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janx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rojanxue

博文

龙线虫是线虫,铁线虫不是线虫:分类学家在公共事件中的重要性 精选

已有 12469 次阅读 2022-8-15 22:39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今天接到多个朋友以及媒体的咨询,大家都很关注龙线虫与铁线虫。原因是前几日有不少网友发布视频称,在成都以及乐山等地河道里,发现一些神秘的线型物种在水里活动。我看了下网友发布的视频,这个虫子体色呈白色到棕色,长约20厘米以上,可以在水中较为快速的运动。初步判断应该不是龙线虫,大概率是线形动物门的某种动物。新闻报道铺天盖地,民众也颇为紧张。很多报道缺乏专业性,讲了半天其实未关注一个根本问题,即铁线虫不是线虫,龙线虫是线虫。

龙线虫作为重要人类寄生线虫,应该在各地疾控中心有着较高的关注度。但作为仅有不到300个种的小类群、且没有显著经济危害性的线形动物门,由于近年来科研单位唯论文的考核标准,目前据我所知,国内已无专门从事该类群的分类工作者。何其悲哀!这就造成了该事件出现后短时间缺乏专业人士准确鉴定,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网友的恐惧心理和各种谣言的传播!因此,此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生物分类学家必不可少,至少有在每一个类群中保留一定的专家群体。

下面以一个线虫分类学工作者“大同行”的角度,简单介绍下两种动物:

根据De Ley & Blaxter 2002 最新分类系统,龙线虫Dracunculus属于线虫门Nematoda,小杆目Rhabditida,旋尾亚目Spirurina, 龙线虫科Dracunculidae。其中最有名的是麦地那龙线虫,又称几内亚龙线虫,是一种可寄生于人体内的寄生虫,属于线虫的龙线虫属。这种虫可引起麦地那龙线虫病,病征有疼痛、肿胀、甚或可导致丧失劳动能力。该病是由雌性引起的,其长度可达80厘米,是感染人类的最长的线虫之一。 相比之下,有记录的最长的雄性几内亚虫只有4厘米。由于有效防治方法的普及,以及发病地区卫生条件的提升,麦地那龙线虫有望成为第二个被根除的人类传染病。该病虽然曾经在非洲和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区流行,但截至2021年,目前仅在乍得、埃塞俄比亚、马里、南苏丹和安哥拉几个国家流行。因此,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存在该线虫的概率不大。

而铁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虽然线形动物门的分类进化地位仍存在争议,但主流观点认为其为线虫门的姐妹群(Sister group)。 因其在外观与线虫相似,常被误认为是线虫。大多数物种的大小为5至10厘米长,在极端情况下达到2米,直径为1至3毫米。线形动物门与线虫门主要区别为:(1)成虫肠道退化,(2)没有排泄孔(excretory pore)与侧神经索(3)雌雄虫性腺与肠道开口至泄殖腔后方。

铁线虫可以在潮湿的地方发现,如游泳池、小溪、水坑和蓄水池,视频中的水生环境是铁线虫的典型生存环境。成虫是自由生活的,主要取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幼虫营寄生生活,寄主主要是节肢动物,例如蜈蚣、甲虫、蟑螂、螳螂、直翅目动物与水中的甲壳动物。目前大约有250-300种线形动物门被描述。 最早已知的线虫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始新世(4000-7000万年前),但也有观点认为该群体可能在古生代(超过5亿年前)已经进化。

铁线虫一般为浅棕色到深棕色之间。 雄性比雌性小。一般在春季、初夏或秋季进行有性繁殖。卵,通常有数百万个,以长的胶状物串起来。对于水生形式,孵化期可能在15到80天之间,取决于水温。孵化后,幼虫在孵化后不久可以爬在水边的植被上,被其宿主摄取。然后幼虫通过肠壁钻入宿主的体腔,继续其发展。从卵发育到成虫根据种类不同,一般需要几周到数月时间。一般来说,铁线虫只寄生节肢动物,不会感染人,但极个别的的情况下,也会侵染人类。我国和日本目前都有少量铁线虫感染人类的报道。

视频中水里游动的动物,图像清晰度比较低,尺寸似乎也比常见的大,准确的鉴定还需要看到实物,甚至结合分子鉴定。如果确认是铁线虫,大概率是对人无害的,大可不必惊慌。类似的现象其实在野生环境下水体中经常会出现,只是之前未被关注到。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animal phylogeny. This tree is conservatively... |  Download Scientific Diagram

不同动物类群的分子系统进化地位 (Kocot2010,Key Transitions in Animal Evolution

1280px-Spinochordodes_in_Meconema.jpg

铁线虫成虫从昆虫中钻出(维基百科wikimedia.or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18554-1351314.html

上一篇:土壤线虫分类鉴定的困难与挑战
下一篇:4.6万年前冷冻线虫复活,冷冻人类能否成为可能?
收藏 IP: 58.213.93.*| 热度|

1 朱朝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