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篇共同作者的文章投稿两周左右被退稿了,收到了一封非常礼貌且评价客观的退稿信,对编辑油然起敬的同时,也不禁让我回想起自己遇到的各种退稿信。
基于自己的经历,大致有三大类退稿信。
第一类就是我上面说的,非常礼貌且对论文做出客观的评价,甚至还提出了初步的修改建议的退稿信。一看就知道学术编辑是阅读了稿件的全文(甚至有可能仔细阅读),且进行了一定的文献检索工作。这样的退稿信会让作者心服口服,且对这个学术期刊心生好感。以后有好的研究成果,也会优先考虑这个期刊。基于我的经历,这样的期刊编辑非常少,凤毛麟角。在这样一个投稿量在快速增加,且增加的多是质量一般的稿件的时代,这样认真负责的编辑弥足珍贵。
第二类就是用格式化的模板来退稿,完全没有对稿件的具体内容作出评价,都是些冠冕堂皇的套话。这种退稿,估计编辑只是阅读了投稿信、文章题目、摘要,扫了扫图表,认为文章的题目不好/不具有吸引力,或者研究内容没啥创新,就不再去阅读全文,直接退稿了。也懒得对稿件具体内容进行评价了,因为要评价具体内容,且要写出让作者信服的评语,还是要花点时间的。这类退稿信对作者的帮助不大,作者也很难对这个期刊产生感情,特别是初次投稿的作者。这类初审退稿信占大多数,相信很多作者收到的退稿信都是这一类。
第三类退稿信就更简单粗暴了,直接退稿,甚至连冠冕堂皇的模板都没有。我投过一个中文期刊,等了差不多一个月,进系统看,发现状态已经变成了“退稿”,连邮件都没有发给我,点开“退稿”两个字,啥解释都没有,实在太没有礼貌了,我对这个期刊的第一印象马上就不好了,以后也不会主动投稿给这个期刊了。这样的“空白”退稿信不仅对作者帮助不大,而且还会让作者对这个期刊反感,以后再给这个期刊投稿的可能性肯定不大。当然了,我也相信,这样的期刊,这样的初审退稿信也是少数。
基于我个人的经历,英文期刊的退稿信规范、有礼貌;即使是冠冕堂皇的模板,人家也比较有礼貌。部分中文期刊(包括国内办的英文期刊)则较少考虑作者的感受,退稿方式简单粗暴。这种做法伤害作者的同时,也是伤害自己的稿源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