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象中人员流动在科学网是个常聊的话题,我也凑个热闹。
从哲学角度讲,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才是绝对的,所以人员流动从哲学角度来看是合理的。只是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等等,需要的是不同的流动方式,也就是说要讨论的不是流动不流动的问题,而是如何设计一个合乎实际情况的流动方案。岁末之余,写下一点自己的思考与大家分享。
以高等院校为例,相信大都施行了几年一聘期的竞聘上岗制,不过这种竞聘一般是在同一个学院内部展开,竞聘人员也基本上是系里同事了。这是现行的方案。要想人员流动起来其实只要稍稍做两点调整就好:(1)全校竞聘,或者保守点,学部竞聘;(2)职工在同一个学院连聘不能超过两次,也就是说,A职工在B学院连聘两期之后,第三期原则上须竞聘其它学院。这样的竞聘模式就可以推动高校内部人员的流动。
这个流动方案除了哲学上的合理性外,还有其它好处,比如:
(1)相同高校不同部门往往对人才的吸引力是有差别的,即便是做同样的工作,有些学院就是难以引进人。这种竞聘模式就可以保证校内人员的相互流通,看作兄弟院系相互支援也不为过,从而缓解有些学院难以引进人才的困扰;
(2)学科交叉,碰撞火花。因为有了不能在相同学院连聘超过2期的限制,到期后职员就不得不去其它学院竞聘。显然,不同研究领域不同研究背景的人在一起,相互激发擦出火花也是在所难免,所谓的跨学科交叉嘛,虽然学科交叉这个词不是很讨人喜欢。甚至可以鼓励理工科老师去竞聘文哲艺术类等院系,反之一样,实质性地鼓励文理艺术结合嘛,虽然似乎有点偏激的嫌疑。
当然其中也会存在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不合理性,但假如这个方案在一个高校内部能行得通,那么积累了一定经验时机成熟便可逐步扩展到市、省和地区等等,一步步地扩大,冲出地球。这样是不是可以寻找到合适的人员流动方式呢?不知道,纯属臆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