族子女都优先感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去年以来,政府还专门为独龙族子女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制定了特殊政策。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能够通过高考的学生并不多,独龙江乡的教育仍步履艰难。

 

    奉献之路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辍学,全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捐资捐物结对帮扶困难学生,从教师到边防官兵,每一个扎根独龙江的人都在为这里的孩子、这里的教育无私奉献着青春,奉献着热情。

    巴坡小学位于过去的乡政府所在地,一幢因年代久远而岌岌可危的土木结构教学楼已停止使用,巴坡村一至三年级的43名学生,暂时在几间简易房中上课。简陋的办学条件,并没有影响师生们教与学的认真态度。面对着黑板上抄写工整的生词和词组,一年级学生已能用普通话大声地朗读;正在上音乐课的三年级学生,不仅能照着黑板上的单词唱英文歌,还能翻译歌词大意。

    “金秋时节,有缤纷的色彩、美妙的声音、丰收的果实”,由余军良老师负责出刊的两块黑板报,帮助学生们感受秋天的美景,营造着校园文化氛围。校园中心一根高耸的旗杆顶,鲜红的国旗在绿色环抱的群山中迎风飘扬。校长木文忠说,每周一学生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已有20多年教龄的木校长说,因居住分散,有的学生每天上学单边就得跑三公里山路,每星期收假时,他最担心学生是否按时返校,最高兴的则是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都达到100%。他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一幢新的砖混结构教学楼将在今年封山前完工。届时,学生们将迁入新教室,旧教室便可腾出来给教师住。“相信今后还会有新的操场、新的仪器和设备。”说到这里,木校长眼中充满期待。

    在腊配小学执教的是一对傈僳族夫妻,他们带着儿子与全校的22个学生已度过一个春夏秋冬。把教学质量抓上去是王自清老师最大的心愿,他说,全校学生最大的11岁,最小的6岁。因居住分散,除4个学生暂时寄住在学校里,其余都是“跑读”。由于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一些孩子连汉话都不会说。今年8月,王老师被送到昆明参加独龙语培训,但因配备教材还没有到,双语教学还未实施。他认为目前最可行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大家“反反复复地学”。来腊配校点一年多,“学生们的数学、语文总平均分已提高了20多分,已差不多接近及格的水平了”,这使他有了一些成就感。

    今年25岁的黄宗阳是昆明师专的毕业生,自愿报名到贡山县支教后,成为独龙江乡支教的一员,在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他着手解决“学生们对学习的理念和认识问题,引导他们树立知识改变命运和家乡的理想,走出封闭的心灵世界学会与人相处。”他说,只有唤醒学生对求学求知的需求和认同感,拉近师生的距离,才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去学去做,缩小教与学的差距。

    作为一名特岗教师,毕业于楚雄师院的左美祥在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招收首届初中生时,就承担起教授数学课的重担。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的差距,他有意把初中数学与小学知识连贯起来边复习边教学。第一学期下来,他发现学生“解题思路开始明确,解题步骤也基本到位”,教学双方都为此增添了信心。今年秋季开学,他对口所学专业开始教授初中物理课。借鉴以往经验,他尽量放慢教学速度,大量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做比喻,“让同学们喜欢物理,就必须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他说。  “驻守在独龙江,就应以此为故乡,为教育尽一份责任”。从25年前驻独龙江边防官兵在马库村开办成人识字班、儿童启蒙班和马库警民小学开始,独龙江边防派出所扶贫助学代代相传。据所长雀卫宏介绍,近10年来,该所每名干部至少联系1至2名贫困学生,已募集2500元修缮马库警民小学。“普九”攻坚期间,边防派出所在全乡6个村委会分别设立了法制辅导员,每逢下乡都要主动宣传义务教育法。今年3月,又在独龙江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1+1”助学活动,全所21名官兵捐资捐物近4000元,分别结对帮扶30个学生,其中,余学忠指导员一人就资助了7名学生。

  幸福之路

    国家支持370多万元建盖的2998.27平方米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成了全乡最好的房子;艰苦努力中,“普九”攻坚提前一年通过评估检查,教育正成为独龙江乡走出贫困的新希望。

    与乡政府相邻的一幢红色建筑就是去年10月份落成的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国家支持370多万元建盖的2998.27平方米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无疑是全乡最好的房子。这里聚集着全乡500多名学生,其中200余名小学毕业生已实现就近就便上中学的愿望。

    作为直接由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区”,独龙江乡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不仅是全乡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更关乎独龙族的美好未来。多年来,山外的人们牵挂着独龙江沿岸的4000多名独龙族群众,全乡干部群众也想方设法支持教育发展。

