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膀胱癌的发病数约为8.05万,死亡人数约3.29万,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第1位;2015年全国前列腺癌的发病数约为6.03万,死亡人数约2.66万,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第2位。毫无疑问,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已经成为威胁泌尿生殖系统健康的“两大杀手”。我们称之为“新两癌”,以区别女性“两癌”,即乳腺癌和宫颈癌。
据权威数据统计,我国新发的膀胱癌约75%到85%为浅表性膀胱癌,具有易复发、需反复治疗的临床特征;浸润性膀胱癌占15%到25%,其特点是易转移、术后创伤大、生活质量差。在我国所有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未发生癌转移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仅占1/3;已经发生癌转移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可占所有前列腺癌患者的2/3。由此可见,我国“新两癌”目前形势严峻,发病情况堪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活节奏持续提速,人们的身心健康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我国,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普遍把成年男性看成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所以,绝大多数的成年男性,作为每个家庭间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最终代表,时刻承受着工作与精神的双重压力,甚至在不太影响工作的各种疾病早期,仍然坚持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直至被高强度的工作和不断加重的疾病所摧垮,才幡然醒悟。据调查发现,我国“新两癌”男性患者大都到了身体已经有了比较严重的反应才会去检测,此时往往错过了最佳时间,治疗难度非常大。
一方面,基于膀胱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以及膀胱癌易复发、易转移、需长期监测的临床特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泌尿专家呼吁广大男性积极参加膀胱癌早期筛查,早发现才能早治疗。另一方面,借鉴欧美前列腺癌筛查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特殊的前列腺癌诊疗现状,2017年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前列腺癌学组的20多位专家共同制定了“前列腺癌筛查专家共识”,致力于改变中国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分期偏晚期的现状,改善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
回顾过去的几十年,“新两癌”的诊断方法一直发展缓慢。对于膀胱癌来说,小手术式侵入性膀胱镜是目前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但易给患者造成疼痛和心理压力,且费用昂贵,不易普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PSA)则广泛运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与监测,但需对异常患者进行穿刺活检后方可确诊,且PSA仅有前列腺组织特异性,无前列腺癌特异性。这也就意味着“新两癌”的诊断方法仍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为了进一步改进“新两癌”的诊断方法,改善患者体验,以造福更多群众,来自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的两支科研队伍不约而同地进行科技创新,分别研发出了更精准的适用于“新两癌”的检测方法。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医学免疫诊断研究中心团队研究了一种新型无创膀胱癌尿液检测技术,这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创新科技成果,被国际同行评价为“膀胱癌领域40年之革命性突破”。团队开发了配套的膀胱癌系列检测试剂盒,为膀胱癌早期筛查及术后监测提供简单、高效、精准的无创检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质谱研究组则研发了一种高灵敏度的前列腺癌质谱检测方法学,并进行方法分析性能评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基于液相二级质谱的前列腺癌早期尿液筛查技术。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提出具体要求: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关于癌症的防治攻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供了新思路: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由此可见,早筛、早诊、早治疗已成为癌症防治行动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故推动男性“新两癌”筛查意义重大。
为了您自身的健康,为了您家人的幸福,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医学免疫诊断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质谱研究组,在此向全社会发出“新两癌”筛查倡议:请支持和鼓励您身边的每一位男性加入“新两癌”筛查活动。此外,“新两癌”倡议书的英文版社评也已经通过国际学术杂志Cancer+向全球同步发表,并获得了国际泌尿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最后,为惠及更多男性同胞,我们将于近期在怀柔科学城举办“新两癌”筛查倡议全国启动仪式,诚邀所有关心男性生活、关爱男性健康的社会团队及个人共同参与,请继续关注。让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大健康战略,携手共推“新两癌”筛查,做好癌症的早筛查、早预防、早治疗,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 1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