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者w3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nluezhew3

博文

[转载]读懂青藏高原的湖泊

已有 2994 次阅读 2019-9-4 14:0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青藏高原, 湖泊 |文章来源:转载

读懂青藏高原的湖泊

 ■马志飞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8/2/332460.shtm

“是不是天边的大海,流淌一湾情思,流进了高原,不再离去。像一方五彩的帐篷,汇聚的岛屿,让雪花编织的美丽,回到了港湾。” 每当听到这首悦耳动听的歌曲,我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那一碧万顷、波平如镜的高原湖泊。它们隐藏在人迹罕至的高原之上,仿佛是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显得无比神秘。 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最密集的地方,湖泊水资源储量占全国的70%以上。但这里究竟有多少湖泊,迄今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原因在于,我们对于湖泊的定义不够明确,难以做到准确划分。 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大者面积可达数千平方公里,小的仅为数百甚至数十平方米。北京大学万玮等学者统计,截至2005~2006 年,这里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55个,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少量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西藏,人们称呼这种大片积水的区域为“错”。这里有大大小小的湖泊1500多个,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3个,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47个,超过1平方公里的有612个。但是湖泊每年都在变化,有的湖泊在逐渐消失,还有新的湖泊在逐渐形成,这就给数据的统计增加了难度。 在青藏高原诸多湖泊之中,究竟谁是最美的?这个问题实在难以回答。 笔者借鉴《中国国家地理》的评价标准,并综合网络上关于青藏高原湖泊的各大排行榜,“斗胆”选出10个“颜值”最美的。 即,中国第一大湖青海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面积在逐年增大的色林错,跨境湖泊班公错,“圣湖”玛旁雍错,“鬼湖”拉昂错,“西藏鱼库”羊卓雍错,被象雄王国教徒们奉为神湖的当惹雍错,安宁与祥和的当穹错,“绿色的水”巴松错。 为什么青藏高原有那么多湖泊,还都那么美? 众所周知,青藏高原是板块运动的结果。高原隆起的过程中,经历了强有力的挤压、碰撞等构造运动,不可避免地会形成许多断裂带,这就给湖泊的形成创造了基本的条件,再加上冰川的侵蚀作用,造成高原上出现了很多洼地,创造了便于贮水的湖盆。雪山与冰川融水汇集之后,就形成了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湖泊。 从成因上来说,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大多数属于构造湖,有些是沿地壳运动产生的断裂下陷而形成,它们一般都比较狭长,湖岸平直,岸坡陡峭,比如当惹雍错和当穹错;还有些是由于局部地壳下凹形成的湖盆贮水而成,它们的外形很不规则,规模一般较大,比如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玛旁雍错和拉昂错。 还有些湖泊是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截断水流时形成的,被称为堰塞湖,比如羊卓雍错,它原是一条冰河,只因几亿年前的泥石流堵塞了河道而形成了湖泊,班公错、巴松错的成因也类似。 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大多为内陆湖,也就是说,大部分湖泊都只有径流流入,而没有径流流出,如此一来,流水携带着大量的盐分进入湖泊之后,只能通过蒸发向外排泄,可是蒸发的过程中只有水分排出去了,盐分却被留在湖里,长此以往,湖水就越来越咸,成了咸水湖。 咸水湖具有很高的含盐量,其中的盐分结晶之后造成光线折射往往会形成色彩斑斓的景象,有些盐湖中还生活着嗜盐的微生物(比如杜氏盐藻),它们具有特殊的颜色,倘若大量繁殖可能会造成湖泊变色,美丽而又诡异。 近年来,青藏高原的湖泊变化很大。中科院的董斯扬等学者研究了1970~2010年40年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的变化情况,发现近40年来青藏高原湖泊在整体上呈现出加速扩张的趋势,其中2000~2010年间扩张最为显著。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专家研究后得出结论:过去20年间,青藏高原的湖泊面积由2.56万平方公里增至3.23万平方公里,增幅高达26%。当然,有个别湖泊在日渐萎缩,比如羊卓雍错。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加速融化和降水增加。有数据显示,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退缩15%,年平均冰川融水径流量由615亿立方米增加到795亿立方米。 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青藏高原的湖泊面积增加,意味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对未来一段时间内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u/pony1984621) 《中国科学报》 (2018-02-23 第2版 博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7977-1196613.html

上一篇:Origin 2019 SR0 中文学习版正式发布
下一篇:[转载]数据分析 IBM SPSS Statistics 26.0 Windows/ Linux/macOS
收藏 IP: 121.248.13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