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ys11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ys1111

博文

北京大学需要建风洞吗?

已有 2542 次阅读 2022-7-16 10:5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与周如玲对话


 我建议你再详细研究 林家翘他提出的《应用数学》和所称《哥廷根学派》

 我根据 别洛瓦的建议,趁《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苏联顾问团团长 米哈伊洛夫来北大参观之际直接向他提“请莫斯科大学帮北大力学专业规划《空气动力学实验室》”。他答应了,办到了。1955年周老去莫斯科大学参加建校200周年纪念会,莫斯科大学将设计好的图纸作为礼物交给周老。

 周老回国后 说“我们与力学所合作。我们建低速风洞,他们建高速风洞”。当时力学所正筹建,尚无人。我去找钱学森说了周老的意见。钱学森说“这叫什么合作?合作是双方同为一个课题共同努力”。我回北大在你家,一面如实‘汇报’,一面哭。我很清楚,你父亲拒绝在北大建高速风洞。(低速风洞他也是拒绝的。只是 别洛瓦表了态,他无法反对)(周老说,我‘故意通过苏联专家来反对他’。他把我估计得太高了,我没有那么高的智商,只会直来直去)。

 我已知北大不可能建高速风洞了。如果周老同意建,则可在56年《十二年规划》中挂上“号”。由我和我大哥就可以把高速风洞建起来。


 我大哥陈耀刚原在之江大学附中上学,十五岁高一辍学改考 杭州航空学校,破格录取(按规定必须高中毕业才有资格报考》,学习修理飞机。抗战开始,他在金华野战机场抢修飞机,当时日本飞机在天上投炸弹。勉强修好的飞机被炸了。他们几个抢修飞机的‘同学’被埋在土里。不久,没有飞机了。他便去上海租界跟姐夫生产 滚珠轴承(Ball Bearing)。抗战前我姐夫在震旦铁工厂当厂长(老板是他舅舅,我父亲是经理)。震旦铁工厂(营业部在跑马厅西边马霍路)专制水力机械,解放前曾仿制IBM的电动计算机(质量未达标,未面市)。45年我刚考进大学(非常小的安徽学院,还不到17岁),家里一架旧机床轴断了。我大哥给我一根钢材(圆钢)要我加工一根新的换上。他出差去上海两周回来,车床修好了。

 48年我降了一班转学进清华,不少学分还是得到承认,故有空。我每周都去航空系小院子。因为那里有一架坏了的IBM计算机,任凭我摆弄。在楼外有一座风洞(仅洞壳),每次走过我总要爬进去转一圈。为建风洞,我自学完 Pope的专著,还常请教北航风洞专家伍荣林教授。在我看,要建低速风洞,技术上也就是“小菜”。而你父亲却说建风洞“必须等冯桂莲(抗战前清华航空系主任)回来!”


 大跃进一来,把我们已完成的风洞建设工作 冲走 3/4。剩下一座《半成品》,由陈为炎和一位瘸腿的工人老李看守,一等就是四年。眼看别家更大的低速风洞(一般直径3米)都开建了(低速风没有多少技术)。这座“全国第一”的风洞行将“自灭”,我便给陆平校长写信建议与军方合作,由军方投入来完成建设。1963年一个下雪的晚上,陆平专程赶来十三陵与我和吴鸿庆讨论。我向他转述了1956年我前往哈军工向苏联专家请教,运作这样的风洞需要配置的技术力量。陆平听了后认为 北大没有这条件,同意我提出与军方《合作》,由军方提供条件来完成。军方愿意,愿意合作并非是我们这一洞壳和风扇有多少价值,主要是这块地皮。因为军方已决定在四川山区建风洞基地,有不少北京人不愿去。如果与北大合作,就可留在北京(其实当时他们在丰台已开建 3米直径的低速风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4090-1347487.html

上一篇:创业记(为《水动学报》创刊卅年而作)
收藏 IP: 124.205.78.*| 热度|

7 王安良 史晓雷 杨新铁 尤明庆 郑强 刘钢 刘全慧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