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l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whlw

博文

智学:非存在的有

已有 1512 次阅读 2022-8-15 18:24 |个人分类:2022|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个可能会在未来取代科学的新兴领域


世界由两种事物或事实组成,一种是存在的,另一种是非存在的,虽然是非存在的,但包含着有,即第二种准确的说法是:非存在的有,如水一般既是存在的,又是非存在的,既包括泰勒斯的“水是最好的”,又涉及老子的“上善若水”和孔子的“逝者如斯夫”……非存在的有,既包括圣诞老人🎅也包括孙悟空🐒。


植物,动物,古猿,智人,人类……;木棒,石斧,符号,语言,文字……;农学,牧业,哲学,神学,科学……;久远的过去,这些都曾不存在、非存在,而现在都存在了,并且各领风骚数多年,或许,过不了多久,这些都随着一些变化而消失,就像恐龙一样成为非存在的有。


在人类早期的文明中,许许多多的名词、概念、范畴、定义、规则是没有的,比如汉莫拉比法典、各个民族、不同国家、主客观对象的符号、阴阳与二进制……,但这些诞生后由非存在变成了存在并生长起来。类比一下,未来过不了多久,可能会出现一些更新的概念和存在,比如智学。


“单纯从哲学角度看,逻辑空间悖论的存在,自然是由于形式逻辑系统本身不是最终的根据,也就意味着宇宙中存在着更高的辩证关系。因为模态性是先天事实,所以时间和偶然性是必然存在的,将一切内容都纳入知识是会造成矛盾的,而渐次的扩展知识并不停的在知性内设定规则区分不同的层面来解决矛盾或者归类不同的系统可以暂时扩展知识和取消矛盾,但这也仅仅是推迟矛盾罢了(像类型论那样)。当我们在知识系统内区别了一个概念的两个不同层面时就忽略了其可被把握到的同一性,而当我们把握其同一性时就忽略了其在不同意义层面上的个别性。以此类推在更高阶内试图解决矛盾,同一和区别的同一性以及同一和区别的区别性依然构成二律背反,而不可能在同一个形式系统内同时无限的断言同一和区别而又保证一阶逻辑(乃至所有形式逻辑系统)所要求的那种离散性(除非我们超出形式逻辑而进入允许容纳二律背反即矛盾的辩证逻辑)。因为真正的世界总体本身的矛盾是无法消除的,而且是逻辑不完备的,换句话说不是因为我们的无知导致了一个逻辑自洽的宇宙无法被认识,而是一个完成了的逻辑自洽的宇宙压根不实存。世界无法在认识中消解自身的矛盾,知识的无限扩充也从不意味着我们在向真理无穷接近而其实仅仅只是在无意义的在进步的幻觉中原地踏步 。”


当科学走进了新的时代,她的作用与其副作用不断地暴露出来,正可谓后浪推前浪,绵延不绝:宗教推翻了哲学使人聪明的自由,科学推翻了宗教永恒不变的信仰禁锢,不远的将来应该有一种新的领域(比如可以叫做智学等等)出现,其主要结构与作用是完善科学技术领域,并有机地结合非科学技术领域,推动人类持续不断地、更好地向前发展……


科学挑战神学是从天文学(地心说?日心说)开始的,智学挑战科学则是从智能学开始的,这个新的领域可以有效地处理复杂动态系统,既包含科学事实理性部分,又包括人文艺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法律规则等价值感性部分。这有点像是西方不变还原思维与东方变化整体思维的融合和升华,定量与定性共存,测量实验、逻辑推理与观察思考、直觉判断共生,亭亭净植,又蔓又枝,智学中的“反馈”与科学中的反馈不同,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混馈”,既有客观事实数据的反馈,也有各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主观价值反思,是一种需要全新定义的“反馈”形式——混馈。或许,混馈才是维纳思考人、机器、社会之间关系的关键之处吧。


