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香山技术研讨之首篇:https://zhuanlan.zhihu.com/p/414295788】
大家都喜欢“创新”这个词,但每个人在心中赋予了“创新”不同的内涵,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今天,谈谈我心中的“创新”。
有次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评审会,一位普渡大学的资深教授郑重地提出他认为文章是否该被录用的标准:New-and-Better(新且更好)。在学术论文评审时,专家们往往会更注重“Better”,因此若一个工作能展现出好的效果,再有些“New”的成分,那就有很大机会被接收了。
我心中当然很认同这条标准,但我还想进一步降低“创新”的门槛。在我心中,只要有“New”,只要有点与众不同,就是“创新”。至于是不是“Better”,很多时候在一开始是很难给出判断的,往往需要很多“New”累积起来才能看到效果,这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我认为不能因为当前无法判断是不是“Better”就冒然否定“创新”。所以,我心中的“创新”就是定义为敢于做与众不同的事。
也许有人觉得这好像是在玩文字游戏,但这个“创新”的新定义却能赋予自己一个崭新的视角——我看到了一个到处充满创新机会的世界,就像邓亚萍说个子矮让她看任何球都是高的、都可以进攻一样的体会;我也变得更加钦佩和尊敬那些敢于做不同事的人,农民、工人、科技工作者、老师、学生、公务员、工程师、医生、运动员……千行百业的人们,只要他们做出了一点与众不同的事,在我看来那就是创新,就值得鼓励和尊重。
把“创新”定义为敢于做与众不同的事。在这样的理念下,我看到了不仅科学技术创新能带来生产效率提升,体制机制创新也一样能提升生产效率——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走出了一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Richard Stallman发起自由软件运动,2010年伯克利提出“指令集应该免费”的口号并推出开放指令集RISC-V……这些新机制、新模式,看上去显得不够高科技,却深刻地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在我心中,这些都是伟大的“创新”。
在这样的理念下,我越来越重视一个目标成功实现背后的流程、一个团队高效运行背后的组织管理机制。中国航天不断突破,屡创佳绩,嫦娥探月、天宫凌空、祝融登火等等,一个个远大目标都成功实现了。为什么中国航天总能做到?我想这应该得益于航天系统充分贯彻了钱学森的技术工程理念,重视大工程的组织管理创新。1962年中国第一枚导弹发射失败,钱学森提出要重视系统工程,要重视由总设计师来负责“抓总”。1978年,他在《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中阐述道:“在制造一部复杂的机器设备时,如果它的一个一个局部构件彼此不协调,相互连不起来,那么,即使这些构件的设计和制造从局部看是很先进的,但这部机器的总体性能还是不合格的。因此必须有个‘总设计师’来‘抓总’,协调设计工作。”
总设计师,就是负责制定流程、实施组织管理的任务负责人。优秀的总设计师能设计出新的流程来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现任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曾担任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飞船子系统,设计出了一套“归零流程”,不仅缩短了开发时间,还保障了工程质量,这就是一种流程创新。如今,他把这种流程创新的理念又应用到浙江省的数字化改革中。用计算思维的角度来看,流程创新本质上就是新算法,只不过这个算法不是让机器执行,而是让一个团队或一个组织执行。
“创新”的结果,或是新思想,或是新方法和新流程,又或是新系统和新工具。
在我心中,新思想当然需要通过图文(著书、论文、报告)来记录和传播。然而对于新方法和新流程,虽然著书、写论文、作报告是一个记录的好方式,但却并不是传播的好载体。因为新方法和新流程往往是通过新系统和新工具来体现,如果只是用图文方式来记录,其他人要想复现出对应的系统和工具并不容易。
近年来,计算机领域的学术会议开始要求投稿者不仅仅提交论文,还建议提交相应的源代码以便他人复现。更进一步,开源代码其实是一种记录和传播新系统、新工具的高效形式,更有利于传播“创新”。因此,好的开源项目本身就是一种记录和传播“创新”的出色载体,比如Linux开源项目的源代码包含了诸多新思想、新方法、新流程,也成为孕育“创新”的沃土。
“香山”是一个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项目,于6月22日公开,有人问“香山”有什么创新?
和国际主流的高性能处理器相比,“香山”处理器架构本身没什么与众不同,只是局部有些小特色。但是,“香山”的开发流程和开发方法有些与众不同,“香山”的源代码和开发环境全部开源,和其他高性能处理器的开发模式又有些与众不同。
在我心中,这些与众不同就是香山的创新——新的流程、新的方法、新的模式,目标是为了能支持N个企业联合开发1个处理器,为了能支持未来2000个全球开发者协同开发1个处理器,为了能支持未来上百篇博士论文的创新工作。虽然香山现在和目标还有距离,但这些“与众不同”已经让香山从公布之日开始,便受到了国内外的特别关注。如今,GitHub上香山开源项目已有2000多个Star、180个Fork,越来越多的企业基于香山做二次开发定制芯片,也已有科研团队基于香山开展研究。
开源,正是香山之“创新”所在,也赋予了香山生命力。
在我心中,“创新”其实真的很简单,就是敢于做与众不同的事而已,每个人都可以去尝试。
当每个人都想去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每个人都想做一个有点与众不同的人,那么必然会有大“创新”、好“创新”涌现出来,那时的中国必然会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地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