    为改善独龙江乡的办学条件,贡山县想方设法加大投入,争取到国家农村寄宿制建设工程项目,在独龙江乡建盖九年一贯制学校,使该乡小学毕业生能就近入初中。在全乡中小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贡山县专门划拨资金对全县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补助,独龙江乡学生每人每月补助60元,是全县也是怒江州最高的。独龙族学生基本实现“不交一分钱就能上学”。怒江州去年实施的高寒山区教师岗位补贴,独龙江乡教师也全部纳入补助范围。此外,通过各种渠道,全乡已争取到各界捐资212万元,在马库、巴坡和龙元等学校修建了希望小学。同时,独龙江乡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改善办学条件,为使教师们安心工作,各村委会组织村民千方百计为教师排忧解难,马库村委会多年轮流为马库小学教师送柴火和瓜果蔬菜。

    贡山县教育局局长杨学华介绍,从2003年谋划建设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始,教育局就把为该校配备优秀师资和教学管理干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纳入工作目标。去年开学以来,已从全县三所中学选派了两轮管理干部到这所学校任教学副校长,并把全县年轻教师到独龙江乡支教一年作为履职晋级的必备条件加以制度化。为监控教学质量,教育局要参与每学年期末考试的监考并对试卷进行统一批改。去年以来,已有12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和5名特岗教师被选派到独龙江乡执教。为提高全乡中小学师资队伍素质,独龙江乡也积极动员年轻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等。县教育局还与云师大成教院合作,在贡山一中为独龙江乡教师开办专科学习班。

 

    独龙江乡中心校和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高德生,是1977年毕业于中心校附设初中班的学生。作为独龙族的一员,他见证着独龙江乡30年来教育的发展变化。“当时学校的房子全部都是茅草房和原木房,点的是煤油灯,吃饭用小锣锅自己煮。”高校长说,附设初中班办了九届,每届约40个学生。如今,在独龙江乡或贡山县工作的独龙族干部,基本都是当时初中班的受益者。

    杨文超是今年8月份才从贡山县普拉底中学支教到独龙江九年一贯制学校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安全、稳定、提高”,临行前,县教育局局长杨学华嘱咐他的六个字,使他感受到肩上担子的分量。上任两个月来,他针对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调查摸底,积极探索一套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独龙江乡乡长王丽新是当年中心校初中班毕业,他说:“如果不是当时办初中班,自己今天就不可能当乡长。”在乡财政基本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从2002年至今,乡上每年都从办公经费中挤出一万元钱设立教师奖励基金,对坚守独龙江乡教学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为做好“普九”控辍保学工作,王丽新与全乡干部职工一样,拿出自己的工资扶贫助学,垫付往返于村寨动员流失学生的开支。“挂钩村委会的32个学生全部入学了。”王乡长为此特别自豪。

    在独龙江乡分管教育的副乡长李世荣,是昆明理工大学工程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两年前他自愿报考公务员来到独龙江。今年1月,他经选举走上了乡政府管理岗位后,半年多时间里,他走村串寨,对全乡教育面临的困难有了更清醒的认识。难题面前,李世荣并没有灰心。在“普九”攻坚中,他与全乡干部职工一道保入学、保巩固,深入到村村寨寨动员群众送子女读书。下一步,他设想在林权制度改革中,划拨500亩草果基地给各学校作为勤工俭学基地,增加学校收入,解决好寄宿生的吃饭问题。同时,让学生们通过学习草果种植管理技术,学有所长,为将来带动家庭和村里发展经济做好准备。  “今天的文盲就是明天的贫困户”。随着“普九”攻坚的推进,独龙江乡围绕控辍保学这一重点难点,组织全乡干部挂钩蹲点村委会,按照“两基”办提供的适龄儿童少年文化户口册,分村、分组入户进家动员群众送子女入学。全乡各校点的校长有乡村干部的电话号码,一旦发现流失或辍学学生,就及时联系,尽早动员。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全乡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100%,“普九”攻坚提前一年通过县政府评估检查。  “发展教育是独龙江乡走出贫困的希望。”深秋的雨夜,县委副书记稳宜金和独龙江乡党政干部们与记者聚在一起交流时,反复强调着这一观点。据统计,目前,独龙族学生已占贡山县学生比例的25%,高于该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全县乡科以上主要干部中独龙族所占比例为9.1%;近三年来贡山一中高考升学的独龙族学生已占比例的13.6%。如今,独龙族中已有了硕士、博士研究生,有的还走上厅级领导岗位。  “我要走幸福路……”离开独龙江时,耳边又回响起巴坡小学学生们朗朗读书声。

    独龙江的教育事业正在克服各种困难,走向希望的明天。这是一条独龙江各族人民的幸福之路。(罗霞 文/图)

来源:云南日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58-13519.html

上一篇:盘点我的2007,展望我的2008
下一篇:很想为独龙人做些什么了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8: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