过去的科学和数学的发展之中,从不缺乏统一的野望。如爱因斯坦等人试图把物理学中的引力、电磁力、强弱作用力进行统一,希尔伯特等人试图用公理化形式系统把数学一网打尽:


【从伽利略到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科学正是基于一组这样的假设:决定论:存在一个独立于人的客观世界,它遵循某些确定性规律;可知论:人们可以通过对世界及存在物进行思辨和观察掌握这些规律;还原论:世界及存在的各种现象,都可以通过研究恰当分割所得到的部分,进而得到整体本身的性质和规律。 这组假设威力如此之大,可以说整个西方理性文明、甚至整个现代人类文明都是以此建立起来的。而没有科学,就不可能有蒸汽机和工业革命、电的运用和电力革命,以及如今方兴未艾的信息革命和智能革命。】


然而,物理界至今尚未实现其大一统,数学界更是遭到了歌德尔不完备性的迎头痛击。哥德尔本人也仍然坚守柏拉图的原始立场,而且理念来自柏拉图意义上的理智直观。因此,哥德尔很看好胡塞尔的现象学,希望现象学方法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非数学的公理命题。因为理智直观无可计算,哥德尔也反对机械算法可以模拟人脑。“对于尚未区分内外的逻辑空间总体,它是潜在未分化为有特定真值的混沌总体,没有良好的真值(进行规定者本身是无规定的,而是规定本身的条件或者说进行认识者不可认识因为是认识的条件,前者是黑格尔所强调的后者则是康德所强调的)”。


未来的智学取代科学,主要是通过计算+算计实现的,计算侧重客观事实性的反馈,算计关注客观事实与主观价值及主观价值之间的混馈,在此,我们不妨简化为:事实之间是映射关系(即函数、函项,其基准是:A=A),事实与价值之间是态射(不同于范畴论中的态射,其基准是:A=X),价值之间是势射(最大可能性之间的转换关系,其基准是:X=X)。计算的主要结构是映射,算计的主要处理手段则是态射、势射。态射、势射的逻辑与映射逻辑不同,是一套新的逻辑体系,如在古老的中国诗歌中一直很忌讳“重字”、“重词”,但是恰恰有两首数一数二的诗词《黄鹤楼》(仅“黄鹤”就重复了三次)、《春江花月夜》(仅“月”字就重复了14次)违反了这些规则,充分体现了更为內蕴的逻辑,却也留下了千古绝唱。​


事实包括物理中的四维时空基准参考关系,价值涉及物理四维、虚拟物理四维及更高维度的主观经验/直觉/认知维度。当多元多维多因多果的世界发生态、势、感、知参照系对不准、对不齐时,对称破缺自然也就产生了,可以发生中物理中、生理中、数理中,也可以发生在心理上、文理上、管理上……


简单的说,当下的元宇宙也许就是钱学森先生谈的人-机-环境系统,其中的人包括真人、数字人、虚拟人,机涉及机器准备中的软硬件、机制机理的管理,环境蕴含真实、虚拟、网络、电磁、任务等环境。


应用于实现元宇宙的智学多维多元体系,需要交互、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电子游戏、网络及运算技术六大科学技术体系支撑。其中有一些关键前沿问题是仍未突破的世界性难题,不但涉及科学问题,还涉及许多非科学问题,即智学问题。比如脑机接口、人机混合智能、虚拟-真实环境平行交叉/等价互换、伦理道德法律演化等。有一些已经分领域在初步应用,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升级,譬如数字孪生、数字人、NFT等。​智学:一个可能会在未来取代科学的新兴方向、东西方结合的科学+非科学领域。(复杂领域、系统领域未来都可能取代科学)



文中引号部分来自2022.8.14“人机与认知实验室”公众号微信文(黑柏论3-数学,sayonly)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41-1351297.html

上一篇:智能,除了计算,还有……
下一篇:新时代需要新逻辑
收藏 IP: 124.64.12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